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定位腕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136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RFID定位腕带,涉及腕带技术领域,包括表带,表带包括左表带和右表带,左表带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分别设置有滑块,两个滑块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框,弹性框内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柱,弹性框一侧固定连接有右表带,左表带顶部右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内侧分别横向贯穿开设有卡槽,两个卡槽内卡接有右表带,右表带左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左表带右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腕带佩戴方式不能满足不同的人群,每个人的手腕粗细不同,插针插进插孔进行固定,导致有的人佩戴时过松,有的人佩戴时过紧,佩戴舒适度不佳的问题。

RFID positioning wrist s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FID定位腕带
本技术属于腕带
,具体涉及RFID定位腕带。
技术介绍
RFID腕带是一种方便耐用佩带在手腕上面的智能射频异形卡品种。腕带电子标签选用环保型硅胶材料,佩戴舒适,且外形美观,具有装饰性;可分为一次性腕带和可重复使用腕带。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老年人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大,每家每户中都会至少有一位以上的老年人,而在社会竞争日益严峻的今天,年轻人不可能每时每刻地陪伴在老年人身边,很多老年人便会自己出去散心、娱乐。但人们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因此很多老年人出门后却不知道如何回去,这便导致了较多的老年人走失案件,而且人们在不认识老年人时也不能及时通知其亲人来认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困扰。传统的RFID定位腕带一般都过插针插进插孔内,将定位腕带套在人手手腕上,但是这种佩戴方法不能满足不同的人群,每个人的手腕粗细不同,插针插进插孔进行固定,导致有的人佩戴时过松,有的人佩戴时过紧,佩戴舒适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RFID定位腕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RFID定位腕带一般都过插针插进插孔内,将定位腕带套在人手手腕上,但是这种佩戴方法不能满足不同的人群,每个人的手腕粗细不同,插针插进插孔进行固定,导致有的人佩戴时过松,有的人佩戴时过紧,佩戴舒适度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RFID定位腕带,包括表带,所述表带包括左表带和右表带,所述左表带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分别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块通过旋紧松紧螺杆固定,两个所述滑块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框,弹性框内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柱,每个弹性柱上均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弹性框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表带;所述左表带顶部右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内侧分别横向贯穿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右表带,所述右表带左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左表带右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弹性柱设置有六个。优选的,所述压缩弹簧表面涂有防锈漆。优选的,所述表带上设置有信息显示屏和操作按键,操作按键安装在信息显示屏一侧,所述表带内设置有定位芯片,所述表带上设置有充电插孔,所述表带设置有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与定位芯片电连接,所述充电插孔通过电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松紧螺杆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RFID定位腕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滑块、弹性柱和压缩弹簧等结构,使用时可根据人手手腕粗细的不同调节滑块的位置,滑块通过旋紧松紧螺杆进行固定,弹性柱和压缩弹簧使得腕带具有一定弹性缓冲作用,不会对手腕造成伤害,解决了传统的佩戴方式导致有的人佩戴时过松,有的人佩戴时过紧,佩戴舒适度不佳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卡槽等结构,方便右表带移动,同时也防止右表带从卡槽中脱离,不利于下次佩戴,节约时间。3、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充电插孔和充电电池,便于给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定位腕带使用寿命长,节约成本。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左表带和右表带连接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位芯片;2、充电插孔;3、信息显示屏;4、操作按键;5、右表带;6、表带;7、左表带;8、滑块;9、滑槽;10、弹性柱;11、卡槽;12、第二限位块;13、第一限位块;14、压缩弹簧;15、弹性框;16、松紧螺杆;17、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RFID定位腕带技术方案:RFID定位腕带,包括表带6,表带6包括左表带7和右表带5,左表带7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9,两个滑槽9内分别设置有滑块8,滑块8在滑槽9内滑动,滑块8通过旋紧松紧螺杆16固定,松紧螺杆16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两个滑块8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框15,弹性框15内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柱10,弹性柱10设置有六个,弹性柱10和压缩弹簧14具有弹性缓冲作用,每个弹性柱10上均套设有压缩弹簧14,压缩弹簧14表面涂有防锈漆,防锈漆的设置防止压缩弹簧14上锈,弹性框15远离连接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表带5;左表带7顶部右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内侧分别横向贯穿开设有卡槽11,两个卡槽11内卡接有右表带5,右表带5左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3,左表带7右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2,第一限位块13与第二限位块12相配合,防止右表带5从卡槽11中脱离。表带6上设置有信息显示屏3和操作按键4,操作按键4安装在信息显示屏3一侧,表带6内设置有定位芯片1,表带6上设置有充电插孔2,表带6设置有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与定位芯片1电连接,充电电池为锂电池,充电插孔2通过电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表带6套在人手手腕上,根据人手手腕粗细的不同,滑动滑块8的位置,使得腕带紧紧套在人手手腕上,在弹性柱10和压缩弹簧14的作用下,腕带具有一定弹性缓冲作用,不会对手腕造成伤害,解决了传统的插针插进插孔进行固定,导致有的人佩戴时过松,有的人佩戴时过紧,佩戴舒适度不佳的问题;设置的第二限位块12和第一限位块13相互配合,防止右表带5从卡槽11中脱离,不利于下次将腕带快速佩戴在手上;设置的充电插孔2和充电电池,便于给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定位腕带使用寿命长,节约成本。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RFID定位腕带,包括表带(6),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6)包括左表带(7)和右表带(5),所述左表带(7)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9),两个滑槽(9)内分别设置有滑块(8),滑块(8)与滑槽(9)滑动配合,所述滑块(8)通过旋紧松紧螺杆(16)固定,两个所述滑块(8)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框(15),弹性框(15)内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柱(10),每个弹性柱(10)上均套设有压缩弹簧(14),所述弹性框(15)远离连接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表带(5);/n所述左表带(7)顶部右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内侧分别横向贯穿开设有卡槽(11),两个所述卡槽(11)内卡接有右表带(5),所述右表带(5)左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3),所述左表带(7)右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2),所述第一限位块(13)与第二限位块(12)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RFID定位腕带,包括表带(6),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6)包括左表带(7)和右表带(5),所述左表带(7)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9),两个滑槽(9)内分别设置有滑块(8),滑块(8)与滑槽(9)滑动配合,所述滑块(8)通过旋紧松紧螺杆(16)固定,两个所述滑块(8)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右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框(15),弹性框(15)内纵向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柱(10),每个弹性柱(10)上均套设有压缩弹簧(14),所述弹性框(15)远离连接板(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右表带(5);
所述左表带(7)顶部右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内侧分别横向贯穿开设有卡槽(11),两个所述卡槽(11)内卡接有右表带(5),所述右表带(5)左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3),所述左表带(7)右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2),所述第一限位块(13)与第二限位块(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小军陆志武袁伟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爱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