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输血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莫菲氏管中液面高度不固定及液面差较大时,容易导致红细胞破损的问题;包括上下方向的储液管,储液管中部较粗,储液管下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滴斗,滴斗内设有位于其上侧且左低右高的第一斜板,第一斜板下方设有左高右低的第二斜板,第一斜板左侧和第二斜板右侧均开设有与滴斗内壁相切的漏液孔,滴斗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输血管;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An improved blood transfusion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输血器
本技术涉及输血设备
,特别是一种改良输血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输血器上附带有莫菲氏管,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输血过程中,莫非氏管中的液面底于三分之二时,红细胞下落的高度过大,容易导致红细胞受到较大的冲击及摩擦,输血时血细胞成分被破坏几率增高,从而降低输血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良输血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莫菲氏管中液面高度不固定及液面差较大时,容易导致红细胞破损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下方向的储液管,储液管中部较粗,储液管下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滴斗,滴斗内设有位于其上侧且左低右高的第一斜板,第一斜板下方设有左高右低的第二斜板,第一斜板左侧和第二斜板右侧均开设有与滴斗内壁相切的漏液孔,滴斗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输血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伸入滴斗内的储液管与第一斜板之间的高度,降低血浆下落时的高度,并且第一斜板下侧的减速网,能过再次降低血浆沿第一斜板流下的速度,从而降低血浆下流的冲击力,防止血浆内的红细胞由于下落的高度差过大或流速过大,导致红细胞破损,从而降低输血的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轴测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上下方向的储液管1,储液管1中部较粗,储液管1下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滴斗2,滴斗2内设有位于其上侧且左低右高的第一斜板3,第一斜板3下方设有左高右低的第二斜板4,第一斜板3左侧和第二斜板4右侧均开设有与滴斗2内壁相切的漏液孔5,滴斗2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输血管6。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切换向患者输血或输生理盐水,所述的储液管1上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三通管7,三通管7上端设有瓶塞穿刺针8,三通管7上侧两支管上均设有止液夹9。为了降低血浆流入滴斗2内的高度差,所述的储液管1的下端伸入滴斗2内,储液管1的容积等于滴斗2溶积的三分之二。为了降低血浆沿第一斜板3流向第二斜板4的流速,降低冲击力,所述的第一斜板3左侧的漏液孔5下侧设有减速网10。为了起到过滤作用,所述的滴斗2内设有位于其底部且上端封闭的滤网11。为了方便控制输血速度,所述的输血管6上设有流速调节器12。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依据卫生标准对装置进行消毒,消毒后将其中一个瓶塞穿刺针8与血浆包连通,并排尽其下端三通管7内的空气,然后将另一个瓶塞穿刺针8与生理盐水包连通并翻转滴斗2,使生理盐水包高于滴斗2并保持滴斗2在上储液管1在下的状态,缓慢打开流速调节器12,在排尽其下端三通管7内的空气时,使生理盐水装满储液管1并将液面到达滴斗2三分之二的高度,再翻转滴斗2保持自然状态,最后将三通管7下侧的血浆冲洗干净,关闭流速调节器12及止液夹9,方便后续使用;在进行输液时,首先将输血管6的下端与患者的血管连通,然后打开生理盐水包下方的止液夹9,再缓慢打开流速调节器12进行输液,当生理盐水输入一段时间后,先打开血浆包下方的止液夹9,然后关闭生理盐水包下方的止液夹9,从输液状态请切换到输血状态;在进行输血时,血浆经三通管7流入储液管1内,由于储液管1内注满液体,所以不会由于下落的高度差过大而摔破血浆内的红细泡,血浆由储液管1流入滴斗2内时,由于储液管1的下端伸入滴斗2内,且位于第一斜板3上方,有效的降低了血浆下落的高度,避免了红细胞由于下落时的高度差过大而摔破,沿第一斜板3下落的血浆从其左侧的漏液孔5流下,并经第一斜板3下侧的减速网10再次降低流速,从而减小血浆下落的冲击力,再次起到防止血浆内红细胞摔破的作用,流到第二斜板4上的血浆从其右侧的漏液孔5流到滴斗2的底部,在滤网11的承接下再次降低流速,防止血浆内红细胞的摔破,最后滴斗2底部的血浆经输血管6流入患者的血管内。本技术设置储液管1,是为了防止在进行输液时,液面在透明的三通管7内不易被观察到,无法判断是否还有液体,在最后拔针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稳定液体向滴斗2内的流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伸入滴斗内的储液管与第一斜板之间的高度,降低血浆下落时的高度,并且第一斜板下侧的减速网,能过再次降低血浆沿第一斜板流下的速度,从而降低血浆下流的冲击力,防止血浆内的红细胞由于下落的高度差过大或流速过大,导致红细胞破损,从而降低输血的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输血器,包括上下方向的储液管(1),其特征在于,储液管(1)中部较粗,储液管(1)下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滴斗(2),滴斗(2)内设有位于其上侧且左低右高的第一斜板(3),第一斜板(3)下方设有左高右低的第二斜板(4),第一斜板(3)左侧和第二斜板(4)右侧均开设有与滴斗(2)内壁相切的漏液孔(5),滴斗(2)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输血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输血器,包括上下方向的储液管(1),其特征在于,储液管(1)中部较粗,储液管(1)下侧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滴斗(2),滴斗(2)内设有位于其上侧且左低右高的第一斜板(3),第一斜板(3)下方设有左高右低的第二斜板(4),第一斜板(3)左侧和第二斜板(4)右侧均开设有与滴斗(2)内壁相切的漏液孔(5),滴斗(2)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输血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输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管(1)上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三通管(7),三通管(7)上端设有瓶塞穿刺针(8),三通管(7)上侧两支管上均设有止液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慧,吴惠霞,刘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孙建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