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盒、开关及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41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关盒、开关及LED灯,属于电器盒体固定技术领域,开关盒包括底壳、面板、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按压部。面板的一端与底壳沿长度方向插接配合,另一端沿厚度方向固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固设在底壳上且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在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移动的自由度,按压部设置在面板上并沿长度方向上与第一卡接部对正,底壳上设置第二卡接部的部位与面板之间形成用于面板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形变的避让空间。开关及LED灯采用了该开关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开关盒、开关及LED灯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即可实现底壳和面板的锁紧和解除锁紧,且解除锁紧时对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不会造成破坏。

Switch box, switch and LED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盒、开关及LED灯
本技术属于电器固定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开关盒和采用了该开关盒的开关及LED灯。
技术介绍
鉴于目前智能化产品越来越面向家庭,也应用于当前安装倾向于快捷、简单的市场需求,而传统的开关盒面板设置锁紧凸部和底壳设置锁紧凹部,锁紧凸部与锁紧凹部通过抵接的固定方式将开关、LED灯等设备的底壳和面板锁紧,但此种抵接方式解锁时需要拉扯面板或底壳上的抵接部件,稍用力过大就会造成抵接部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盒、开关及LED灯,旨在解决传统开关盒解锁时抵接部件容易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开关盒,包括底壳、面板、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按压部。面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壳沿长度方向插接配合,另一端沿厚度方向固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固设在所述底壳上且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在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移动的自由度,按压部设置在所述面板上并沿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正,所述底壳上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部位与所述面板之间形成用于所述面板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形变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卡接部借助所述面板的形变实现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在长度方向脱离卡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插头,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为插头。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相对外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卡槽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对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一端固设有第一扣合端,所述底壳的一端固设有第二扣合端,所述第一扣合端和所述第二扣合端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合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扣合端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两相对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相配合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凸块插接配合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扣合端和所述第二扣合端沿长度方向的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避让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缺口的边沿设有倒角,所述第一凸块远离所述第一扣合端的一端设有倒角。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盒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开关盒面板和底壳的一端插接配合,面板另一端的第一卡接部与底壳另一端的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按压部与第一卡接部对正,按压该按压部,第一卡接部发生形变实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脱离卡接固定。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即可实现底壳和面板的锁紧和解除锁紧,且解除锁紧时对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不会造成破坏。本技术还包括开关,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盒。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开关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开关盒,开关盒面板和底壳的一端插接配合,面板另一端的第一卡接部与底壳另一端的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按压部与第一卡接部对正,按压该按压部,第一卡接部发生形变实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脱离卡接固定。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即可实现底壳和面板的锁紧和解除锁紧,且解除锁紧时对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不会造成破坏。本技术还包括LED灯,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盒。本技术提供的LED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LED灯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开关盒,开关盒面板和底壳的一端插接配合,面板另一端的第一卡接部与底壳另一端的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按压部与第一卡接部对正,按压该按压部,第一卡接部发生形变实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脱离卡接固定。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即可实现底壳和面板的锁紧和解除锁紧,且解除锁紧时对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不会造成破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头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扣合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111、插头;112、第一固定板;113、凸起;12、第一扣合端;121、第一凸块;122、第一缺口;13、按压部;14、侧板;2、底壳;211、卡槽;212、第二固定板;213、凹槽;22、第二扣合端;221、第二缺口;222、第二凸块;23、避让槽;24、主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盒进行说明。开关盒包括底壳2、面板1、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按压部13。面板1的一端与底壳2沿长度方向插接配合,另一端沿厚度方向固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固设在底壳2上且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在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移动的自由度,按压部13设置在面板1上并沿长度方向上与第一卡接部对正,底壳2上设置第二卡接部的部位与面板1之间形成用于面板1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形变的避让空间;第一卡接部借助面板1的形变实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在长度方向脱离卡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图1中所示E方向为长度方向,所示G方向为厚度方向,所示F方向为宽度方向。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开关盒面板1和底壳2的一端插接配合,面板1另一端的第一卡接部与底壳2另一端的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按压部13与第一卡接部对正,按压该按压部13,第一卡接部发生形变实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脱离卡接固定。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即可实现底壳2和面板1的锁紧和解除锁紧,且解除锁紧时对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不会造成破坏。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6,第一卡接部为插头111,第二卡接部为卡槽211,插头111设置在面板1的侧板14上,插头111与面板1一体成型或胶结固定,卡槽211设置在底壳2的主板24上,卡槽211与底壳2一体成型或胶结固定。插头111与卡槽211卡接配合,并沿长度方向E具有相对移动的自由度,按压上述按压部13,插头111发生形变实现插头111和卡槽211的脱离卡接固定。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开关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第一卡接部为卡槽211,第二卡接部为插头111,卡槽211设置在面板1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开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壳;/n面板,一端与所述底壳沿长度方向插接配合,另一端沿厚度方向固设有第一卡接部;/n第二卡接部,固设在所述底壳上且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在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移动的自由度;和/n按压部,设置在所述面板上并沿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正;/n所述底壳上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部位与所述面板之间形成用于所述面板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形变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卡接部借助所述面板的形变实现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在长度方向脱离卡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开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
面板,一端与所述底壳沿长度方向插接配合,另一端沿厚度方向固设有第一卡接部;
第二卡接部,固设在所述底壳上且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在长度方向具有相对移动的自由度;和
按压部,设置在所述面板上并沿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对正;
所述底壳上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部位与所述面板之间形成用于所述面板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形变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卡接部借助所述面板的形变实现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在长度方向脱离卡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插头,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为插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相对外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卡槽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相对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接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