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967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垂直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中部固定有一个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二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和第一转轴均与底座平行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上方的支撑板上开设有滑动槽,在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油缸固定座,第一油缸固定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且在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安装有移动座;在移动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之间的距离可以随时调整,可以将不同直径的金属筒体进行校形。

A high precision sizing device for thin-walled aluminum alloy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整形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
技术介绍
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不规则的筒状壳体进行校形操作,否则不规则的筒状壳体就会成为废品;例如专利号“201711300059.2”提出的一种薄壁类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被校形的金属管体放置在支撑座10顶面的弧形支撑面上,但是不是所有的管体都和该弧形支撑面相同,所以存在单一性,不能适用所有管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垂直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中部固定有一个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二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和第一转轴均与底座平行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上方的支撑板上开设有滑动槽,在支撑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油缸固定座,第一油缸固定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且在第一液压缸的底部安装有移动座;在移动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贯穿至滑动槽内部,并且在第二转轴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一支撑轴,第一支撑轴与第二支撑轴平行设置;在第一支撑轴与第二支撑轴的正下方设有第二油缸固定座,第二油缸固定座固定在底座上,第二油缸固定座上垂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顶面固定有U型架,U型架与第二支撑轴平行设置,在U型架内设有压辊,压辊与第二支撑轴平行设置,且压辊的两端设有贯穿在U型架上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与U型架之间通过轴承安装固定;位于支撑板一侧的第三转轴的下方设有电机,电机固定在电机安装架上,电机安装架为“L”型,且电机安装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U型架的下方,所述电机和第三转轴上均安装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优选地,在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轴的一侧设有两个T型导轨,T型导轨对称设置在滑动槽的两侧,并且T型导轨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一液压缸位于T型导轨之间,移动座的侧面开设有与T型导轨匹配的T型滑槽,所述移动座通过T型滑槽滑动连接在T型导轨上。优选地,所述移动座的侧面中部设有指针,指针的针尖位置与第一支撑轴顶面高度一致;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设有刻度,所述指针指向刻度,所述刻度的零刻度线与第二支撑轴的底部高度一致。优选地,压辊的表面设有防滑橡胶层。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将需校正的金属筒体套设在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上,再调整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之间的距离至金属筒体的直径长度,控制第二液压缸,让第二支撑轴和压辊贴合,让金属筒体与压辊同时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金属筒体表面有不平整的地方,会被第二支撑轴、压辊压平,又因为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改变,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金属筒体得以整形,使得金属筒体成为直径相同的筒状。本技术,结构简单,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之间的距离可以随时调整,可以将不同直径的金属筒体进行校形。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的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的结构后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中的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压辊与金属筒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底座1、支撑板2、电机安装架3、电机4、皮带5、皮带轮6、移动座7、第一转轴8、第一轴承座9、T型导轨10、第一油缸固定座11、第一液压缸12、第二转轴13、第一支撑轴14、第二支撑轴15、压辊16、第三转轴17、U型架18、第二液压缸19、第二油缸固定座20、第二轴承座21、滑动槽22、T型滑槽23、刻度24、指针25、金属筒体2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参见图1-3,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垂直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中部固定有一个第一轴承座9,第一轴承座9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二支撑轴15,第二支撑轴15和第一转轴8均与底座1平行设置;在第一轴承座9上方的支撑板2上开设有滑动槽22,在支撑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油缸固定座11,第一油缸固定座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12,且在第一液压缸12的底部安装有移动座7;在移动座7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21,第二轴承座21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贯穿至滑动槽22内部,并且在第二转轴13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一支撑轴14,第一支撑轴14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第一液压缸12升降时,可带动移动座7上下移动,所以第一支撑轴14与第二支撑轴15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随之改变;在第一支撑轴14与第二支撑轴15的正下方设有第二油缸固定座20,第二油缸固定座20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油缸固定座20上垂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9,第二液压缸19的顶面固定有U型架18,U型架18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在U型架18内设有压辊16,压辊16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且压辊16的两端设有贯穿在U型架18上的第三转轴17,第三转轴17与U型架18之间通过轴承安装固定;当第二液压缸19伸缩时,带动压辊16上下升降,使得压辊16与第二支撑轴15之间的距离可调整;位于支撑板2一侧的第三转轴17的下方设有电机4,电机4固定在电机安装架3上,电机安装架3为“L”型,且电机安装架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U型架18的下方,所述电机4和第三转轴17上均安装有皮带轮6,两个皮带轮6之间通过皮带5连接,当电机4转动时,带动压辊16转动。具体的,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需校正的金属筒体26套设在第一支撑轴14、第二支撑轴15上,调整第一液压缸12的升降,将第一支撑轴14、第二支撑轴15之间的距离调整至金属筒体26的直径长度,再将第二液压缸19升起来,让第二支撑轴15、压辊16贴合,将金属筒体26的内壁夹紧,再启动电机4从而带动压辊16转动,使得金属筒体26也随之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金属筒体26表面有不平整的地方,会被第二支撑轴15、压辊16压平,金属筒体26在时刻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垂直安装有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支撑板(2)的中部固定有一个第一轴承座(9),第一轴承座(9)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二支撑轴(15),第二支撑轴(15)和第一转轴(8)均与底座(1)平行设置;/n在第一轴承座(9)上方的支撑板(2)上开设有滑动槽(22),在支撑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油缸固定座(11),第一油缸固定座(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12),且在第一液压缸(12)的底部安装有移动座(7);/n在移动座(7)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21),第二轴承座(21)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贯穿至滑动槽(22)内部,并且在第二转轴(13)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一支撑轴(14),第一支撑轴(14)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n在第一支撑轴(14)与第二支撑轴(15)的正下方设有第二油缸固定座(20),第二油缸固定座(20)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油缸固定座(20)上垂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9),第二液压缸(19)的顶面固定有U型架(18),U型架(18)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在U型架(18)内设有压辊(16),压辊(16)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且压辊(16)的两端设有贯穿在U型架(18)上的第三转轴(17),第三转轴(17)与U型架(18)之间通过轴承安装固定;/n位于支撑板(2)一侧的第三转轴(17)的下方设有电机(4),电机(4)固定在电机安装架(3)上,电机安装架(3)为“L”型,且电机安装架(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U型架(18)的下方,所述电机(4)和第三转轴(17)上均安装有皮带轮(6),两个皮带轮(6)之间通过皮带(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类铝合金壳体高精度校形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垂直安装有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支撑板(2)的中部固定有一个第一轴承座(9),第一轴承座(9)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二支撑轴(15),第二支撑轴(15)和第一转轴(8)均与底座(1)平行设置;
在第一轴承座(9)上方的支撑板(2)上开设有滑动槽(22),在支撑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油缸固定座(11),第一油缸固定座(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12),且在第一液压缸(12)的底部安装有移动座(7);
在移动座(7)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21),第二轴承座(21)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贯穿至滑动槽(22)内部,并且在第二转轴(13)的末端同轴安装有第一支撑轴(14),第一支撑轴(14)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
在第一支撑轴(14)与第二支撑轴(15)的正下方设有第二油缸固定座(20),第二油缸固定座(20)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油缸固定座(20)上垂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19),第二液压缸(19)的顶面固定有U型架(18),U型架(18)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在U型架(18)内设有压辊(16),压辊(16)与第二支撑轴(15)平行设置,且压辊(16)的两端设有贯穿在U型架(18)上的第三转轴(17),第三转轴(1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刚于佩佩
申请(专利权)人:费县永泰机械配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