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标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31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标牌,包括支架,位于支架下方的标牌本体,以及连接支架与标牌本体并驱动标牌本体翻转的翻转机构;支架包括支身,位于支身两端侧壁并沿支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脚下方的从动轮,设置在第二支脚下方的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履带连接;转轴的一端连接标牌本体上端面中部,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支身下端面中部;位于标牌本体上端面一侧端部设置有齿轮,齿轮与履带啮合;位于齿轮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卡设在位于支身下端面长度方向的凹槽内;标牌本体的一端通过齿轮与履带啮合沿支身长度方向运动,转轴带动标牌本体的另一端沿相同方向进行转动,实现自动化翻转。

A flip 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标牌
本技术涉及一种标牌,具体是一种翻转标牌。
技术介绍
标牌,顾名思义就是用于制作标识的指示牌,上面有文字、图案等内容起到指明方向和警示的作用,翻转标牌在标牌本体两面均设置有不同指示的文字(比如商店用于指示营业或者外出状态的标牌),当需要用到哪一面时,通过翻转标牌告知他人物体的实际状态,但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人工翻转标牌,这样就会造成忘记翻转标牌,无法实现自动化的翻转;如何实现标牌的自动化翻转成为了本公司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标牌的自动化翻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是一种翻转标牌,包括支架,位于支架下方的标牌本体,以及连接支架与标牌本体并驱动标牌本体翻转的翻转机构;支架包括支身,位于支身两端侧壁并沿支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第二支脚;也就是说,支身与两侧的支脚形成龙门结构;支身下方是标牌本体,支脚下方是履带,为了防止履带与翻转的标牌本体之间发生干涉,将履带和标牌本体呈前后设置,因此支身与支脚设计成龙门状。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脚下方的从动轮,设置在第二支脚下方的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履带连接,主动轮的转动由位于第二支脚上端面的电机控制;从动轮、主动轮与支脚均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一端可沿支脚发生转动,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支脚固定连接;从动轮、主动轮之间通过履带传动,由电机控制主动轮的转动,并带动从动轮的转动。转轴的一端连接标牌本体上端面中部,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支身下端面中部,且转轴的两端端部均与标牌本体、支身可转动连接;转轴的作用是当标牌本体的一侧发生转动时,通过连接标牌本体上端中心处带动标牌本体另一侧沿相同转向进行转动;转轴还能起连接支架和标牌本体的作用。位于标牌本体上端面一侧端部设置有齿轮,齿轮与履带啮合;位于齿轮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卡设在位于支身下端面长度方向的凹槽内;当履带运动,带动标牌本体一端沿支身长度运动,转轴带动标牌本体另一端进行翻转;限位块的作用是将标牌本体吊设在支架上,此外限位块与支架转动连接;齿轮与履带的外齿啮合带动标牌本体的一侧沿支身长度方向运动;齿轮与支架转动连接。如何实现限位块与支架转动连接以及齿轮与支架转动连接,本技术采用限位块与标牌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连接柱上部与限位块活动连接,连接柱下部与支架固定连接。齿轮套设在连接柱上,并沿着连接柱周向发生转动;也就是说,齿轮与连接柱能发生转动,连接柱限制齿轮的上下移动。转轴上设置有缺口,当限位块移动至靠近转轴的一侧时,连接柱位于缺口内;当标牌本体翻转至最终状态时,由于转轴会与连接柱发生干涉,因此在转轴上设置有缺口。为了防止标牌本体过度转向,本技术采用标牌本体上端面另一侧端部设置有限位凸块,当限位凸块跟随标牌本体翻转,并与履带相抵,电机停止转动;限位凸块起限位作用,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是一种翻转标牌,标牌本体的一端通过齿轮与履带啮合沿支身长度方向运动,转轴带动标牌本体的另一端沿相同方向进行转动,实现自动化翻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省略结支架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11-支身、12-第一支脚、13-第二支脚、2-标牌本体、21-从动轮、22-主动轮、23-履带、24-电机、25-转轴、26-齿轮、27-限位块、28-连接柱、3-翻转机构、4-缺口、5-限位凸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翻转标牌,包括支架1,位于支架1下方的标牌本体2,以及连接支架1与标牌本体2并驱动标牌本体2翻转的翻转机构3;支架1包括支身11,位于支身11两端侧壁并沿支身11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12、第二支脚13;也就是说,支身与两侧的支脚形成龙门结构;支身下方是标牌本体,支脚下方是履带,为了防止履带与翻转的标牌本体之间发生干涉,将履带和标牌本体呈前后设置,因此支身与支脚设计成龙门状。翻转机构3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脚12下方的从动轮21,设置在第二支脚13下方的主动轮22,主动轮22与从动轮21之间通过履带23连接,主动轮22的转动由位于第二支脚22上端面的电机24控制;从动轮、主动轮与支脚均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一端可沿支脚发生转动,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支脚固定连接;从动轮、主动轮之间通过履带传动,由电机控制主动轮的转动,并带动从动轮的转动。转轴25的一端连接标牌本体2上端面中部,转轴25的另一端连接支身11下端面中部,且转轴25的两端端部均与标牌本体2、支身11可转动连接;转轴的作用是当标牌本体的一侧发生转动时,通过连接标牌本体上端中心处带动标牌本体另一侧沿相同转向进行转动;转轴还能起连接支架和标牌本体的作用。位于标牌本体3上端面一侧端部设置有齿轮26,齿轮26与履带23啮合;位于齿轮26上设置有限位块27,限位块27卡设在位于支身11下端面长度方向的凹槽内;当履带23运动,带动标牌本体3一端沿支身11长度运动,转轴25带动标牌本体2另一端进行翻转;限位块的作用是将标牌本体吊设在支架上,此外限位块与支架转动连接;齿轮与履带的外齿啮合带动标牌本体的一侧沿支身长度方向运动;齿轮与支架转动连接。如图1-2所示,如何实现限位块与支架转动连接以及齿轮与支架转动连接,本技术采用限位块27与标牌本体2之间通过连接柱28连接;连接柱上部与限位块活动连接,连接柱下部与支架固定连接。齿轮26套设在连接柱28上,并沿着连接柱28周向发生转动;也就是说,齿轮与连接柱能发生转动,连接柱限制齿轮的上下移动。转轴25上设置有缺口4,当限位块27移动至靠近转轴25的一侧时,连接柱28位于缺口4内;当标牌本体翻转至最终状态时,由于转轴会与连接柱发生干涉,因此在转轴上设置有缺口。如图1-2所示,为了防止标牌本体过度转向,本技术采用标牌本体2上端面另一侧端部设置有限位凸块5,当限位凸块5跟随标牌本体2翻转,并与履带23相抵,电机24停止转动;限位凸块起限位作用,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本技术是一种翻转标牌,标牌本体的一端通过齿轮与履带啮合沿支身长度方向运动,转轴带动标牌本体的另一端沿相同方向进行转动,实现自动化翻转。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标牌,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位于所述支架下方的标牌本体,以及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标牌本体并驱动所述标牌本体翻转的翻转机构;/n所述支架包括支身,位于所述支身两端侧壁并沿所述支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第二支脚;/n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脚下方的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下方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履带连接,所述主动轮的转动由位于所述第二支脚上端面的电机控制;/n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标牌本体上端面中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身下端面中部,且所述转轴的两端端部均与所述标牌本体、所述支身可转动连接;/n位于所述标牌本体上端面一侧端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履带啮合;位于所述齿轮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卡设在位于所述支身下端面长度方向的凹槽内;当所述履带运动,带动所述标牌本体一端沿所述支身长度运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标牌本体另一端进行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标牌,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位于所述支架下方的标牌本体,以及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标牌本体并驱动所述标牌本体翻转的翻转机构;
所述支架包括支身,位于所述支身两端侧壁并沿所述支身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脚、第二支脚;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脚下方的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下方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履带连接,所述主动轮的转动由位于所述第二支脚上端面的电机控制;
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标牌本体上端面中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身下端面中部,且所述转轴的两端端部均与所述标牌本体、所述支身可转动连接;
位于所述标牌本体上端面一侧端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履带啮合;位于所述齿轮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越标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