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60586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网联系统部分和智能系统部分。网联系统部分通过通信综测仪和卫星信号发生器,分别激活车载V2X模块和导航模块,数据采集器采集车辆网联系统数据;智能系统部分通过雷达目标模拟器和视频播放设备模拟道路场景,分别激活车载毫米波雷达和ADAS摄像头;用于激活智能网联系统的测试设备需模拟同一道路场景且实时同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波暗室内进行单车智能和车联网技术融合方案下整车的信道抗扰性能测试,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阶段评估其信道抗扰性能,提升车辆的功能安全性,提升车辆自动驾驶性能。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he channel immunity performance of IC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通信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智能网联汽车是无人驾驶技术的载体,要实现无人驾驶,单车智能和车联网技术的融合是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智能网联融合的量产车型。从通信信道角度来说,不同的道路场景(高速道路、城区道路、隧道、高架桥等)、天气环境(雨、雪、雾等)的组合将带来不同的多径、遮挡、多普勒频移、路径损耗等效应。正是由于道路中通信场景具有多样性,通信信道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这些因素将会导致通信性能下降、形成通信盲区,危急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行车安全。目前,行业正着力开发单车智能和车联网技术融合技术,更为关注其功能性能测试。由于智能网联汽车面临信道干扰风险较大,所以智能网联汽车的电信道抗扰性能测试势在必行。现有的技术方案多为针对基于毫米波雷达单车智能系统的功能性能测试和电磁抗干扰测试方案,且尚未有针对智能网联整车的信道干扰测试方案。例如在公开号为CN107003398B,名称为“针对机动车安全雷达系统的使用虚拟雷达特征信号的测试方法”的专利中,主要利用雷达目标模拟器生成雷达回波信号,仅用于测试和评估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功能和性能。公开号为CN110208758A,名称为“一种车用毫米波雷达测试系统及方法”的专利申请主要是一种在微波暗室内对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电磁抗干扰性能的测试方法,测试对象仅为基于车载毫米波雷达的ADAS系统。现有技术尚不能在电波暗室内实现整车智能网联系统工况模拟并对其进行信道干扰测试,无法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信道抗干扰性能的测试和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解决目前无法在电波暗室内实现整车智能网联系统工况模拟并对其进行信道干扰测试的问题。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包括网联系统部分和智能系统部分;所述网联系统部分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外的具有不同独立工作频段的通信综测仪和/或卫星信号发生器,所述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一信号端分别与控制器的对应端口连接,所述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二信号端分别与电波暗室内的对应天线连接;位于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有网联测试终端,所述网联测试终端的输出端与电波暗室外的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或者网联测试终端通过天线传输信号实现与通信综测仪的无线连接。本专利技术在电波暗室内进行单车智能和车联网技术融合方案下整车的信道抗扰性能测试,可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阶段及时发现其智能网联系统存在的信道抗干扰问题,提升车辆的功能安全性,提升车辆自动驾驶功能品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综测仪通过第一滤波器与其对应的天线连接,卫星信号发生器通过第二滤波器与其对应的天线连接。避免其他频段的电磁骚扰通过天线耦合进网联测试设备对其造成损坏。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系统部分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内的雷达目标模拟器;以及在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的毫米波雷达,所述毫米波雷达接收雷达目标模拟器发出的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回波信号;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毫米波雷达均与电波暗室外的控制器通过信号传输模块实现双向通信。本专利技术将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设置于电波暗室内,使抗干扰测试更便捷、灵活;该系统可以进行车载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时整车ADAS系统在各模拟工况下的抗干扰测试,使得信道抗干扰测试更符合实际使用情况,测试结果更具有参考和研究价值,有利于及时预测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系统部分的安全和稳定问题,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进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位于电波暗室内的电光转换模块和位于电波暗室外的光电转换模块,所述电光转换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纤连接。本专利技术将视频播放设备和雷达目标模拟器与控制器的交互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输,能够有效避免电波暗室内干扰信号对交互信号的影响。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信道抗干扰测试方法,其包括信道干扰测试步骤:雷达目标模拟器产生模拟目标的雷达回波,所述雷达回波包含信道干扰,利用雷达目标模拟器激活车载毫米波雷达;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模拟的道路交通场景,用以激活车载ADAS摄像头;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模拟器模拟V2X信号和卫星信号,通信综测仪产生的通信信号包含信道干扰,卫星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卫星信号包含了信道干扰;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装置、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由控制器同步地进行交通场景模拟,激活汽车智能网联功能,进行信道干扰测试。在电波暗室内,进行单车智能和车联网融合方案下智能网联工况模拟,可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的信道干扰测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包括创建信道干扰的步骤:获取与多个模拟环境目标对应的不同现实场景下的雷达回波信号,作为包含信道干扰的雷达回波;获取不同道路场景和多个模拟环境目标对应的不同现实场景的V2X信号作为包含信道干扰的通信信号;获取不同道路场景对应的不同现实场景的卫星信号作为包含信道干扰的卫星信号。从而获取不同信号的信道干扰。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系统布局示意图。附图标记:2ADAS摄像头;3视频播放设备;4电光转换模块;5毫米波雷达;6毫米波吸收暗箱;7雷达目标模拟器;8高度调节台;9V2X通信终端;10V2X通信天线;11卫星发射天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包括网联系统部分和智能系统部分。如图1所示,网联系统部分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外的具有不同独立工作频段的通信综测仪和/或卫星信号发生器。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一信号端均与控制器连接,具体通信综测仪的第一信号端均与控制器的对应端口双向连接,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一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联系统部分和智能系统部分;/n所述网联系统部分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外的具有不同独立工作频段的通信综测仪和/或卫星信号发生器,所述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一信号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二信号端分别与电波暗室内的对应天线连接;位于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有网联测试终端;/n所述网联测试终端的输出端与电波暗室外的数据采集器连接,或者网联测试终端通过天线传输信号实现与通信综测仪的无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联系统部分和智能系统部分;
所述网联系统部分包括设置于电波暗室外的具有不同独立工作频段的通信综测仪和/或卫星信号发生器,所述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一信号端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通信综测仪,卫星信号发生器的第二信号端分别与电波暗室内的对应天线连接;位于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有网联测试终端;
所述网联测试终端的输出端与电波暗室外的数据采集器连接,或者网联测试终端通过天线传输信号实现与通信综测仪的无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系统部分包括:
设置于电波暗室内的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以及
在电波暗室内的被测车辆上设置的毫米波雷达和ADAS摄像头,所述毫米波雷达接收雷达目标模拟器发出的不同模拟工况下的回波信号,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采集视频播放设备播放的与所述回波信号的模拟工况同步的道路场景图像;
所述雷达目标模拟器、视频播放设备、ADAS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均与电波暗室外的控制器通过信号传输模块实现双向通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信道抗扰性能测试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睿雷剑梅陈立东张皓然曾霞王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