上侧加煤型煤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69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侧加煤的型煤灶,其加煤口设置在炉体的上部侧面上,加煤口由一加煤通道与炉芯相通,加煤通道的底平面与炉芯上端面相距约一层型煤高度,这种结构型煤灶热损失小,且加煤操作方便。在炉桥附近的出灰道上设有一控制进风量的水平插板,能有效地封住过夜火。(*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用型煤燃烧用炉灶。目前使用的侧加煤卧式反烧型煤炉灶,由于型煤需整排地加入炉膛,因此需有与炉膛高度相当的加煤口,在加煤过程中,热损失较大,且操作劳动强度也较大。此外,现行的型煤炉灶的封火过夜也存在着封不严密的问题。关闭烟道闸板、封闭封火门和出灰口,虽然能部分地阻止炉膛供风,但由于炉膛和出灰道内存在一定的热空气(密度较小)的空间,对外部空气(密度较大)有较强的抽风作用,出灰口即使有很小的气流缝隙,也会使新鲜空气涌入影响封火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型煤炉灶,使其燃烧充分,热损失小,操作方便,且具有良好的封火过夜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将加煤口设置在炉体的上部侧面上,加煤口由一加煤通道与炉芯相通,该加煤通道的底平面与炉芯的上端面间的高度差等于或近似等于一层型煤的高度。加新煤前,先用火钩在炉桥底部将燃烬的煤渣勾出,使整个炉膛内的型煤向下陷落一个煤层高度左右,然后从加煤口将新加型煤逐个放在炉芯内型煤的最上面,最后关闭封火门,完成一次加煤操作。为使型煤灶有较好的封火效果,在靠近炉桥的出灰道上,水平或近似水平地设置一可控制出灰道进风量的隔风插板。封火过夜时,封闭出灰口,并将隔风插板插入,在炉桥附近封住出灰道,进一步隔离了进入炉膛的风量,得到较好的封火效果。本技术上侧加煤型煤灶的优点是(1)与卧式反烧侧加煤型煤灶相比,结构简单,热损失小,操作简单。(2)上火快,燃烧温度均匀,节煤率高。(3)隔夜封火效果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上侧加煤型煤灶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上侧加煤型煤灶的炉芯和加煤通道的相对位置图。图3是本技术上侧加煤型煤灶的剖面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上侧加煤型煤灶的A-A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上侧加煤型煤灶的立体结构图。由图1、2、3可知,本技术的上侧加煤型煤灶的加煤口1设 置在炉体2上侧面上,加煤口1由一设置在炉体上的加煤通道4与炉芯3相通,如图3,加煤通道4的底平面4′与炉芯3的上端面3′间的高度差等于或近似等于一层型煤的高度。8为烟道,9为出灰口,10为回风盘槽,11为型煤,13为烟道闸板。加煤时,先用火钩从炉桥下勾出燃烬的煤渣使炉膛的型煤下陷一个煤层高度左右,然后开启加煤口的封火门12,用火铲将新加型煤通过加煤通道4逐个放在炉膛内型煤的最高层上,如图2,3所示,为使操作方便,加煤通道可做成由加煤口1向炉芯3方向逐渐增宽的结构,当型煤采用标准的方型煤时,每层16个煤的型煤灶的加煤口以宽30~40厘米,高24厘米为宜。炉芯可按图2的结构用耐火材料制成定型产品或由耐火砖砌成。隔风插板7为一平面铁板,通过炉体2上的缝隙水平地插入与炉桥邻近的出灰道上,在隔夜封火时起到进一步隔绝外界空气,控制燃烧速度的作用。为更有效地提高燃烧性能,在本技术的基础上,可在炉体上增设二次进风系统,还可配备一微型鼓风机作短时强火之用。使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如本技术实施例,上火快,火力强,封火好,与现行型煤灶相比节煤20%。权利要求1.一种上侧加煤型煤灶,它包括炉体、炉芯、燃烧室、炉桥、烟道、出灰道及加煤口,其特征在于,加煤口(1)设置在炉体(2)的上侧面,加煤口由一加煤通道(4)与炉芯(3)相通,加煤通道的底平面与炉芯(3)的上端面间的高度差等于或近似于一层型煤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上侧加煤型煤炉灶,其特征在于,在靠近炉桥(5)的出灰道(6)上水平或近似水平地设置一可控制出灰道进风风量的隔风插板(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侧加煤的型煤灶,其加煤口设置在炉体的上部侧面上,加煤口由一加煤通道与炉芯相通,加煤通道的底平面与炉芯上端面相距约一层型煤高度,这种结构型煤灶热损失小,且加煤操作方便。在炉桥附近的出灰道上设有一控制进风量的水平插板,能有效地封住过夜火。文档编号F24B1/00GK2080621SQ9021514公开日1991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富中, 敖锡午 申请人:成都市煤建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侧加煤型煤灶,它包括炉体、炉芯、燃烧室、炉桥、烟道、出灰道及加煤口,其特征在于,加煤口(1)设置在炉体(2)的上侧面,加煤口由一加煤通道(4)与炉芯(3)相通,加煤通道的底平面与炉芯(3)的上端面间的高度差等于或近似于一层型煤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中敖锡午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煤建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