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蜂窝煤炉,它涉及一种蜂窝煤炉。针对现有炊事、采暖两用的蜂窝煤炉在为采暖用水加热时,只有一个加热环节,热效率很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蜂窝煤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炉壳(1)、炉芯(2)和炉栅(3),炉栅(3)置在炉芯(2)的下方,它还包括铜质风罩(4)、翅片换热器(5)、排风罩(6)、热水管(7)、回水管路(9)、排风管路(16)、连接风管(28)和连接水管(29),它的设计点在于所述炉芯(2)由大水套(2-1)和小水套(2-2)组成,大水套(2-1)和小水套(2-2)都是双层套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原理中采用了四个热交换部件:大水套、小水套、环状水管以及翅片换热器,进行四次热交换,使得排入大气的废气温度在45℃以下,热效率高达90%。(*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炉。
技术介绍
为适应环保节能的需要,蜂窝煤(型煤)炉大多以炊事、采暖两用的姿态出现在煤炉市场上,目前市场上的自动蜂窝煤炉多是采用控制进风口大小来实现节能目的,对于安全性设计也只是通过增大供氧量使燃烧充分来解决,不能做到量化控制;炊事、采暖两用的蜂窝煤炉在为采暖用水加热时,只有一个加热环节,存在热效率很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炊事、采暖两用的蜂窝煤炉在为采暖用水加热时,只有一个加热环节,热效率很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蜂窝煤炉。本技术包括炉壳、炉芯和炉栅,炉栅置在炉芯的下方,它还包括铜质风罩、翅片换热器、排风罩、热水管、回水管路、排风管路、连接风管和连接水管,铜质风罩设置在炉芯的后方,翅片换热器设置在铜质风罩的后方且与炉壳的后壁之间形成排风空腔,排风罩设置在铜质风罩的上方,排风罩的进风口和铜质风罩的排风口分别与翅片换热器前侧的上、下部封固连接;所述炉芯由大水套和小水套组成,大水套和小水套都是双层套结构且小水套的上沿低于大水套的上沿,小水套置于大小套内且大水套和小水套之间形成空腔;大水套侧壁的上、下部分别开有与空腔连通的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大水套上的二号通孔通过连接风管与铜质风罩的进风口连通,大水套内壁的上部和小水套外壁的下部分别开有热水入口和热水出口且两口连通,大水套外壁的下部开有进水口,铜质风罩内设有环状水管,环状水管的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下部的出水口连通,环状水管的出水口经连接水管与大水套的进水口连通,小水套外壁的上部开有热水出口,热水管穿过大水套侧壁上的一号通孔与小水套上的热水出口连通;回水管路与翅片换热器进水口连通;排风罩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路连通。本技术在使用时产生的烟气,经大水套和小水套之间形成的空腔→连接风管→铜质风罩→翅片换热器下部→排风空腔→翅片换热器上部→排风罩,最后排入大气;本技术采暖加热的过程为回水经回水管路→翅片换热器→铜质风罩的环状水管→连接水管→大水套→小水套,最后经热水管进入供热管路。本技术的换热原理中采用了四个热交换部件大水套、小水套、环状水管以及翅片换热器,进行四次热交换,使得排入大气的废气温度在45℃以下,热效率高达9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图5是图3的D部放大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五至七的电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4)本实施方式由炉壳1、炉芯2、炉栅3、铜质风罩4、翅片换热器5、排风罩6、热水管7、回水管路9、排风管路16、连接风管28和连接水管29组成,炉栅3置在炉芯2的下方,铜质风罩4设置在炉芯2的后方,翅片换热器5为S型翅片换热器,翅片换热器5设置在铜质风罩4的后方且与炉壳1的后壁之间形成排风空腔8,排风罩6设置在铜质风罩4的上方,排风罩6的进风口和铜质风罩4的排风口分别与翅片换热器5前侧的上、下部封固连接;所述炉芯2由大水套2-1和小水套2-2组成,大水套2-1和小水套2-2都是双层套结构且小水套2-2的上沿低于大水套2-1的上沿,小水套2-2置于大小套2-1内且大水套2-1和小水套2-2之间形成空腔2-3;大水套2-1侧壁的上、下部分别开有与空腔2-3连通的一号通孔2-4和二号通孔2-5,大水套2-1上的二号通孔2-5通过连接风管28与铜质风罩4的进风口连通,大水套2-1内壁的上部和小水套2-2外壁的下部分别开有热水入口2-1-1和热水出口2-2-1且两口连通,大水套2-1外壁的下部开有进水口2-1-2,铜质风罩4内设有环状水管4-1,环状水管4-1的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5下部的出水口连通,环状水管4-1的出水口经连接水管29与大水套2-1的进水口2-1-2连通,小水套2-2外壁的上部开有热水出口2-2-2,热水管7穿过大水套2-1侧壁上的一号通孔2-4与小水套2-2上的热水出口2-2-2连通;回水管路9与翅片换热器5进水口连通;排风罩6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路16连通。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图4)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回水管9上增设有水泵30,所述排风管路16上增设有风机31。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由于本实施方式增加了水泵30和风机31,可根据需要调整回水量和排风量,以达到最佳热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图5)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点在于它增加了升降装置和推渣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10、两个螺母11、一号螺杆12、二号螺杆13、一号链条14和传动齿轮副15,两个螺母11分别与炉栅3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且分别与一号螺杆12和二号螺杆13形成螺母-螺杆传动副,一号螺杆12和二号螺杆13的下端分别置于固定在炉壳1底板上表面上的安装副座内;一号螺杆12和二号螺杆13的下部分别固设有一号链轮12-1和二号链轮13-1,一号链轮12-1、二号链轮13-1和一号链条14形成链传动机构;传动齿轮副15的从动轮15-1固定在一号链轮12-1下方的一号螺杆12上,传动齿轮副15的主动轮15-2与升降电机10的输出齿轮啮合;推渣装置包括推渣电机17、二号链条18、推渣螺母19、推渣螺杆20、三号链轮21、孔用挡圈22、轴用挡圈23、轴承24、固定套25、键26和推渣板27;推渣螺母19和推渣螺杆20形成螺母-螺杆传动副;三号链轮21的中部开有轴承安装孔21-1,轴承安装孔21-1内装有轴承24,三号链轮21的前端开有孔用挡圈安装槽21-2,孔用挡圈22置于孔用挡圈安装槽21-2内固定轴承24的外圈;固定套25置于轴承24的内孔内,固定套25的后端开有轴用挡圈安装槽25-1,轴用挡圈23置于轴用挡圈安装槽25-1内固定轴承24的内圈;推渣螺母19与三号链轮21的后端固定连接,固定套25的中部开有通孔25-2,推渣螺杆20穿过固定套25的通孔25-2与推渣螺母19形成螺母-螺杆传动副,推渣板27固定在推渣螺杆20的前端,固定套25的通孔25-2的内壁上沿轴向固定有键26,推渣螺杆20的外表面上开有轴向键槽20-1,键26置于推渣螺杆20上的轴向键槽20-1内;推渣电机17的输出链轮与二号链条18和三号链轮21形成链传动机构;所述炉壳1的前侧壁上与推渣板27在水平方向的对应处开有排渣口1-1。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由于本实施方式增加了升降装置和排渣装置,因此,本技术具有不用拿开烹调器皿就可添加煤块,不损坏煤块,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可实现自动取出燃尽的蜂窝煤,清洁了环境,方便了使用者。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推渣板27的截面形状为与蜂窝煤的外径相吻合的圆弧形。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推渣板27的截面形状为与蜂窝煤的外径相吻合的圆弧形,可使得推渣过程更加平稳。具体实施方式五(参见图1、图6)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是所述节能蜂窝煤炉还包括煤炉控制单元,所述煤炉控制单元由中央控制器32、室温传感器33、回水温度传感器34、热水温度传感器35、多个模数转换及放大电路36、显示单元37、时钟电路38、存储单元39、水泵控制电路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蜂窝煤炉,它包括炉壳(1)、炉芯(2)和炉栅(3),炉栅(3)置在炉芯(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铜质风罩(4)、翅片换热器(5)、排风罩(6)、热水管(7)、回水管路(9)、排风管路(16)、连接风管(28)和连接水管(29),铜质风罩(4)设置在炉芯(2)的后方,翅片换热器(5)设置在铜质风罩(4)的后方且与炉壳(1)的后壁之间形成排风空腔(8),排风罩(6)设置在铜质风罩(4)的上方,排风罩(6)的进风口和铜质风罩(4)的排风口分别与翅片换热器(5)前侧的上、下部封固连接;所述炉芯(2)由大水套(2-1)和小水套(2-2)组成,大水套(2-1)和小水套(2-2)都是双层套结构且小水套(2-2)的上沿低于大水套(2-1)的上沿,小水套(2-2)置于大小套(2-1)内且大水套(2-1)和小水套(2-2)之间形成空腔(2-3);大水套(2-1)侧壁的上、下部分别开有与空腔(2-3)连通的一号通孔(2-4)和二号通孔(2-5),大水套(2-1)上的二号通孔(2-5)通过连接风管(28)与铜质风罩(4)的进风口连通,大水套(2-1)内壁的上部和小水套(2-2)外壁的下部分别开有热水入口(2-1-1)和热水出口(2-2-1)且两口连通,大水套(2-1)外壁的下部开有进水口(2-1-2),铜质风罩(4)内设有环状水管(4-1),环状水管(4-1)的进水口与翅片换热器(5)下部的出水口连通,环状水管(4-1)的出水口经连接水管(29)与大水套(2-1)的进水口(2-1-2)连通,小水套(2-2)外壁的上部开有热水出口(2-2-2),热水管(7)穿过大水套(2-1)侧壁上的一号通孔(2-4)与小水套(2-2)上的热水出口(2-2-2)连通;回水管路(9)与翅片换热器(5)进水口连通;排风罩(6)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路(1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延滨,
申请(专利权)人:刁延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