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38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包括若干个相同结构的绝缘缆芯和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缆芯外部的铠装层;每一绝缘缆芯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有若干个供电单元、绝缘层、防油层、抗拉层和包带层,所述抗拉层采用碳纤维按节径比为10~13双层绞合在在防油层外,且两层绞合方向相反;所述包带层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带进行绕包扎紧。绞合的碳纤维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可保护设置在抗拉层内部的供电单元不受外部拉拽力而拉断,且碳纤维采用有机纤维高温碳化而成,具有较强的耐酸碱能力,可完整保护内部绝缘层和防油层受腐蚀性气体的破坏。包带层具有耐超低温和高温的优良性能,可在‑65℃~+150℃下不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提高电缆耐腐蚀能力。

A kind of cable for tension flat submersibl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
本技术涉及潜油泵用电力电缆
,具体涉及为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
技术介绍
潜油泵电力电缆是潜油电泵机组配套使用的专用电缆,敷设于油井中,电缆下端与引接电缆相连,上端与地面控制柜相连接。油井中工作条件恶劣,常处于高温、高压、以及含油气等腐蚀性很强的环境中,因此对潜油泵电缆的强度、耐久度和防腐蚀性的要求特别强。由于潜油泵电缆的长度较长,且负有一定的载荷,在使用中容易发生断裂现象,目前采用钢带形成连锁铠装层来解决。但铠装层易受地下腐蚀性介质尤其是硫化氢的腐蚀,破坏铠装层使潜油泵电缆的强度降低,致使容易拉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目前潜油泵电缆容易受到腐蚀,破坏电缆内部结构而降低了强度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内部设有防腐蚀的抗拉层,可大大提高潜油泵电缆的抗拉强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包括若干个相同结构的绝缘缆芯和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缆芯外部的铠装层;每一绝缘缆芯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有若干个供电单元、绝缘层、防油层、抗拉层和包带层,所述抗拉层采用碳纤维按节径比为10~13双层绞合在防油层外,且两层绞合方向相反;所述包带层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带进行绕包扎紧。进一步地,所述防油层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挤包制成,所述防油层通过电子束辐照交联设备完成交联。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聚醚醚酮(PEEK)挤包制成。进一步地,每一所述供电单元为镀锡无氧铜丝导体,所述镀锡无氧铜丝导体为实心导体或绞合导体。进一步地,所述铠装层为蒙乃尔钢带连锁铠装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缆芯的数量为3个,3个绝缘缆芯水平并排紧靠地设置在铠装层内部。进一步地,3个所述绝缘缆芯与铠装层之间填充有PP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所述的潜油泵电缆中设置有抗拉层,该抗拉层采用碳纤维双层绞合在防油层外部,且绞合的节径比为10~13,所述碳纤维紧密排列,两层绞合方向相反,其抗拉强度为3.5Gpa,远高于钢带的抗拉强度,可保护设置在抗拉层内部的供电单元不受外部拉拽力而拉断,保证潜油泵电缆的正常工作。此外,碳纤维采用有机纤维高温碳化而成,具有耐高温性能,且碳基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具有较强的耐酸碱能力,可完整保护内部绝缘层和防油层受腐蚀性气体的破坏,保证了绝缘层和防油层的绝缘保护功能。2.采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带进行绕包扎紧在抗拉层上形成包带层,该包带层具有耐超低温和高温的优良性能,可在-65℃~+150℃下不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可在高强度腐蚀环境的油井环境中保护抗拉层免受腐蚀破坏及内部供电单元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绝缘缆芯;11-供电单元;12-绝缘层;13-防油层;14-抗拉层;15-包带层;2-铠装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优选结构。其中,受油井套管狭小空间的限制,所述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的横截面优选为扁形,所述潜油泵电缆包括若干个相同结构的绝缘缆芯1和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缆芯1外部的铠装层2,具体地,所述绝缘缆芯1的数量优选为3个,3个绝缘缆芯1水平并排紧靠地设置在铠装层2内,在绝缘缆芯1与铠装层2之间填充有PP绳,避免潜油泵电缆受外力挤压形变,确保3个绝缘电缆水平并列紧靠一起。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绝缘缆芯1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有若干个供电单元11、绝缘层12、防油层13、抗拉层14和包带层15。每一所述供电单元11为采用无氧铜杆经过拉制成无氧铜丝,可采用单根无氧铜丝形成实心导体或采用多根无氧铜丝绞合形成绞合导体。若干个供电单元11绞合形成一供电缆芯,以作为潜油泵的零线或火线或地线。所述绝缘层12为采用聚醚醚酮(PEEK)通过高温挤出机的挤压式模具包覆在若干个供电单元11上,聚醚醚酮(PEEK)具有较高的熔点(334℃)和玻璃化转变温度(143℃),持续使用温度可达260℃,确保潜油泵电缆可在高温的油井环境中使用。所述防油层13为采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通过高温挤出机的挤压式模具挤附在绝缘层12上,然后所述防油层13通过电子束辐照交联设备完成交联,使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变成交联型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XETFE)。所述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经过交联后提高使用温度和耐酸碱性,进一步提高防油层13的耐高温性和防腐蚀性,使潜油泵电缆更好应用在油井环境中。所述抗拉层14采用碳纤维双层绞合在防油层13外部,且绞合的节径比为10~13,所述碳纤维紧密排列,两层绞合方向相反,其抗拉强度为3.5Gpa,远高于钢带的抗拉强度,可保护设置在抗拉层14内部的供电单元11不受外部拉拽力而拉断,保证潜油泵电缆的正常工作。此外,碳纤维采用有机纤维高温碳化而成,具有耐高温性能,且碳基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具有较强的耐酸碱能力,可完整保护内部绝缘层12和防油层13受腐蚀性气体的破坏,保证了绝缘层12和防油层13的绝缘保护功能。所述包带层15为采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带绕包扎紧在抗拉层14上,保证抗拉层14的结构不变。此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带具有耐超低温和高温的优良性能,可在-65℃~+150℃下不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可在高强度腐蚀环境的油井环境中保护抗拉层14免受腐蚀破坏及内部供电单元11的正常工作。所述铠装层2为蒙乃尔钢带连锁铠装而成,且钢带重叠率不小于30%,所述蒙乃尔钢带具有较好的耐硫腐蚀,可保护潜油泵电缆内部绝缘缆芯1免受腐蚀。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相同结构的绝缘缆芯(1)和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缆芯(1)外部的铠装层(2);/n每一绝缘缆芯(1)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有若干个供电单元(11)、绝缘层(12)、防油层(13)、抗拉层(14)和包带层(15),所述抗拉层(14)采用碳纤维按节径比为10~13双层绞合在防油层(13)外,且两层绞合方向相反;/n所述包带层(15)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带进行绕包扎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8 CN 201920996931X1.一种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相同结构的绝缘缆芯(1)和包裹在若干个绝缘缆芯(1)外部的铠装层(2);
每一绝缘缆芯(1)从内到外依次包括有若干个供电单元(11)、绝缘层(12)、防油层(13)、抗拉层(14)和包带层(15),所述抗拉层(14)采用碳纤维按节径比为10~13双层绞合在防油层(13)外,且两层绞合方向相反;
所述包带层(15)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带进行绕包扎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扁形潜油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油层(13)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挤包制成,所述防油层(13)通过电子束辐照交联设备完成交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飞王惠茹许坡李丽娟徐伟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珠江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