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压板、防松螺栓以及加强组件,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钢管和下钢管,所述连接板的外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板的外部,所述压板固定连接在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外部。该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通过在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外部设有连接板和金属板,较好的解决了传统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强度不高、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在安装时由于钢管是插入在连接板的内部,并利用其两侧的压板进行固定,最后再用金属板结合高强度螺栓实现二次固定的目的,整体结构紧凑,在应用时可以大大提升该连接结构的强度,其稳定性较强,可以避免松动的情况发生,较为的实用。
A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assembly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连接结构
,具体为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现市面上的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大多数都是采用螺栓、固定板等结构进行连接固定,在应用时连接的强度不高,稳定性不强,且在应用时多数只能从单方面进行固定,无法实现多点固定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现市面上的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大多数都是采用螺栓、固定板等结构进行连接固定,在应用时连接的强度不高,稳定性不强,且在应用时多数只能从单方面进行固定,无法实现多点固定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压板、防松螺栓以及加强组件,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钢管和下钢管,所述连接板的外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板的外部,所述压板固定连接在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外部,所述连接板的外部设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金属板和高强度螺栓,所述金属板贴合在连接板的外部,所述金属板的内部固定连接高强度螺栓。优选的,所述压板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压板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安装在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内部,所述紧固螺栓呈对称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上钢管和下钢管呈对称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金属板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高强度螺栓安装在连接板的内部,所述高强度螺栓呈平均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外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固定连接防松螺栓,所述防松螺栓呈平均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防松螺栓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垫圈,所述垫圈的外部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在防松螺栓的外部。(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通过在上钢管和下钢管的外部设有连接板和金属板,较好的解决了传统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强度不高、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在安装时由于钢管是插入在连接板的内部,并利用其两侧的压板进行固定,最后再用金属板结合高强度螺栓实现二次固定的目的,整体结构紧凑,在应用时可以大大提升该连接结构的强度,其稳定性较强,可以避免松动的情况发生,较为的实用;(2)、该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通过在上钢管、下钢管的外部设有压板并采用紧固螺栓进行连接,可以将钢管和连接板之间连接固定起来,然后再通过在连接板上开设有的螺孔,再次利用四个防松螺栓将两块连接板连接固定在一起,如此即可实现多方位紧固的作用,固定的效果较好,其功能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板俯视图。图中,上钢管-1、下钢管-2、连接板-3、压板-4、紧固螺栓-5、防松螺栓-6、垫圈-7、螺母-8、螺孔-9、加强组件-10、金属板-11、高强度螺栓-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3、压板4、防松螺栓6以及加强组件10,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钢管1和下钢管2,所述连接板3的外部设有压板4,所述压板4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板3的外部,所述压板4固定连接在上钢管1和下钢管2的外部,所述连接板3的外部设有加强组件10,所述加强组件10包括金属板11和高强度螺栓12,所述金属板11贴合在连接板3的外部,所述金属板11的内部固定连接高强度螺栓12。所述压板4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压板4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紧固螺栓5,所述紧固螺栓5安装在上钢管1和下钢管2的内部,所述紧固螺栓5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压板4,可以很好的从两侧夹持住上钢管1和下钢管2,稳定性较强。所述连接板3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上钢管1和下钢管2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两个加厚的连接板3,可以很好的将两根钢管连接在一起,其强度较高。所述金属板11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高强度螺栓12安装在连接板3的内部,所述高强度螺栓12呈平均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金属板11结合高强度螺栓12,可以对连接板3实现二次加固的作用,实用性较强。所述连接板3的外部开设有螺孔9,所述螺孔9的内部固定连接防松螺栓6,所述防松螺栓6呈平均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防松螺栓6,可以避免该连接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情况,功能性较强。所述防松螺栓6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垫圈7,所述垫圈7的外部设有螺母8,所述螺母8固定连接在防松螺栓6的外部,通过设有的垫圈7,可以在安装时提升其摩擦力,从而使其固定的更加紧密,较为的实用。工作原理:在应用该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时,首先将两块连接板3分别套接在上钢管1和下钢管2的外部,并将两块连接板3贴合在一起,此时压板4上的螺孔9就会和上钢管1和下钢管2外部的螺孔9相互对应,然后将紧固螺栓5插入在压板4的内部,并将其拧紧在上钢管1和下钢管2的内部,接着通过在连接板3的外部设有的螺孔9,将防松螺栓6插入在螺孔9的内部,并套上垫圈7拧上螺母8,依次安装好四个防松螺栓6后即可完成对连接板3的初步拼装工作,通过将防松螺栓6和紧固螺栓5结合在一起,如此即可实现多方位紧固的作用,固定的效果较好,其功能性较强,最后将金属板11贴合在连接板3的外部,并插入高强度螺栓12将其拧紧,即可完成整个连接结构的固定工作,由于利用了上钢管1和下钢管2两侧的压板4进行固定,同时再用金属板11结合高强度螺栓12实现二次固定的目的,整体结构紧凑,在应用时可以大大提升该连接结构的强度,其稳定性较强,可以避免松动的情况发生,较为的实用。本专利技术的上钢管1、下钢管2、连接板3、压板4、紧固螺栓5、防松螺栓6、垫圈7、螺母8、螺孔9、加强组件10、金属板11、高强度螺栓1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现市面上的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大多数都是采用螺栓、固定板等结构进行连接固定,在应用时连接的强度不高,稳定性不强,且在应用时多数只能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3)、压板(4)、防松螺栓(6)以及加强组件(10),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钢管(1)和下钢管(2),所述连接板(3)的外部设有压板(4),所述压板(4)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板(3)的外部,所述压板(4)固定连接在上钢管(1)和下钢管(2)的外部,所述连接板(3)的外部设有加强组件(10),所述加强组件(10)包括金属板(11)和高强度螺栓(12),所述金属板(11)贴合在连接板(3)的外部,所述金属板(11)的内部固定连接高强度螺栓(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3)、压板(4)、防松螺栓(6)以及加强组件(10),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钢管(1)和下钢管(2),所述连接板(3)的外部设有压板(4),所述压板(4)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板(3)的外部,所述压板(4)固定连接在上钢管(1)和下钢管(2)的外部,所述连接板(3)的外部设有加强组件(10),所述加强组件(10)包括金属板(11)和高强度螺栓(12),所述金属板(11)贴合在连接板(3)的外部,所述金属板(11)的内部固定连接高强度螺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用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压板(4)的内部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紧固螺栓(5),所述紧固螺栓(5)安装在上钢管(1)和下钢管(2)的内部,所述紧固螺栓(5)呈对称分布形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书义,王胜,李翠翠,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山东青建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