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91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紧装置,通过将夹紧装置的夹紧台和液压缸与供液装置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并且在校验时,将夹紧台和液压缸的至少部分放置于地面上开设的凹坑内,将供液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有效的降低了用于固定安全阀的夹紧台的台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阀顶端的安全螺母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操作人员在校验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的操作安全阀顶端的安全螺母,以实现对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值的快速调整,提高了对安全阀的校验效率,而且避免了安全螺母过高而导致操作人员在调整安全螺母时出现扳手滑落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校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Cl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阀测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安全阀是锅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的重要安全附件,其动作可靠性和密封性能是保证设备及操作人员安全的关键,因此,安全阀在使用之前需进行安全阀开启压力值以及密封性能的校验。在校验过程中,需要对安全阀进行稳定的固定,以保证校验的顺利进行。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压驱动的安全阀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台和设置在夹紧台下方的液压驱动机构。校验时,安全阀的一端固定在夹紧台上,而且在校验过程中,操作员需要调节安全阀的顶端的安全螺母,以实现对安全阀开启压力值的调节。然而,上述安全阀校验夹持装置的夹紧台和液压驱动机构为一体式结构,夹紧台的台面距离地面通常为0.6m~0.8mm之间,而大型的安全阀的高度一般在2m左右,这就导致操作人员对位于安全阀顶端的安全螺母的操作较为不便,从而影响校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夹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阀夹紧装置夹紧安全阀后,会导致安全阀顶端的安全螺母距地面较高,而使操作人员对安全螺母的操作较为不便,从而影响校验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夹紧装置,用于在校验过程中夹紧安全阀,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台、液压缸以及供液装置;所述夹紧台用于固定所述安全阀;所述液压缸的活塞与所述夹紧台连接,用于使所述夹紧台在活塞的往复运动中选择性地夹紧或者释放安全阀;所述供液装置与所述液压缸的缸套之间通过输液管连通,以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缸套内往复运动;所述供液装置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夹紧台和液压缸的至少部分用于收容在所述地面上开设的凹坑内,且至少所述夹紧台的夹紧面位于所述凹坑的外部。可选地,所述夹紧台包括支撑盘、夹紧盘和至少两个夹紧爪;所述夹紧盘位于所述支撑盘的一侧,至少两个所述夹紧爪分别滑设在所述夹紧盘的中心轴线的两侧;每个所述夹紧爪朝向所述夹紧盘的中心轴线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安全阀的入口法兰位于所述夹紧盘与所述凸出部围成的夹持空间内;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支撑盘背离所述夹紧盘的一侧,所述活塞穿过所述支撑盘与所述夹紧盘连接,以使所述入口法兰在所述活塞的带动下夹紧在所述夹持空间内或者从所述夹持空间内释放。可选地,所述支撑盘朝向所述夹紧盘的表面形成滑槽,且所述滑槽沿所述支撑盘的径向延伸;所述夹紧爪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夹紧爪通过所述滑块滑设在所述滑槽内。可选地,所述夹紧爪的数量为3个,且三个所述夹紧爪沿所述支撑盘的周向均匀分布。可选地,所述夹紧台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活塞包括位于所述缸套内的活塞盘以及一端连接在所述活塞盘上的活塞杆;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盘与所述夹紧盘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撑柱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夹紧盘沿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柱的外部,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入口法兰上的通孔与所述安全阀的内腔连通,以使所述校验用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进入所述安全阀的内腔。可选地,所述支撑柱朝向所述夹紧盘的端面上形成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夹紧盘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夹紧盘朝向所述入口法兰的表面形成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夹紧盘与所述入口法兰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供液装置包括储液装置、驱动装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输液管包括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所述驱动装置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装置的出口端连通,所述驱动装置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液管和所述第二输液管连通,且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液管和所述第二输液管上;所述液压缸的缸套被所述活塞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第一输液管与所述第二输液管分别与上下两个所述腔室连通。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输送泵;所述电机与所述输送泵通过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输送泵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装置的出口端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端分别所述第一输液管和所述第二输液管连通;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均为电磁阀。本技术提供一种夹紧装置,用于在校验过程中夹紧安全阀,该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台、液压缸以及供液装置;夹紧台用于固定安全阀;液压缸的活塞与夹紧台连接,用于使夹紧台在活塞的往复运动中选择性地夹紧或者释放安全阀;供液装置与液压缸的缸套之间通过输液管连通,以驱动活塞在缸套内往复运动;供液装置用于设置在地面上,夹紧台和液压缸的至少部分用于收容在地面上开设的凹坑内,且至少夹紧台的夹紧面位于凹坑的外部。本技术通过将夹紧装置的夹紧台和液压缸与供液装置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并且在校验时,将夹紧台和液压缸的至少部分放置于地面上开设的凹坑内,将供液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有效的降低了用于固定安全阀的夹紧台的台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安全阀顶端的安全螺母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操作人员在校验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的操作安全阀顶端的安全螺母,以实现对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值的快速调整,提高了对安全阀的校验效率,而且避免了安全螺母过高而导致操作人员在调整安全螺母时出现扳手滑落等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校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夹紧装置与安全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夹紧台和液压缸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支撑柱的主视图;图6是图3中支撑柱的俯视图;图7是图3中夹紧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夹紧台;110-支撑盘;111-滑槽;112-安装孔;120-夹紧盘;121-第二通道;122-密封槽;123-第二密封圈;130-夹紧爪;131-凸出部;132-滑块;140-夹持空间;150-支撑柱;151-第一通道;152-第一密封圈;153-第一环形槽;160-防护罩;200-液压缸;210-缸套;220-活塞杆;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300-供液装置;310-储液装置;320-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紧装置,用于在校验过程中夹紧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台、液压缸以及供液装置;/n所述夹紧台用于固定所述安全阀;/n所述液压缸的活塞与所述夹紧台连接,用于使所述夹紧台在活塞的往复运动中选择性地夹紧或者释放安全阀;所述供液装置与所述液压缸的缸套之间通过输液管连通,以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缸套内往复运动;/n所述供液装置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夹紧台和液压缸的至少部分用于收容在所述地面上开设的凹坑内,且至少所述夹紧台的夹紧面位于所述凹坑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紧装置,用于在校验过程中夹紧安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台、液压缸以及供液装置;
所述夹紧台用于固定所述安全阀;
所述液压缸的活塞与所述夹紧台连接,用于使所述夹紧台在活塞的往复运动中选择性地夹紧或者释放安全阀;所述供液装置与所述液压缸的缸套之间通过输液管连通,以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缸套内往复运动;
所述供液装置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夹紧台和液压缸的至少部分用于收容在所述地面上开设的凹坑内,且至少所述夹紧台的夹紧面位于所述凹坑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台包括支撑盘、夹紧盘和至少两个夹紧爪;
所述夹紧盘位于所述支撑盘的一侧,至少两个所述夹紧爪分别滑设在所述夹紧盘的中心轴线的两侧;每个所述夹紧爪朝向所述夹紧盘的中心轴线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安全阀的入口法兰位于所述夹紧盘与所述凸出部围成的夹持空间内;
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支撑盘背离所述夹紧盘的一侧,所述活塞穿过所述支撑盘与所述夹紧盘连接,以使所述入口法兰在所述活塞的带动下夹紧在所述夹持空间内或者从所述夹持空间内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朝向所述夹紧盘的表面形成滑槽,且所述滑槽沿所述支撑盘的径向延伸;
所述夹紧爪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夹紧爪通过所述滑块滑设在所述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爪的数量为3个,且三个所述夹紧爪沿所述支撑盘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台还包括支撑柱;
所述活塞包括位于所述缸套内的活塞盘以及一端连接在所述活塞盘上的活塞杆;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卫红郝丁华赵品钢吴全银马骥马素林耿建平张兵顾明郭勇郭隆刚崔海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