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胜贵专利>正文

自动加压秸秆气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89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加压秸秆气化炉,由外层炉壁、内层炉壁、炉盖、炉膛下部是漏斗形,与底板连接成带水箱的气化炉、烟道管设在炉膛中间,燃气出气管一端在烟道管内,另一端与燃气炉灶连接,自动加压是利用与压料杆连接的加压棍在橡皮带弹力作用下使压料杆向下压秸秆,在燃烧过程中无需专人管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装填的秸秆可燃烧6-10小时,能满足一个家庭生活使用,由于设有水箱,可随时提供热水使用,清洁卫生、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处理秸秆较理想的装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利用秸秆转化为可燃气体的炉子,即自动加压秸秆气化炉。技术背景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收获后便会产生大量秸秆,传统的处理方式是 将它作为农民生活用的燃料,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已大幅度 提卨,天然气、电、沼气等清洁卫生的燃料已成为农家生活的主要燃料,而秸 秆则被付之一炬,由于秸秆产生的量大且时间较为集中,因此,在焚烧时不仅 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环境,同时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给交通(飞机、汽车 等)行驶带来诸多麻烦,而在石油、煤等天然能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随意燃 烧秸秆的做法也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十分可惜。虽然在山区,农民仍在使用 秸秆作燃料,但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对使用者的环境和身心也十分不利,而且这 种燃烧方式也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产生的热能,既落后又浪费,因此,人们都在 努力寻找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将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炉子将秸秆转化为可燃气体并能自动加 压秸秆,使秸秆在转化成燃气的过程能稳定进行。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夹有保温层的外层炉壁1与内层炉壁2 中间是水箱,在穿过外层炉壁l的上部设有出水管4,下部设有进水管3,在外 层炉壁1与内层炉壁2的上部,设有用紧固卡16六个至八个固定的炉盖5,在 外层炉壁1固定有一个小轴15与炉盖5配合,炉膛下部是漏斗形,漏斗喇叭口 与内层炉壁2密封连接,在喇叭口上方设有一排炉条水管18,穿过内层炉壁2 与水箱连通,在漏斗喇叭口上设有带密封盖的点火口 17,由炉外直通炉膛内, 漏斗下口外边与底板密封连接,底板与外层炉壁1密封连接,漏斗下口上安有 炉条,风机13的风管安在炉条下方,炉条下方设有出灰口,炉膛中间设有烟道 管8, ^!道管8的上端管口穿过内层炉壁2与外层炉壁1弯向炉膛内,固定在内层炉壁2上,烟道管8的下端横向穿出内层炉壁2与外层炉壁1管口处,安有 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2,烟道管8的管中间固定有燃气出气管9,燃气出气管9 的-端开有多个小孔,悬空在烟道管8中间,另一端穿过烟道管8管壁,至燃 气炉灶14,管路中间在燃气炉灶14前设有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2,在炉盖5上 中间安有压料杆6,压料杆6的上端连接有加压棍10,加压棍10两端用橡皮带 11与炉盖5边上小钩连接,压料杆6是能上下滑动的,压料杆6的下端头,固 定有压盘7,在外层炉壁l上方固定有活动的加料框。当加料时,先把压料杆6 提升,打开紧固卡16在以小轴15为中心使整个炉盖5转开,用固定在外层炉 壁1上方的加料框整体将秸秆块倒入炉腔内。本技术把烟道管8设在炉膛中间,在秸秆燃烧时,能使烟油中的可燃 气体更充分地分解出来,气化的规模大,产出的可燃气体效率高。本技术采用橡皮带11来自动压实秸秆,使炉内缺氧燃烧过程保持平稳, 且自动燃烧,无需专人管理, -次投料可燃烧6 10小时,完全能满足一个家庭 生活使用,由于本炉设有水箱,可随时提供热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冬季的 牛:活条件。附图说明图l.自动加压秸秆气化炉结构示意图;其中l.外层炉壁; 4.出水管; 7.压盘; IO.加压棍; 13.风机; 16.紧固卡;2.内层炉壁;5.炉盖;8.烟道管;ll.橡皮带;14.燃气炉灶;17.点火口;3.进水管;6.压料杆;9.燃气出气管;12.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5.小轴;18.炉条水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按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实施,其中外层炉壁外径为500毫米,内 层炉壁内径400毫米,整个炉高850毫米,烟道管最粗部分采用直径80毫米的 钢管制成,两端的钢管及燃气出气管均采用l英寸钢管;本技术炉盖5与外层炉壁1可以用铰链连接,这样炉盖5便可翻开; 本技术自动加压采用橡皮带,也可以采用金属拉簧; 本技术可制成大、中、小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本技术除使用秸秆作原料外,还可将田间杂草、枯枝树叶作原料,将它们转化为可燃气体;本技术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对环境毫无污染,是一种处理秸秆较理想的装备。权利要求1. 一种自动加压秸秆气化炉由风机(13)、橡皮带(11)、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2)、紧固卡(16)组成,其特征是外层炉壁(1)与内层炉壁(2)的中间是水箱,外层炉壁(1)的上部设有出水管(4),下部设有进水管(3),外层炉壁(1)与内层炉壁(2)的上部设有用紧固卡(16)6个至8个固定的炉盖(5),在外层炉壁(1)上固定有一个小轴(15)与炉盖(5)配合,炉膛下部是漏斗形,漏斗喇叭口与内层炉壁(2)密封连接,在喇叭口上方设有一排炉条水管(18),穿过内层炉壁(2)与水箱连通,在漏斗喇叭口上设有带密封盖的点火口(17),由炉外直通炉膛内,漏斗下口外边与底板密封连接,底板与外层炉壁(1)密封连接,漏斗下口上安有炉条,风机(13)的风管安在炉条下方,炉条下方设有出灰口,炉膛中间设有烟道管(8),烟道管(8)的上端管口穿过内层炉壁(2)与外层炉壁(1)弯向炉膛内固定在内层炉壁(2)上,烟道管(8)的下端横向穿出内层炉壁(2)与外层炉壁(1)管口处,安有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2),烟道管(8)的管中间固定有燃气出气管(9),燃气出气管(9)的一端开有多个小孔,悬空在烟道管(8)中间,另一端穿过烟道管(8)管壁,至燃气炉灶(14),管路中间在燃气炉灶(14)前设有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2),在炉盖(5)上中间安有压料杆(6),压料杆(6)的上端连接有加压棍(10),加压棍(10)两端用橡皮带(11)与炉盖(5)边上小钩连接,压料杆(6)是能上下滑动的,压料杆(6)下端头,固定有压盘(7),在外层炉壁(1)上方固定有活动的加料框。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加压秸秆气化炉,由外层炉壁、内层炉壁、炉盖、炉膛下部是漏斗形,与底板连接成带水箱的气化炉、烟道管设在炉膛中间,燃气出气管一端在烟道管内,另一端与燃气炉灶连接,自动加压是利用与压料杆连接的加压棍在橡皮带弹力作用下使压料杆向下压秸秆,在燃烧过程中无需专人管理。本技术一次装填的秸秆可燃烧6-10小时,能满足一个家庭生活使用,由于设有水箱,可随时提供热水使用,清洁卫生、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处理秸秆较理想的装备。文档编号F24B1/14GK201081250SQ20072008009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熊胜贵 申请人:熊胜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加压秸秆气化炉由风机(13)、橡皮带(11)、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2)、紧固卡(16)组成,其特征是外层炉壁(1)与内层炉壁(2)的中间是水箱,外层炉壁(1)的上部设有出水管(4),下部设有进水管(3),外层炉壁(1)与内层炉壁(2)的上部设有用紧固卡(16)6个至8个固定的炉盖(5),在外层炉壁(1)上固定有一个小轴(15)与炉盖(5)配合,炉膛下部是漏斗形,漏斗喇叭口与内层炉壁(2)密封连接,在喇叭口上方设有一排炉条水管(18),穿过内层炉壁(2)与水箱连通,在漏斗喇叭口上设有带密封盖的点火口(17),由炉外直通炉膛内,漏斗下口外边与底板密封连接,底板与外层炉壁(1)密封连接,漏斗下口上安有炉条,风机(13)的风管安在炉条下方,炉条下方设有出灰口,炉膛中间设有烟道管(8),烟道管(8)的上端管口穿过内层炉壁(2)与外层炉壁(1)弯向炉膛内固定在内层炉壁(2)上,烟道管(8)的下端横向穿出内层炉壁(2)与外层炉壁(1)管口处,安有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2),烟道管(8)的管中间固定有燃气出气管(9),燃气出气管(9)的一端开有多个小孔,悬空在烟道管(8)中间,另一端穿过烟道管(8)管壁,至燃气炉灶(14),管路中间在燃气炉灶(14)前设有焦油水排出口阀门(12),在炉盖(5)上中间安有压料杆(6),压料杆(6)的上端连接有加压棍(10),加压棍(10)两端用橡皮带(11)与炉盖(5)边上小钩连接,压料杆(6)是能上下滑动的,压料杆(6)下端头,固定有压盘(7),在外层炉壁(1)上方固定有活动的加料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胜贵
申请(专利权)人:熊胜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