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调节其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632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8:30
本揭示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调节其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触控面板包括基底、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及第三绝缘层,在第一金属层上的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第一外围金属引线,在第二金属层上的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第二外围金属引线,在第二绝缘层上的非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绝缘过孔,其中每组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第二外围金属引线之间通过第一绝缘过孔进行连接,以构成一并联式电阻结构,通过调整位于分别上下层的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在降低金属引线阻抗的同时,均衡位于触控面板的近远端金属引线阻抗差异,使触控面板近远端的容值均衡,提升了触控面板的整体触控性能。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its metal lead imped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调节其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
本揭示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调节其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手机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在日常的生活中必不可少,触控屏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工具越发受到重视。在相关技术中,从触控原理上分为互容方式与自容方式,目前以互容方式为主流,互容方式的结构中存在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由多条金属引线连接到触控控制电路,其中靠近触控控制电路的感应电极的近端区域的金属引线较短,而远离触控触控电路的感应电极的远端区域的金属引线较长,由此会造成近端区域与远端区域的金属引线之间的阻抗差异较高,导致远端的触控效果较差,尤其是在窄边框设计时,由于金属引线的设计越来越细,而导致近远端金属引线的阻抗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连接感应电极的金属引线,其阻抗的差异会影响整体的触控性能。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触控面板及调节其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揭示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调节其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解决了位于触控控制电路近端与远端的感应电极的金属引线阻抗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远端的触控效果较差、影响整体的触控性能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揭示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底,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基底上;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第一外围金属引线;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绝缘过孔;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在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第二外围金属引线,多条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触控控制电路连接;以及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其中,每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过孔进行连接组成与所述触控控制电路连接的金属引线,所述金属引线为并联式电阻结构,以使与靠近所述触控控制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的所述金属引线的阻抗增大,与远离所述触控控制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的所述金属引线的阻抗减小。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每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平行设置,且长度保持相等。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第一绝缘过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绝缘过孔分别对应于每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两端,其余所述第一绝缘过孔对应于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上的任意位置。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不小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在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桥接金属引线,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所述显示区内还设置有第二绝缘过孔,所述桥接金属引线通过所述第二绝缘过孔桥接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OLED显示面板中的一种。本揭示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触控面板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每组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第二外围金属引线之间通过第一绝缘过孔进行连接,以构成一并联式电阻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绝缘过孔将所述并联式电阻结构分为第1区段、第2区段至第(n-1)区段(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位于所述第1区段、所述第2区段至所述第(n-1)区段上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为D1,位于所述第1区段、所述第2区段至所述第(n-1)区段上的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分别为D2、D3至Dn,若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连接的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远端,则进行步骤S20,若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连接的所述感应电极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近端,则进行步骤S30;S20:增加位于所述第1区段、所述第2区段至所述第(n-1)区段上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分别为D2、D3至Dn的宽度;以及S30:减小位于所述第1区段、所述第2区段至所述第(n-1)区段上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分别为D2、D3至Dn的宽度。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触控面板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所述步骤S20中,还可通过增加位于所述第1区段、所述第2区段至所述第(n-1)区段上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D1的宽度。根据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触控面板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所述步骤S20中,还可通过减小位于所述第1区段、所述第2区段至所述第(n-1)区段上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D1的宽度。本揭示的有益效果为:本揭示提供的触控面板及调节其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通过设计由多条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多条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组成的多组双层金属引线,并利用绝缘孔将双层金属引线连接以构成一并联式电阻结构,同时调整位于分别上下层的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在降低金属引线阻抗的同时,均衡触控面板的近远端金属引线阻抗差异,使触控面板近远端的容值均衡,提升了触控面板的整体触控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揭示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金属引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金属引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金属引线的整体电路简化示意图;图5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金属引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金属引线的整体电路简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揭示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揭示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揭示,而非用以限制本揭示。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本揭示针对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及调节其金属引线阻抗的方法,位于触控控制电路近端与远端的感应电极的金属引线阻抗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远端的触控效果较差、影响整体的触控性能,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揭示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1,包括:基底100,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20;第一绝缘层200,位于所述基底100上;第一金属层300,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0上,在所述非显示区20内设置有多条第一外围金属引线30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底,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n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基底上;/n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第一外围金属引线;/n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绝缘过孔;/n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在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第二外围金属引线,多条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触控控制电路连接;以及/n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n其中,每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过孔进行连接以组成与所述触控控制电路连接的金属引线,所述金属引线为并联式电阻结构,以使与靠近所述触控控制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的所述金属引线的阻抗增大,与远离所述触控控制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的所述金属引线的阻抗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基底上;
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第一外围金属引线;
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第一绝缘过孔;
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在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在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多条第二外围金属引线,多条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触控控制电路连接;以及
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
其中,每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过孔进行连接以组成与所述触控控制电路连接的金属引线,所述金属引线为并联式电阻结构,以使与靠近所述触控控制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的所述金属引线的阻抗增大,与远离所述触控控制电路的所述感应电极连接的所述金属引线的阻抗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平行设置,且长度保持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过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绝缘过孔分别对应于每组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两端,其余所述第一绝缘过孔对应于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上的任意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不小于所述第二外围金属引线的线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桥接金属引线,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所述显示区内还设置有第二绝缘过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碧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