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10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为相同的楔形块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上下契合成一个整体为矩形的导光板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设有第一LED光源,所述第一LED光源的外围设有第一光源反射片,所述第二导光板远离第一LED光源的一端侧部设有第二LED光源,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外围设有第二光源反射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达到亮度均一化的同时,使整体LED背光源模组结构拥有薄型、窄框化的特色,保证了反射于LCD显示屏上的光源更为均匀,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满足实际需求。

A light guide plate for LED back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屏
,具体为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背光源的应用已经从电话机、游戏机和手机等产品,逐步扩展到便携式产品、音响播放器,甚至尺寸更大的电视及显示器。其中,超薄型LED背光源需求越来越大,其发展也更为迅速,应用更普遍。导光板是LED背光源的重要组部件,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将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的装置,主要功能在于引导光线方向,以提高面板亮度及控制光线均匀度,是影响光效率的重要元件。但传统的导光板结构反射于LCD显示屏上的光源多出现集中现象,LCD显示屏得不到均匀的亮度,降低了光源的利用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解决了传统的导光板结构反射于LCD显示屏上的光源多出现集中现象,LCD显示屏得不到均匀的亮度,降低了光源的利用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为相同的楔形块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上下契合成一个整体为矩形的导光板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设有第一LED光源,所述第一LED光源的外围设有第一光源反射片,所述第二导光板远离第一LED光源的一端侧部设有第二LED光源,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外围设有第二光源反射片,所述第一导光板远离第二LED光源的一端以及第二导光板远离第一LED光源的一端均设有板侧反射片,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底部设有底面反射片机构,所述底面反射片机构是由若干一体设置的反射片组构成,反射片组为多棱镜片结构,若干反射片组均由若干侧面反射镜片和顶面反射镜片组成,若干侧面反射镜片沿顶面反射镜片的侧围依次连接并构成多棱镜片结构,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底部设有与反射片组相适配的若干嵌入槽,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有下扩散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远离LED光源的一端均设置为弧形面,所述板侧反射片靠近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一侧均为反射面,该反射面设置为与弧形面相适配的反射弧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光源反射片和第二光源反射片分别靠近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一侧均为反射面,该反射面设置为弧形反射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反射片组并列设置,反射片组为四棱镜片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扩散片的顶部设有增亮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亮膜的顶部设有上扩散片。(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LED背光源导光板,通过设置两个同为楔形块结构的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两个导光板契合为一个整体为矩形的导光板结构,在利于达到亮度均一化的同时,使整体LED背光源模组结构拥有薄型、窄框化的特色,通过在第二导光板的底部设置反射片机构,即通过若干多棱镜片结构组成的反射片组配合导光板端部的板侧反射片,将侧入的光源进行多次反射和发散,并通过下扩散片进一步扩散,保证了反射于LCD显示屏上的光源更为均匀,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满足实际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底面反射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导光板;2、第二导光板;3、第一LED光源;4、第一光源反射片;5、第二LED光源;6、第二光源反射片;7、底面反射片机构;701、侧面反射镜片;702、顶面反射镜片;8、板侧反射片;9、嵌入槽;10、下扩散片;11、增亮膜;12、上扩散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为相同的楔形块结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上下契合成一个整体为矩形的导光板结构,第一导光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LED光源3,第一LED光源3的外围设有第一光源反射片4,第二导光板2远离第一LED光源3的一端侧部设有第二LED光源5,第二LED光源5的外围设有第二光源反射片6,第一导光板1远离第二LED光源5的一端以及第二导光板2远离第一LED光源3的一端均设有板侧反射片8,第二导光板2的底部设有底面反射片机构7,底面反射片机构7是由若干一体设置的反射片组构成,反射片组为多棱镜片结构,若干反射片组均由若干侧面反射镜片701和顶面反射镜片702组成,若干侧面反射镜片701沿顶面反射镜片702的侧围依次连接并构成多棱镜片结构,第二导光板2的底部设有与反射片组相适配的若干嵌入槽9,第一导光板1上设有下扩散片10。本实施方案中,顶面反射镜片702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顶面反射镜片702中位于中间的一个为水平设置,且剩余顶面反射镜片702沿位于中部的一个的侧围扇形分布,使反射的光源更为均匀,能够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具体的,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远离LED光源的一端均设置为弧形面,板侧反射片8靠近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的一侧均为反射面,该反射面设置为与弧形面相适配的反射弧面。本实施例中,反射弧面的设置利于达到亮度均一化,使反射于LCD显示屏上的光源更为均匀。具体的,第一光源反射片4和第二光源反射片6分别靠近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的一侧均为反射面,该反射面设置为弧形反射面。本实施例中,弧形反射面的设置利于达到亮度均一化,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具体的,若干反射片组并列设置,反射片组为四棱镜片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四棱镜片结构对侧入光源进行多次反射和发散,达到光源均匀发散的效果。具体的,下扩散片10的顶部设有增亮膜11。具体的,增亮膜11的顶部设有上扩散片12。本实施例中,增亮膜11的主要功能是凝聚光线、提高正面亮度,通过上扩散片12进一步提高光源扩散效果,保证了反射于LCD显示屏上的光源更为均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时,光源由第一LED光源3和第二LED光源5射出,经第一光源反射片4和第二光源反射片6反射后进入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内,在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的引导下,藉由底面反射片机构7中各反射片组进行多次反射和均匀发散,同时发射在板侧反射片8上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为相同的楔形块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上下契合成一个整体为矩形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LED光源(3),所述第一LED光源(3)的外围设有第一光源反射片(4),所述第二导光板(2)远离第一LED光源(3)的一端侧部设有第二LED光源(5),所述第二LED光源(5)的外围设有第二光源反射片(6),所述第一导光板(1)远离第二LED光源(5)的一端以及第二导光板(2)远离第一LED光源(3)的一端均设有板侧反射片(8),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底部设有底面反射片机构(7),所述底面反射片机构(7)是由若干一体设置的反射片组构成,反射片组为多棱镜片结构,若干反射片组均由若干侧面反射镜片(701)和顶面反射镜片(702)组成,若干侧面反射镜片(701)沿顶面反射镜片(702)的侧围依次连接并构成多棱镜片结构,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底部设有与反射片组相适配的若干嵌入槽(9),所述第一导光板(1)上设有下扩散片(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为相同的楔形块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上下契合成一个整体为矩形的导光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LED光源(3),所述第一LED光源(3)的外围设有第一光源反射片(4),所述第二导光板(2)远离第一LED光源(3)的一端侧部设有第二LED光源(5),所述第二LED光源(5)的外围设有第二光源反射片(6),所述第一导光板(1)远离第二LED光源(5)的一端以及第二导光板(2)远离第一LED光源(3)的一端均设有板侧反射片(8),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底部设有底面反射片机构(7),所述底面反射片机构(7)是由若干一体设置的反射片组构成,反射片组为多棱镜片结构,若干反射片组均由若干侧面反射镜片(701)和顶面反射镜片(702)组成,若干侧面反射镜片(701)沿顶面反射镜片(702)的侧围依次连接并构成多棱镜片结构,所述第二导光板(2)的底部设有与反射片组相适配的若干嵌入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帝华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