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762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5:17
一种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包括诱捕舱、驱动机构和控制器;诱捕舱包括主舱体、固定端盖和移动端盖,固定端盖固定设于主舱体的一端,固定端盖与主舱体之间密封连接,移动端盖设于主舱体的另一端;驱动机构和移动端盖连接,控制器和驱动机构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带动移动端盖移动从而将诱捕舱打开或关闭。上述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将其置于深海时,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带动移动端盖远离主舱体,从而打开诱捕舱。当生物从主舱体远离固定端盖的开口端进入主舱体后,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带动移动端盖向主舱体移动,并与主舱体密封连接,从而将诱捕舱密封关闭,能够将生物进行原位保压带回实验室研究。

A kind of biological pressure holding 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保压诱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深海海洋生物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保压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海洋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海洋的各个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和研究,尤其是加大深海海域的研究,其中就包括深海生物的发现和研究等相关领域。深海生物的研究,通常是使用海底着陆器上安装诱捕装置以及载人潜水器到达作业地点打开诱捕装置进行诱捕,然后将诱捕装置带回母船,最后进行冷藏处理带回实验室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但是深海海底是高压环境,目前存在的生物诱捕装置无法做到将诱捕到的生物保压带回实验室,而且生物从海底运输到海面,由于压力不断减小和生物受到表层海水的接触,生物的各项研究参数指标将发生很大变化,取回研究的生物的有效性是存在疑问的。如何将生物进行原位保压带回实验室研究是深海海洋生物研究迫切要解决的难题,所以开发出一种深海原位智能诱捕装置变得越来越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将生物进行原位保压带回实验室研究的生物保压诱捕装置。一种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包括诱捕舱、驱动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诱捕舱包括主舱体、固定端盖和移动端盖,所述固定端盖固定设于所述主舱体的一端,所述固定端盖与所述主舱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移动端盖设于所述主舱体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移动端盖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移动端盖移动从而将所述诱捕舱打开或关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机舱,所述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设于所述电机舱内,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主动连杆,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移动端盖铰接,所述主动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齿轮铰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速度检测单元,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包括速度编码器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速度编码器和所述第三齿轮连接,所述速度编码器用于记录电机的转动角度,所述速度编码器和所述第三齿轮均设于所述电机舱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器舱和设于所述控制器舱内的控制硬件电路,所述控制硬件电路包括以STM32F429为核心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以及检查电路,所述控制器舱为耐压舱。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保压诱捕装置还包括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包括阀箱、压力表、电磁泄压阀和高压水管,所述高压水管的一端和所述诱捕舱连通,所述高压水管的另一端排空,所述压力表和所述电磁泄压阀分别设于所述高压水管上,所述压力表和所述电磁泄压阀均设于所述阀箱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保压诱捕装置还包括单向网兜,所述单向网兜设于所述主舱体远离所述固定端盖的一端。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保压诱捕装置还包括生物感应器和主动诱捕机构,所述生物感应器和所述主动诱捕机构设于所述诱捕舱内,所述生物感应器通过水密缆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生物感应器用于感应生物,所述主动诱捕机构用于吸引生物。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保压诱捕装置还包括电源机构,所述电源机构包括电池舱和设于所述电池舱内的电池,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电池舱为耐压舱。在一个实施例中,生物保压诱捕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和辅助连杆,所述固定支架设于所述主舱体的外部,所述驱动机构和控制器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辅助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移动端盖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固定支架铰接,所述辅助连杆用于支撑所述移动端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端盖设于所述主舱体的一端的端面为锥面。上述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将其置于深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移动端盖远离主舱体,从而打开诱捕舱。当生物从主舱体远离固定端盖的开口端进入主舱体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移动端盖向主舱体移动,并与主舱体密封连接,从而将所述诱捕舱密封关闭,能够将生物进行原位保压带回实验室研究。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保压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生物保压诱捕装置的舱体的内部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中所说的固定连接,包括直接固定连接和间接固定。请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方式的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包括诱捕舱、驱动机构和控制器10。诱捕舱包括主舱体1、固定端盖17和移动端盖2。固定端盖17固定设于主舱体1的一端。固定端盖17与主舱体1之间密封连接。移动端盖2设于主舱体1的另一端。驱动机构和移动端盖2连接,控制器10和驱动机构连接。控制器10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带动移动端盖2移动从而将诱捕舱1打开或关闭。上述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将其置于深海时,控制器10控制驱动机构带动移动端盖2远离主舱体1,从而打开诱捕舱。当生物从主舱体1远离固定端盖17的开口端进入主舱体1后,控制器10控制驱动机构带动移动端盖2向主舱体1移动,并与主舱体1密封连接,从而将诱捕舱密封关闭,能够将生物进行原位保压带回实验室研究。上述生物保压诱捕装置,主舱体1是诱捕和装载生物的主体,提供保压环境。诱捕舱关闭后为一个密闭空间。上述生物保压诱捕装置,移动端盖2是诱捕舱的总体开关。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端盖2设于主舱体1的一端的端面为锥面,实现对生物进入诱捕舱后对诱捕舱的导向关闭。上述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固定端盖17实现对主舱体1一端的密封。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端盖17采用螺栓与主舱体1连接实现密封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生物保压诱捕装置还包括电源机构11。电源机构11为其他用电部分提供电源。电源机构11包括电池舱和设于电池舱内的电池。控制器10和驱动机构分别与电池连接,电池舱为耐压舱。进一步的,电池为蓄电池。电源机构11通过水密缆连接到控制器10的电源板,为其他部件供电。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单元和连接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图未示)、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5和电机舱7。电机、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5均设于电机舱7内。第一齿轮6和电机连接,第二齿轮5和第一齿轮6啮合。连接单元包括主动连杆3,主动连杆3的一端和移动端盖2铰接,主动连杆3的另一端和第二齿轮5铰接。电机转动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转动带动主动连杆3运动,主动连杆3运动带动移动端盖2相对于主舱体1运动,从而实现开合移动端盖2。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包括速度检测单元。速度检测单元包括速度编码器8和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和第一齿轮6啮合,速度编码器8和第三齿轮9连接。速度编码器8用于记录电机的转动角度。速度编码器8和第三齿轮9设于电机舱7内。电机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舱、驱动机构和控制器;/n所述诱捕舱包括主舱体、固定端盖和移动端盖,所述固定端盖固定设于所述主舱体的一端,所述固定端盖与所述主舱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移动端盖设于所述主舱体的另一端;/n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移动端盖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移动端盖移动从而将所述诱捕舱打开或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舱、驱动机构和控制器;
所述诱捕舱包括主舱体、固定端盖和移动端盖,所述固定端盖固定设于所述主舱体的一端,所述固定端盖与所述主舱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移动端盖设于所述主舱体的另一端;
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移动端盖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移动端盖移动从而将所述诱捕舱打开或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机舱,所述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设于所述电机舱内,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主动连杆,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移动端盖铰接,所述主动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齿轮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速度检测单元,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包括速度编码器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速度编码器和所述第三齿轮连接,所述速度编码器用于记录电机的转动角度,所述速度编码器和所述第三齿轮均设于所述电机舱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保压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器舱和设于所述控制器舱内的控制硬件电路,所述控制硬件电路包括以STM32F429为核心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以及检查电路,所述控制器舱为耐压舱。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程里平刘俊陈宇翔郑金荣谢超熊宏冷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