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医针灸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有针体、针套、螺纹推杆、推块和转动盘,所述针体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该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了通过设置了底板、壳体、针体、针套、螺纹推杆、螺纹环和转动盘,使得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推块推动针套和针体在装置的内部向下移动,然后针体的底端作用在患者的身体上,通过螺纹推杆的长度,可以控制针体扎入患者身体的长度,然后通过设置有固定块和限位机构,可以对针体的底部进行限位,使得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针体不会出现折弯的情况。
A fixed device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医针灸装置
,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针为现代针灸的一种器具,操作时将针灸针插入人体皮下后,以进针点为中心进行平面扫散,针灸中的刺入点为人体穴位,以用于治疗,可是,现有在针灸时,由于针长度较长,在进行针灸时,不易控制长度,而且用力不适度的情况下,毫针容易折弯或损坏,尤其是在针灸时,毫针不易固定,使得长期操作,手部容易麻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具备便于对毫针进行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在针灸时,由于针长度较长,在进行针灸时,不易控制长度,而且用力不适度的情况下,毫针容易折弯或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和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有针体、针套、螺纹推杆、推块和转动盘,所述针体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针套的内部与针体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推杆的侧表面通过螺纹环与壳体的内顶壁螺纹连接,所述推块的侧表面与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推块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螺纹推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动盘的底部与螺纹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包括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包括有限位机构。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分别与壳体左侧和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包括有两个空槽,两个空槽分别位于底板底部的左侧和右侧。优选的,两个空槽的内部均包括有连接块、连接杆和吸盘,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空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吸盘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空槽的内部包括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顶端与空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底端与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空腔、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螺杆和两个旋钮,所述空腔位于固定块的内壁,两个限位块的外表面与空腔的内部活动连接,两个限位块相对的一侧与针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两个限位螺杆相对的一端与限位块远离针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螺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贯穿空腔一侧的内壁并延伸固定块的外部,所述限位螺杆与空腔一侧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旋钮的一侧与限位螺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了通过设置了底板、壳体、针体、针套、螺纹推杆、螺纹环和转动盘,使得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推块推动针套和针体在装置的内部向下移动,然后针体的底端作用在患者的身体上,通过螺纹推杆的长度,可以控制针体扎入患者身体的长度,然后通过设置有固定块和限位机构,可以对针体的底部进行限位,使得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针体不会出现折弯的情况。2、该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了吸盘,使得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吸盘吸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通过吸盘的作用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患者的身体表面,然后通过设置有伸缩弹簧,使得吸盘在吸附在身体的表面时可以通过伸缩弹簧进行缓冲,防止装置的硬性结构与患者的身体发生摩擦而导致患者的皮肤出现擦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底板;2、壳体;3、针体;4、针套;5、螺纹推杆;6、推块;7、螺纹环;8、转动盘;9、限位板;10、空槽;11、连接块;12、连接杆;13、吸盘;14、伸缩弹簧;15、固定块;16、限位机构;1601、空腔;1602、限位块;1603、限位螺杆;1604、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和壳体2,壳体2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壳体2的内部包括有针体3、针套4、螺纹推杆5、推块6和转动盘8,针体3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针孔,针体3的顶端通过针孔贯穿底板的底部并延伸到壳体2的内部,针套4的内部与针体3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螺纹推杆5的侧表面通过螺纹环7与壳体2的内顶壁螺纹连接,推块6的侧表面与壳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推块6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螺纹推杆5的底端活动连接,转动盘8的底部与螺纹推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壳体2的内部包括有两个限位板9,两个限位板9分别与壳体2左侧和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板9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针体3通过限位孔与限位板9的内部插接,底板1的底部包括有两个空槽10,两个空槽10分别位于底板1底部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空槽10的内部均包括有连接块11、连接杆12和吸盘13,连接块11的顶部与空槽10的内部活动连接,连接杆12的顶端与连接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吸盘13的顶部与连接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空槽10的内部包括有伸缩弹簧14,伸缩弹簧14的顶端与空槽10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伸缩弹簧14的底端与连接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1的底部包括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的顶部与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块15的内部包括有限位机构16,限位机构16包括有空腔1601、两个限位块1602、两个限位螺杆1603和两个旋钮1604,空腔1601位于固定块15的内壁,两个限位块1602的外表面与空腔1601的内部活动连接,两个限位块1602相对的一侧与针体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两个限位螺杆1603相对的一端与限位块1602远离针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螺杆1603远离限位块1602的一端贯穿空腔1601一侧的内壁并延伸固定块15的外部,限位螺杆1603与空腔1601一侧的内壁螺纹连接,旋钮1604的一侧与限位螺杆1603远离限位块1602的一端固定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针体3插入到装置的内部,旋转旋钮1604,通过两个限位块1602对针体3的侧表面进行限位,然后将整个装置通过吸盘13吸附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装置固定之后,通过旋转转动盘8,使得螺纹推杆5在螺纹环7的内部进行转动,通过螺纹的作用使得螺纹推杆5向下移动,然后推动推块6向下移动,使得针套4和针体3向下移动,然后使得针体3扎入到患者的身体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的内部包括有针体(3)、针套(4)、螺纹推杆(5)、推块(6)和转动盘(8),所述针体(3)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针套(4)的内部与针体(3)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推杆(5)的侧表面通过螺纹环(7)与壳体(2)的内顶壁螺纹连接,所述推块(6)的侧表面与壳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推块(6)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螺纹推杆(5)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动盘(8)的底部与螺纹推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部包括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的顶部与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5)的内部包括有限位机构(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的内部包括有针体(3)、针套(4)、螺纹推杆(5)、推块(6)和转动盘(8),所述针体(3)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针套(4)的内部与针体(3)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推杆(5)的侧表面通过螺纹环(7)与壳体(2)的内顶壁螺纹连接,所述推块(6)的侧表面与壳体(2)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推块(6)的顶部通过轴承与螺纹推杆(5)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转动盘(8)的底部与螺纹推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底部包括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的顶部与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5)的内部包括有限位机构(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包括有两个限位板(9),两个限位板(9)分别与壳体(2)左侧和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包括有两个空槽(10),两个空槽(10)分别位于底板(1)底部的左侧和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空槽(10)的内部均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守镇,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