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用捕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081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消防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用捕蛇器,包括第一空心管体、第二空心管体、夹取组件、控制组件和拉线,所述第一空心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内;所述第一空心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空心管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空心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空心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孔;所述夹取组件设置在第一空心管体端部,控制组件设置在第二空心管体端部;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控制组件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孔和第一孔与所述夹取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上设置有凸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伤蛇、使用方便的优点。

A snake catcher for fire figh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用捕蛇器
本技术属于消防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用捕蛇器。
技术介绍
拯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消防局的一项神圣职责,随着我国户外运动的普及和增长以及消防局应急救援任务职能的不断拓展,经常会有类似协助人民抓捕入室的蛇、刺猬等动物,或者用于远距离取送一些物体。如何快速有效地抓牢这些入侵动物而又尽可能的减少对施救者的威胁已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捕蛇器容易对蛇造成伤害,且消防员在使用时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用捕蛇器,达到不伤蛇、使用方便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防用捕蛇器,包括第一空心管体、第二空心管体、夹取组件、控制组件和拉线,所述第一空心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内;所述第一空心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空心管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空心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空心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孔;所述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和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夹持板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夹持板穿过所述条形孔与所述第一空心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铰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外侧;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手柄、压杆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上,所述压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空心管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孔和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上设置有凸点。在本技术提供的消防用捕蛇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为弹簧。在本技术提供的消防用捕蛇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为弹簧。在本技术提供的消防用捕蛇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空心管体内靠近所述第一孔处设置有第一导向轮,所述拉线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上。在本技术提供的消防用捕蛇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空心管体内靠近所述第二孔处设置有第二导向轮,所述拉线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轮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空心管体套设在第二空心管体内,使得本消防用捕蛇器可以伸缩,便于收纳和远距离捕蛇;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在橡胶垫上设置有凸点,即可防止对蛇造成伤害,又可以稳固的夹住蛇;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可以使得本捕蛇器可以方便使用。本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操作简便易行、操作安全性与实用性强的优点,实用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空心管体,2-第二空心管体,3-拉线,4-第一孔,5-第二孔,6-第一夹持板,7-第二夹持板,8-第一弹性组件,9-条形孔,10-手柄,11-压杆,12-第二弹性组件,13-橡胶垫,14-凸点,15-第一导向轮,16-第二导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消防用捕蛇器,如图1至4所示,包括第一空心管体1、第二空心管体2、夹取组件、控制组件和拉线3,该第一空心管体1套设在第二空心管体2内;在第一空心管体1远离第二空心管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4,在第二空心管体2远离第一空心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孔5;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6、第二夹持板7和第一弹性组件8,在第二夹持板7上开设有条形孔9,第一夹持板6穿过条形孔9与第一空心管体1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6与第二夹持板7铰接,第一弹性组件8连接在第一夹持板6与第二夹持板7的外侧;该第一弹性组件8为弹簧。控制组件包括手柄10、压杆11和第二弹性组件12,手柄10固定设置在第二空心管体2上,压杆11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空心管体2上,第二弹性组件12一端与第二空心管体2连接,另一端与压杆11远离手柄10的一端连接;该第二弹性组件12为弹簧。拉线3一端固定在压杆11远离手柄10的一端,另一端穿过第二孔5和第一孔4与第二夹持板7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持板6和第二夹持板7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13,在橡胶垫13上设置有凸点14。为了减少拉线3与第一空心管体1和第二空心管体2之间的摩擦,方便使用,在第一空心管体1内靠近第一孔4处设置有第一导向轮15,拉线3位于第一导向轮15上。在第二空心管体2内靠近第二孔5处设置有第二导向轮16,拉线3位于第二导向轮16上。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用捕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空心管体、第二空心管体、夹取组件、控制组件和拉线,所述第一空心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内;所述第一空心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空心管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空心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空心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孔;/n所述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和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夹持板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夹持板穿过所述条形孔与所述第一空心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铰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外侧;/n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手柄、压杆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上,所述压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空心管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n所述拉线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孔和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端部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上设置有凸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用捕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空心管体、第二空心管体、夹取组件、控制组件和拉线,所述第一空心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内;所述第一空心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空心管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空心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空心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孔;
所述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和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夹持板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夹持板穿过所述条形孔与所述第一空心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铰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外侧;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手柄、压杆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上,所述压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空心管体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空心管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秘孙继攀朱伟俊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