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抛炒装置,包括锅具(7)、连杆机构和抛炒电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由机架(1)、曲柄(2)、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和摇杆(6)组成的闭链五杆机构以及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一端铰接在曲柄(2)与第二连杆(4)的铰链中心,另一端铰接在摇杆(6)中部,锅具(7)安装在第三连杆(5),抛炒电机(9)驱动曲柄(2)。通过采用抛炒电机驱动由闭链五杆机构和第一连杆组合形成的多杆机构,实现模拟厨师抛炒菜肴,而且结构简单,调教方便,成本低。
Automatic fr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抛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抛炒装置,适用于烹调领域的炒菜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中餐烹饪,为增加菜肴口味厚重感,某些菜品需要爆炒时常需抛炒或翻炒,俗称“掂勺”或“颠锅”,是厨师的一种技能,对臂力有相当要求,特别是稍大份量的菜品抛炒,非常耗费体力。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4970690A公开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可编程四杆机构颠锅方法和翻炒装置。其是将锅具与四杆机构中连杆上的选定点相连接,并且锅具可绕该选定点旋转,该四杆机构属于曲柄摇杆机构。只考虑四杆机构的运动,锅具上的任一质点的运动轨迹为沿竖直平面的倾斜的近似椭圆曲线;只考虑选定点的旋转运动,锅具可实现360°的旋转;同时考虑四杆机构的带动和选定点的旋转运动,两种运动可以合成复杂的复合运动。上述结构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锅具沿椭圆曲线运动时,第二驱动装置旋转锅具,虽然通过合成复合运动,可实现菜肴抛炒,但两种运动的复合难度大,调教困难,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自动抛炒装置,它不仅能模拟厨师抛炒菜肴,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一种自动抛炒装置,包括锅具、连杆机构和抛炒电机,其中连杆机构包括由机架、曲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摇杆组成的闭链五杆机构以及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在曲柄与第二连杆的铰链中心,另一端铰接在摇杆中部,锅具安装在第三连杆,抛炒电机驱动曲柄。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抛炒电机驱动由闭链五杆机构和第一连杆组合形成的多杆机构,实现模拟厨师抛炒菜肴,而且结构简单,调教方便,成本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它还包括翻锅电机,翻锅电机驱动锅具旋转,且翻锅电机与抛炒电机交替工作。有益效果:翻锅电机的设置能在菜肴烹饪完成后,将菜肴倒出锅具,实现自动出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锅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翻锅转盘,翻锅转盘设有径向槽,锅具的锅柄套进径向槽内。有益效果:翻锅转盘的设置方便了锅具的装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锅转盘的背面设有转盘凸块,第三连杆设有连杆凸块,连杆凸块设置在转盘凸块的旋转轨迹上,转盘凸块与连杆凸块组成翻锅限位块。有益效果:翻锅限位块的设置有效防止锅具因旋转角度过大,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锅电机为伺服电机,且通过减速器带动翻锅转盘,翻锅转盘的旋转角度为0°~180°,所述抛炒电机为伺服电机,且通过减速器带动曲柄。有益效果:翻锅转盘旋转90°实现出菜,翻锅转盘旋转180°实现洗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设有若干调节孔,各调节孔与抛炒电机输出轴的中心距大小不同。有益效果:调节孔的设置可以方便调节曲柄长度,以便实现不同的抛炒幅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柄为盘状结构的曲柄盘,曲柄盘中心与与抛炒电机输出轴连接,调节孔圆周分布在曲柄盘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曲柄、第一连杆和摇杆组成曲柄摇杆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喷淋嘴和洗锅位,喷淋嘴设置在洗锅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有出菜位调节模块,出菜位调节模块通过抛炒电机控制第三连杆和锅具的静止位置。有益效果:出菜位调节模块通过控制第三连杆和锅具的静止位置,可以实现锅具出菜位的调节。以上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以任意叠加组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出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洗锅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架,2曲柄盘,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三连杆,6摇杆,7锅具,8翻锅转盘,9抛炒电机,10翻锅电机,11翻锅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锅具7、连杆机构、抛炒电机9、翻锅电机10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抛炒电机9、翻锅电机10电连接。连杆机构包括闭链五杆机构以及第一连杆3,闭链五杆机构由机架1、曲柄2、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和摇杆6组成,第一连杆3一端铰接在曲柄2与第二连杆4的铰链中心,另一端铰接在摇杆6中部。机架1、曲柄2、第一连杆3和摇杆6组成曲柄摇杆机构。锅具7安装在第三连杆5,抛炒电机9通过减速器驱动曲柄2,翻锅电机10通过减速器驱动锅具7旋转,且翻锅电机10与抛炒电机9交替工作。翻锅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有翻锅转盘8,翻锅转盘8的旋转角度为0°~180°。翻锅转盘8设有径向槽,锅具7的锅柄套进径向槽内。翻锅转盘8的背面设有转盘凸块,第三连杆5设有连杆凸块,连杆凸块设置在转盘凸块的旋转轨迹上,转盘凸块与连杆凸块组成翻锅限位块11,如图2所示。如图1所示,曲柄2设有若干调节孔,各调节孔与抛炒电机9输出轴的中心距大小不同。曲柄2为盘状结构的曲柄盘,曲柄盘中心与与抛炒电机9输出轴连接,调节孔圆周分布在曲柄盘上。调节孔可以方便调节曲柄的长度,以便实现不同的抛炒幅度。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设有出菜位调节模块,抛炒电机9、翻锅电机10均为伺服电机,由程序控制转速、转向和动作时间,出菜位调节模块通过抛炒电机9控制第三连杆5和锅具7的静止位置。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抛炒电机9和翻锅电机10分别受控制电路控制,根据菜品的需要和炒菜的工艺步骤动作。抛炒电机9通过减速器带动曲柄AB旋转,曲柄AB带动曲柄摇杆机构ABCD运动,摇杆6带动锅具7实现前后往复运动。曲柄AB共同驱动曲柄摇杆机构ABCD与连杆机构BCFE,第三连杆5带动锅具7实现抛的动作,两套连杆机构合成抛炒动作。本技术与传统中餐烹饪相比,可以替代厨师实现自动抛炒和自动出菜,在锅具7配上翻炒盖,还可以实现普通翻炒。菜品烹饪完成后,由翻锅电机10通过减速器带动翻锅转盘8和锅具7翻转90°,如图5所示,实现出菜。出菜前,还可以通过出菜位调节模块调节第三连杆5和锅具7的静止位置,以实现出菜位的调节。本技术还设置有喷淋嘴和洗锅位,喷淋嘴设置在洗锅位。出菜后,翻锅电机10通过减速器带动翻锅转盘8和锅具7再翻转90°,如图6所示,此时锅具7位于洗锅位,通过喷淋嘴可以实现自动洗锅。若进一步优化结构,还可以实现整个烹饪自动化。本技术针对传统中餐烹饪中抛炒工艺耗费体力问题,设计专门机构来模拟厨师抛炒,用机器替代人力,可以由程序控制,实现普通翻炒、抛炒和出菜功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抛炒装置,包括锅具(7)、连杆机构和抛炒电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由机架(1)、曲柄(2)、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和摇杆(6)组成的闭链五杆机构以及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一端铰接在曲柄(2)与第二连杆(4)的铰链中心,另一端铰接在摇杆(6)中部,锅具(7)安装在第三连杆(5),抛炒电机(9)驱动曲柄(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抛炒装置,包括锅具(7)、连杆机构和抛炒电机(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由机架(1)、曲柄(2)、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和摇杆(6)组成的闭链五杆机构以及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一端铰接在曲柄(2)与第二连杆(4)的铰链中心,另一端铰接在摇杆(6)中部,锅具(7)安装在第三连杆(5),抛炒电机(9)驱动曲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抛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翻锅电机(10),翻锅电机(10)驱动锅具(7)旋转,且翻锅电机(10)与抛炒电机(9)交替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抛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锅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有翻锅转盘(8),翻锅转盘(8)设有径向槽,锅具(7)的锅柄套进径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抛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锅转盘(8)的背面设有转盘凸块,第三连杆(5)设有连杆凸块,连杆凸块设置在转盘凸块的旋转轨迹上,转盘凸块与连杆凸块组成翻锅限位块(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抛炒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锡南,高世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乐善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