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33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包括上管路以及通过螺纹与上管路连接的下管路,所述上管路与下管路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皮条主体,所述上管路的内部在皮条主体的外部安装有控温仓,所述上管路内部一侧安装有加热仓,所述加热仓的输出端安装有三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部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上管路的内部一侧端面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一调节板,所述下管路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精准的对营养液的输送速度进行高效的调节工作,同时通过设置有加热功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且匀速输注营养液,减少相关并发症。

An enteral nutrition tube with regulat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
技术介绍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现有的技术有以下不足:1、现有的营养管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肠内营养器,一种是重力滴注的,一种是配套营养泵的皮条,均不能满足于营养泵不足情况下的匀速滴注;2、现有的营养管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根据患者需求匀速控制,同时无法有效的控制仪器引进成本,因此极易带来相关并发症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包括上管路以及通过螺纹与上管路连接的下管路,所述上管路与下管路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皮条主体,所述上管路的内部在皮条主体的外部安装有控温仓,所述上管路内部一侧安装有加热仓,所述加热仓的输出端安装有三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外部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上管路的内部一侧端面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一调节板,所述下管路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板,所述上管路的外部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优选的,所述上管路与下管路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管路的内直径大于下管路的内直径。优选的,所述控温仓的直径大于皮条主体的直径,且控温仓的直径小于上管路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加热仓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组电阻丝,所述加热仓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连接。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加热仓连接,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加热仓的内部,且电磁阀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均为类“L”状结构,且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上管路与下管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将皮条主体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便于有效的对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为“L”状结构,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便于有效的对营养液的流速进行控制;2、本技术同时通过设置有加热仓,使用的过程中,在输送管的作用下,便于高效的对控温仓输送热量,同时通过输送管的外部设置有电磁阀,在控制面板的作用下,有效的对输送管外的电磁阀进行调控,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对控温仓内部温度进行有效的分级调控,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控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上管路与下管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调节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管路;2、下管路;3、第一限位板;4、第二限位板;5、皮条主体;6、控温仓;7、加热仓;8、输送管;9、电磁阀;10、第一调节板;11、第二调节板;12、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包括上管路1以及通过螺纹与上管路1连接的下管路2,所述上管路1与下管路2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板3与第二限位板4,所述第一限位板3与第二限位板4的内部设置有皮条主体5,所述上管路1的内部在皮条主体5的外部安装有控温仓6,所述上管路1内部一侧安装有加热仓7,所述加热仓7的输出端安装有三组输送管8,所述输送管8的外部均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上管路1的内部一侧端面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一调节板10,所述下管路2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板11,所述上管路1的外部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2。所述上管路1与下管路2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管路1的内直径大于下管路2的内直径;所述控温仓6的直径大于皮条主体5的直径,且控温仓6的直径小于上管路1的直径,便于控温仓6的安装;所述加热仓7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组电阻丝,所述加热仓7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2连接,便于有效的对加热仓7进行调控;所述输送管8的一端与加热仓7连接,所述输送管8的另一端设置于加热仓7的内部,且电磁阀9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2连接,便于有效的对控温仓6进行分级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板10与第二调节板11均为类“L”状结构,且第一调节板10与第二调节板1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便于对营养液的流速进行调节。工作原理:当使用该装置时,将皮条主体5穿过第一限位板3与第二限位板4,同时穿过第一调节板10与第二调节板11之间,随后将上管路1与下管路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安装,进而有效的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当需要对营养液的流速进行调节时,只需转动上管路1与下管路2,从而有效的带动第一调节板10与第二调节板11进行相对运动,进而有效的对第一调节板10与第二调节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高效的对营养液的流速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且控制灵敏,同时当需要对营养液进行加热时,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从而有效的启动加热仓7,从而便于有效的将热量通过输送管8输送至控温仓6内部,同时在控制面板12的作用下,有效的对输送管8外的电磁阀9进行调控,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对控温仓6内部温度进行有效的分级调控,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控温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包括上管路(1)以及通过螺纹与上管路(1)连接的下管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路(1)与下管路(2)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板(3)与第二限位板(4),所述第一限位板(3)与第二限位板(4)的内部设置有皮条主体(5),所述上管路(1)的内部在皮条主体(5)的外部安装有控温仓(6),所述上管路(1)内部一侧安装有加热仓(7),所述加热仓(7)的输出端安装有三组输送管(8),所述输送管(8)的外部均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上管路(1)的内部一侧端面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一调节板(10),所述下管路(2)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板(11),所述上管路(1)的外部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包括上管路(1)以及通过螺纹与上管路(1)连接的下管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路(1)与下管路(2)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板(3)与第二限位板(4),所述第一限位板(3)与第二限位板(4)的内部设置有皮条主体(5),所述上管路(1)的内部在皮条主体(5)的外部安装有控温仓(6),所述上管路(1)内部一侧安装有加热仓(7),所述加热仓(7)的输出端安装有三组输送管(8),所述输送管(8)的外部均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上管路(1)的内部一侧端面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一调节板(10),所述下管路(2)的内部一侧安装有第二调节板(11),所述上管路(1)的外部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肠内营养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路(1)与下管路(2)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上管路(1)的内直径大于下管路(2)的内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萍史甜陆娟魏民王秀容施兆佳黄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