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包括移动车及设在移动车上的吸风机、过滤箱和集水箱;过滤箱内设有集尘室,过滤箱的上设有出气口及进气口,吸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第一导气管与出气口连通、出风端通过第二导气管伸入集水箱中;过滤箱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过滤箱上连接有刮尘机构,刮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板、第二刮板、连接板及支撑器;第一刮板、第二刮板均从过滤箱的顶部插入且其内侧面分别与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外侧面相接触,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的顶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支撑器固定在过滤箱顶部且其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面相连接,支撑器为高度可调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装置的过滤效果,保证过滤的顺利进行。
A kind of indoor ded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尤其在室内装修施工的环境下,产生的灰尘较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用到除尘装置。现有技术中,CN208356417U即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除尘装置,包括吸风机,吸风机的左侧插接有第二导管、右侧安装有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左侧焊接有过滤筒,过滤筒的内部上下两端均焊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第一导管的右侧安装有灰尘收集筒,所述灰尘收集筒的顶端放置有集水箱,集水箱的右侧安装有导水管,导水管贯穿灰尘收集筒的外壁;接通吸风机的外接电源,空气中的灰尘和较小颗粒砂石通过进气盘和导气管进入到过滤筒的内部,较小颗粒砂石无法通过过滤网,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收纳筒内部的托板上;然而,其过滤筒仅设置了单层过滤网,导致装置的过滤效果不足,而且过滤网的外侧面(首先与空气接触的一面)容易堆积灰尘,导致网孔堵塞,影响过滤的顺利进行。因此,就需要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以提高装置的过滤效果,保证过滤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可提高其过滤效果,保证过滤的顺利进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包括移动车及设在移动车上的吸风机、过滤箱和集水箱;所述过滤箱内设有集尘室,所述过滤箱的上设有出气口及进气口,所述吸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第一导气管与出气口连通、出风端通过第二导气管伸入集水箱中,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盘;所述过滤箱内位于集尘室上方且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箱上连接有刮尘机构,所述刮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板、第二刮板、连接板及支撑器;所述第一刮板、第二刮板均从过滤箱的顶部插入且其内侧面分别与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外侧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的顶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器固定在过滤箱顶部且其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支撑器为高度可调的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气管为弯管结构且其末端连通设有导气球囊,所述导气球囊上分布有若干透气孔。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优选的,所述支撑器为电动推杆结构。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刮板滑动设于第一插孔并通过第一插孔插入过滤箱内,所述第二刮板滑动设于第二插孔并通过第二插孔插入过滤箱内。优选的,所述过滤箱上滑动设有抽拉式收尘屉,所述抽拉式收尘屉置入过滤箱内后位于集尘室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建筑室内除尘装置,过滤箱中通过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可对含尘空气进行连续的两级过滤,从而提高其过滤效果;同时,在过滤箱中通过增设刮尘机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调节支撑器的整体高度,使得连接板带动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移动,由于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的内侧面分别与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外侧面相接触,从而在移动过程中堆积在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外侧面的灰尘刮下,有效防止网孔堵塞,从而可保证过滤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导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包括移动车1及设在移动车1上的吸风机2、过滤箱3和集水箱10;所述过滤箱3内设有集尘室3a,所述过滤箱3的上设有出气口31及进气口32,所述吸风机2的进风端通过第一导气管4与出气口31连通、出风端通过第二导气管5伸入集水箱10中,所述进气口32上安装有进气盘6。移动车1用于承载吸风机2、过滤箱3和集水箱10,其底部设有移动轮,便于移动;吸风机2产生负压,以强制空气沿装置的气流通道流动;过滤箱3对空气进行初步过滤;集水箱10中储存有过滤用水,以对空气进行再次过滤,第二导气管5伸至液面以下;集水箱10上可设置进水管及出水管,以对过滤用水进行更换,并排出废水。所述过滤箱3内位于集尘室3a上方且位于进气口32与出气口31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71及第二过滤网72;所述过滤箱3上连接有刮尘机构,所述刮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板81、第二刮板82、连接板83及支撑器84;所述第一刮板81、第二刮板82均从过滤箱3的顶部插入且其内侧面分别与第一过滤网71、第二过滤网72的外侧面(靠近进气口82的一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刮板81、第二刮板82的顶部通过连接板83相连接,所述支撑器84固定在过滤箱3顶部且其顶端与连接板83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支撑器84为高度可调的结构。过滤箱3可为矩形箱体结构;使用时含尘空气从进气口82进入,并在过滤后从出气口81流出以进入吸风机2和集水箱10;第一过滤网71及第二过滤网72上均分布了若干网孔,通过网孔截留大粒径的杂质;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71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72的网孔直径,从而形成了有序的两级过滤结构;第一过滤网71及第二过滤网72可通过插接方式竖直安装于过滤箱3,此时过滤箱3上设有对应的插接结构;第一过滤网71及第二过滤网72的形状与过滤箱3的内腔结构相适应,例如可呈方形或者圆形;第一刮板81、第二刮板82的形状与第一过滤网71及第二过滤网72相适应;第一刮板81、第二刮板82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连接板83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板83使得两刮板同时移动,便于操作;支撑器84的整体高度可调,从而在刮板闲置时可将刮板支起以避免对过滤网造成影响,需要使用时则将刮板释放即可。过滤箱3中通过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71和第二过滤网72,可对含尘空气进行连续的两级过滤,从而提高其过滤效果;同时,在过滤箱3上通过增设刮尘机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调节支撑器84的整体高度,使得连接板83带动第一刮板81和第二刮板82移动,由于第一刮板81、第二刮板82的内侧面分别与第一过滤网71、第二过滤网72的外侧面相接触,从而在移动过程中堆积在第一过滤网71、第二过滤网72的外侧面的灰尘刮下,有效防止网孔堵塞,从而可保证过滤的顺利进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气管5为弯管结构且其末端连通设有导气球囊51,所述导气球囊51上分布有若干透气孔52;导气球囊51为空心圆球结构,透气孔52均匀分布在导气球囊51上;从第二导气管5流入的空气经过导气球囊51后从透气孔52流出,从而可得到充分扩散,以提高水过滤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器84为电动推杆结构,例如可采用DT1000型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竖直设置,其推杆末端固定于连接板83,使用时,将电动推杆与外部电源相连并启动即可;平时闲置时电动推杆具有自锁作用,可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包括移动车及设在移动车上的吸风机、过滤箱和集水箱;所述过滤箱内设有集尘室,所述过滤箱的上设有出气口及进气口,所述吸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第一导气管与出气口连通、出风端通过第二导气管伸入集水箱中,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盘;其特征在于:/n所述过滤箱内位于集尘室上方且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箱上连接有刮尘机构,所述刮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板、第二刮板、连接板及支撑器;所述第一刮板、第二刮板均从过滤箱的顶部插入且其内侧面分别与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外侧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的顶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器固定在过滤箱顶部且其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支撑器为高度可调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包括移动车及设在移动车上的吸风机、过滤箱和集水箱;所述过滤箱内设有集尘室,所述过滤箱的上设有出气口及进气口,所述吸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第一导气管与出气口连通、出风端通过第二导气管伸入集水箱中,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箱内位于集尘室上方且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及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箱上连接有刮尘机构,所述刮尘机构包括第一刮板、第二刮板、连接板及支撑器;所述第一刮板、第二刮板均从过滤箱的顶部插入且其内侧面分别与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外侧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的顶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器固定在过滤箱顶部且其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支撑器为高度可调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除尘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晶,
申请(专利权)人:谢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