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30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包括支撑部、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用于与患者小腿部分相配合,所述固定部用于与病床的床身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之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竖向距离,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朝向患者的一侧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部。本实申请的脚架,在实际使用中,只对患肢的小腿抬高,而并非如现有病床会同时抬高患者的双下肢,如此,一方面是减轻了抬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另一方面,由于其中一下肢未被抬高约束,所以,还减小了对患者活动范围的限制,进一步的方便治疗工作。

A foot stand for raising the lower lim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
技术介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其常见于临床上下肢静脉循环不畅的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教师等长期站立、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职业者,因为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也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多数患者会伴有下肢明显肿胀疼痛,缓解下肢肿胀疼痛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抬高患肢。而现在的护理床只能抬高床尾,这种方式使患者双下肢都被抬高,不能针对患肢进行抬高,使得整个抬高过程舒适度极差,而且还严重了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单独针对患者患肢进行抬高的抬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临床治疗中,下肢抬高时,将患者双下肢同时进行抬高,而造成舒适感差,活动范围大幅受限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治疗过程舒适度,以及方便患者活动的患肢抬高装置。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包括支撑部、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用于与患者小腿部分相配合,所述固定部用于与病床的床身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之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竖向距离,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朝向患者的一侧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部。优先的,所述支撑部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板。优先的,所述过渡部采用布质材料或者硅胶材料制得。优先的,所述调节部包括两根调节杆,所述两根调节杆分别布置在沿所述支撑部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调节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部铰接,在所述固定部上还设置有若干的卡槽,所述调节杆下端与所述卡槽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在本申请中,支撑部的宽度方向为使用状态下,患者下肢小腿的宽度方向,使得在使用状态下,调节杆分别位于患者小腿两侧。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平板状。优选的,两根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横杆,所述调节杆下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横杆位于所述卡槽内。优先的,各个所述卡槽在沿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设置。在本申请中,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为使用状态下,患者下肢小腿的长度方向。优先的,各个所述卡槽在沿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上均布。优先的,所述固定部的下侧还设置有凸起。优先的,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相对齐。优先的,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可调。优先的,所述调节杆与支撑部的铰接点与所述过渡部下端的水平距离为A,所述卡槽距离所述过渡部下端的最大水平距离为B,A大于或者等于B。优先的,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上设置有软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申请的脚架,在实际使用中,只对患肢的小腿抬高,而并非如现有病床会同时抬高患者的双下肢,如此,一方面是减轻了抬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另一方面,由于其中一下肢未被抬高约束,所以,还减小了对患者活动范围的限制,进一步的方便治疗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调节杆为长度可调结构时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1-支撑部,2-固定部,3-过渡部,4-调节杆,5-卡槽,6-横杆,7-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抬高下肢的脚架,包括支撑部1、固定部2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1用于与患者小腿部分相配合,所述固定部2用于与病床的床身相配合,所述支撑部1与所述固定部2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与固定部2之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1与所述固定部2之间的竖向距离,在所述支撑部1与固定部2朝向患者的一侧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部3。本实施方式的脚架,在使用时,固定部2放置在病床上,支撑部1被调节部撑起,患者的患肢小腿部分放置在支撑部1上,通过调节部调节支撑部1与固定部2之间的距离,即实现对患者小腿高度的调整,支撑部1与患者小腿部分相配合,也就是其宽度和长度与患者小腿相适应,在实际使用中,只对患肢的小腿抬高,而并非如现有病床会同时抬高患者的双下肢,如此,一方面是减轻了抬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另一方面,由于其中一下肢未被抬高约束,所以,还减小了对患者活动范围的限制,进一步的方便治疗工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1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板。凹陷沿支撑部1的长度方向,患者小腿放置在支撑部1上时,小腿位于凹陷内,一方面是增大了小腿与支撑部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不适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支撑部1对小腿支撑的可靠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部3采用布质材料或者硅胶材料制得。过渡部3的设置,在使用状态下,过渡部3朝向患者,位于患肢大腿下方,一方面是对患者大腿的部分形成一定的支撑,减小支撑部1的支撑力,如此,不仅减轻了患者小腿部分受到的压迫,而且也提高了大腿部分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过渡部3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调节部的支撑,使过渡部3呈张紧状态,如此,通过调节部与过渡部3的协调配合,实现对患者患肢的可靠支撑。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两根调节杆4,所述两根调节杆4分别布置在沿所述支撑部1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调节杆4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部1铰接,在所述固定部2上还设置有若干的卡槽5,所述调节杆4下端与所述卡槽5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在本申请中,支撑部1的宽度方向为使用状态下,患者下肢小腿的宽度方向,使得在使用状态下,调节杆4分别位于患者小腿两侧。当转动调节杆4,使调节杆4下端位于不同卡槽5时,即可实现对支撑部1高度的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2为平板状。采用平板状的固定部2,一方面是能够形成稳定可靠的支撑,另一方面,在需要收纳时,由于过渡部3为布质材料或者硅胶材料,可以将调节部下端从卡槽5中取出,将支撑部1放置在固定部2上,大幅节约了收纳空间。进一步的,两根所述调节杆4的下端之间连接有横杆6,所述调节杆4下端位于所述卡槽5内时,所述横杆6位于所述卡槽5内。横杆6的设置,大幅提高了调节杆4对支撑部1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减小了调节杆4下端滑出卡槽5的风险。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卡槽5在沿所述固定部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设置。在本申请中,固定部2的长度方向为使用状态下,患者下肢小腿的长度方向。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卡槽5在沿所述固定部2的长度方向上均布。如此,进一步方便对支撑部1高度的调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2的下侧还设置有凸起7。凸起7的设置,增大了固定部2与病床床身之间的摩擦,减小使用时,固定部2滑移风险,进一步的提高对患者小腿支撑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凸起7与所述卡槽5相对齐。这样的设置方式,在进行制作时,可以通过压制卡槽5的方式形成凸起7,简化制作难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杆4的长度可调。调节杆4的长度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抬高下肢的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用于与患者小腿部分相配合,所述固定部用于与病床的床身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之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竖向距离,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朝向患者的一侧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抬高下肢的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用于与患者小腿部分相配合,所述固定部用于与病床的床身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为可分离的配合,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之间,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竖向距离,在所述支撑部与固定部朝向患者的一侧之间还连接有过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向下凹陷的弧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采用布质材料或者硅胶材料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两根调节杆,所述两根调节杆分别布置在沿所述支撑部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调节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部铰接,在所述固定部上还设置有若干的卡槽,所述调节杆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大翠程梅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