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18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凳,属于坐具技术领域,坐凳包括主体、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主体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部与主体的另一端可折叠连接;第二支撑部向主体侧折叠后,可使主体绕第一支撑部转动以调整坐凳的位置,第二支撑部复位后与第一支撑部共同定位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第二支撑部向主体侧进行折叠,然后使主体绕第一支撑部进行转动,从而可以灵活地对坐凳的具体位置进行调整。

S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坐凳
本技术涉及坐具
,尤其涉及一种坐凳。
技术介绍
坐凳是坐具的一种,常设于公共场所,尤其适合户外,用作人们提供临时休息的工具。现有技术中,坐凳的位置是固定的,方位不变,应用过程中无法根据人们的实际活动需求进行移动,以灵活调整坐凳的位置。另外,现有的坐凳往往形态和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在户外休闲娱乐时的多元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坐凳不能调整位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坐凳。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坐凳,包括主体、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约束所述主体向下的位移自由度;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主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可折叠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向所述主体侧折叠后,可使所述主体绕所述第一支撑部转动以调整所述坐凳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部复位后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共同定位所述主体。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贯穿主体并与主体转动连接;和,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一限位件对所述主体向下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其中,第一支撑部伸出主体的部分可作为使用者的防护栏使用,也可用于悬挂物品,还可用于盛放装饰品等,从而满足人们在户外休闲娱乐时的多元化需求。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并位于所述主体上方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对所述主体向上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换言之,主体夹设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该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坐凳的稳定性,还能够避免位于公共场所的坐凳的主体部分被偷走。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内凹并形成第一置物区。第一置物区可预先搭配放置盆栽、装饰品等用于优化环境的物品,也可供使用者随时放一些不便于放在平面上的物品。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不穿透主体并与主体转动连接。第一支撑部位于主体之下,有效保护了其受雨水等外界环境的侵蚀,基于该方案的坐凳尤其适用于露天环境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轴承。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支撑件;和,安装件,包括:三面槽状体,所述三面槽状体相对的两侧面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复位后,所述三面槽状体的另一面对所述支撑件限位;以及,上翼缘,用于将所述三面槽状体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主体上。其中,三面槽状体对在支撑件复位后对支撑件进行限位,基于该结构的第二支撑部的折叠和复位均操作简便,容易实现。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两个所述支撑件和两个所述安装件,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用以连接两个支撑件的第一连接件。该设计能够分散坐凳的受力,降低单个支撑件承受的作用力,并且在该设计下,主体具有三个受力点,优化了坐凳的力学结构。优选地,所述坐凳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滚动部,所述滚动部用于调整所述主体的位置。在调整坐凳时,滚动部与安装基础滚动连接,因而主体转动所需的大部分作用力经由滚动部进行承受,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优选地,所述滚动部包括转动轮以及将所述转动轮连接于所述主体上的第二连接件。转动轮可采用回收利用的车轮,例如自行车车轮、汽车车轮等,从而可实现废物利用,并降低了制作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复位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最低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最低点以及所述滚动部的最低点到主体的下表面的垂直高度相同。因此,在调整坐凳位置时,主体可保持水平状态,主体与第一支撑部之间的转动就更为平稳、受力更均衡。优选地,所述坐凳还包括置物结构,所述置物结构为主体上表面上内凹的槽,或为安装于主体上表面的用以容置物体的容置件。该设计使得坐凳具有丰富、多变、充满趣味性的休闲体验,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第一支撑部与主体转动连接,第二支撑部与主体折叠连接,可将第二支撑部向主体侧进行折叠,然后使主体绕第一支撑部进行转动,从而可以灵活地对坐凳的具体位置进行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滚动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主体10;第一支撑部20;第一支撑柱21;第一限位件22;第二限位件23;第一置物区24;第二支撑柱25;第二支撑部30;支撑件31;三面槽状体32;上翼缘33;第一连接件34;滚动部40;转动轮41;第二连接件42;盆栽50;容置件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凳,包括主体10、第一支撑部20以及第二支撑部30,其中,第一支撑部20约束主体10向下的位移自由度:具体的,主体10为使用者提供受力面;主体10可为图1所示的整块板状结构,也可是多个板采用一定方式一体连接;主体10可选用木质,或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第一支撑部20和第二支撑部30可分置于主体10的两端,且第一支撑部20和第二支撑部30固定在该安装基础上。该安装基础例如地面、某位于地面上的台面等等。第一支撑部20与主体10之间具有限位关系,例如第一支撑部20本身对主体10向下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再如主体10和第一支撑部20之间通过一层搭接关系使得主体10向下的位移自由度得以约束。第一支撑部20与主体10的一端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支撑部20和主体10在具有上述位移约束关系的基础之上,还具有转动连接关系,从而能够使得主体10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0进行转动以灵活调整主体10的具体位置。第二支撑部30与主体10的另一端可折叠连接:第二支撑部30向主体10侧折叠后,可使主体10绕第一支撑部20转动以调整坐凳的位置,第二支撑部30复位后与第一支撑部20共同定位主体10:具体的,第二支撑部30位于主体10的另一端,第二支撑部30和主体10可折叠连接后,可在调整坐凳位置前先将第二支撑部30向主体10侧进行折叠,从而避免了第二支撑部30与安装基础之间滑动摩擦,即保护了第二支撑部30不因摩擦受损,又提高了调整位置的效率。第二支撑部30具有工作状态和折叠状态:第二支撑部30向主体10侧折叠后则形成该折叠状态,折叠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凳,包括主体、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约束所述主体向下的位移自由度;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主体的一端转动连接;/n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可折叠连接;/n所述第二支撑部向所述主体侧折叠后,可使所述主体绕所述第一支撑部转动以调整所述坐凳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部复位后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共同定位所述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凳,包括主体、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约束所述主体向下的位移自由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主体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可折叠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向所述主体侧折叠后,可使所述主体绕所述第一支撑部转动以调整所述坐凳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部复位后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共同定位所述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贯穿主体并与主体转动连接;和,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一限位件对所述主体向下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并位于所述主体上方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对所述主体向上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内凹并形成第一置物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不穿透主体并与主体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坐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主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忙忙
申请(专利权)人: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