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5899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线缆领域,提供了一种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当出现漏水时,漏出的水通过限位保护套上的透液孔后被吸水材料所吸收,吸水材料中的水达到一定量时,两根裹覆导电塑料层的金属线之间就会短路,从而可以检测出漏水;当出现漏油时,漏出的油通过限位保护套上的透液孔后被吸油溶胀组件所吸收,吸油溶胀组件吸油后膨胀,由于受到限位保护套的限位而只能向内膨胀,使得吸油溶胀组件内壁上的导电层与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接触而形成导电回路,从而可以检测出漏油。整个线缆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同时存在漏水和漏油隐患的场所。

Water leakage and oil leakage two in one detection cable and de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
本技术属于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及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漏水检测和漏油检测常用于一些水、油有泄漏隐患的场所,具体地,漏水检测可用于数据中心、通信机房、药厂、机电设备、智能楼宇、半导体厂房、电梯设备、冷暖水管、家居等,漏油检测则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检测液体碳氢燃料泄漏的场所,例如设备区、管道、储罐及沟槽。漏水检测与漏油检测都要使用专用的检测线缆,由于两种线缆的结构和检测原理不同,因此需要分别生产制作并进行布设。如上文所述,漏水检测线缆和漏水检测线缆通常用在不同的场所,但是现实中也有些场所同时有漏水和漏油的隐患,例如发动机需要有油箱,而发动机的散热很可能又需要配置水箱,再比如一些化工设备中可能同时存在的油箱和水箱来进行某些化工处理,此时,如果分别布设漏水检测线缆和漏油检测线缆则会显得繁琐,而且如果空间有限的话过多的线缆也会显得拥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对漏油和漏水的兼容检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漏水检测线缆,包括线缆本体和包裹在所述线缆本体之外的吸液层,所述吸液层的外围设有限位保护套,所述限位保护套上具有透液孔;所述线缆本体包括一绝缘中轴线体,所述绝缘中轴线体上设有四条沿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凹槽,凹槽之间通过绝缘凸起相隔离;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分别嵌入有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中分别嵌入有第三金属线和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导电塑料层,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非导电塑料层;所述吸液层包括呈网格状的吸油溶胀组件以及填充于所述吸油溶胀组件的网格内的吸水材料;所述吸油溶胀组件的溶胀部分的内壁设有导电层,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线缆本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吸油溶胀组件在吸油溶胀之后可使得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接触而形成导电回路;所述吸水材料与所述线缆本体之间直接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材料中掺有在溶于水后可形成导电溶液的溶质。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中轴线体的中心轴的位置设有一柔性金属线。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的凹槽嵌入对应的金属线之后的高度低于所述绝缘凸起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吸油溶胀组件的溶胀部分所占面积与所述吸水材料所占面积之比围绕所述线缆本体的圆周呈梯度变化。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漏水检测系统,所述漏水检测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具有正极和负极;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所述第三金属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负极连接,所述第三金属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金属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金属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与所述正极连接;电参数测试模块,用于测试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所形成回路上的电参数;处理器,与所述电参数测试模块连接,根据所述电参数确定泄漏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电参数测试模块为一电压表或电流表;所述电压表并联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两端或并联于第二导电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电流表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所形成回路上的任一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系统还包括一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所形成回路上的任一位置。本技术所提供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可兼容对漏水和漏油的检测,当出现漏水时,漏出的水通过限位保护套上的透液孔后被吸水材料所吸收,吸水材料中的水达到一定量时,两根裹覆导电塑料层的金属线之间就会短路,从而可以检测出漏水;当出现漏油时,漏出的油通过限位保护套上的透液孔后被吸油溶胀组件所吸收,吸油溶胀组件吸油后膨胀,由于受到限位保护套的限位而只能向内膨胀,使得吸油溶胀组件内壁上的导电层与第一金属线、第二金属线接触而形成导电回路,从而可以检测出漏油。整个线缆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同时存在漏水和漏油隐患的场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的吸液层的沿圆周方向的展开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照图1、图2、图3,该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包括线缆本体1和包裹在线缆本体1之外的吸液层2,吸液层2用于吸收泄漏出的水、油等液体。吸液层2的外围设有限位保护套3,限位保护套3上具有透液孔,泄漏出的水、油等液体通过限位保护套3上的透液孔进入吸液层2。限位保护套3可选用网状的尼龙材料,由于尼龙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可以于200℃下长期使用,并能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绝缘性能,而且具有耐冲击性,疲劳稳定性,不开裂,特别是在瞬时过热、过载的状态下不会热损坏。尼龙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自身润滑性,其自身阴烯性能好,在高温下只烧焦分解,不着火。尼龙材料对提高该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的质量及安全性和适用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采用尼龙做线缆的限位保护套,可减缓或降低聚氯乙烯组分逸出或迁移,提高线缆的抗老化,提高线缆使用寿命。尼龙材料的限位保护套3还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油、耐碳氢化合物,防水等作用。线缆本体1包括一绝缘中轴线体,该绝缘中轴线体上设有沿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各凹槽之间通过绝缘凸起15相隔离,绝缘凸起15同样沿绝缘中轴线体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相对设置,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相对设置。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中分别嵌入有第一金属线1611和第二金属线1621,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中分别嵌入有第三金属线1631和第四金属线1641,第一金属线1611的外表面裹覆有导电塑料层1612,第二金属线1621的外表面裹覆有导电塑料层1622,第三金属线1631的外表面裹覆有非导电塑料层1632,第四金属线1641的外表面裹覆有非导电塑料层1642,上述四根金属线的单位长度电阻被精密加工并为定值。上述四个凹槽嵌入对应的金属线之后的高度低于绝缘凸起15的高度。吸液层2包括呈网格状的吸油溶胀组件21以及填充于吸油溶胀组件21的网格内的吸水材料22,吸油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本体和包裹在所述线缆本体之外的吸液层,所述吸液层的外围设有限位保护套,所述限位保护套上具有透液孔;/n所述线缆本体包括一绝缘中轴线体,所述绝缘中轴线体上设有四条沿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凹槽,凹槽之间通过绝缘凸起相隔离;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分别嵌入有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中分别嵌入有第三金属线和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导电塑料层,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非导电塑料层;/n所述吸液层包括呈网格状的吸油溶胀组件以及填充于所述吸油溶胀组件的网格内的吸水材料;所述吸油溶胀组件的溶胀部分的内壁设有导电层,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线缆本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吸油溶胀组件在吸油溶胀之后可使得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接触而形成导电回路;所述吸水材料与所述线缆本体之间直接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本体和包裹在所述线缆本体之外的吸液层,所述吸液层的外围设有限位保护套,所述限位保护套上具有透液孔;
所述线缆本体包括一绝缘中轴线体,所述绝缘中轴线体上设有四条沿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的凹槽,凹槽之间通过绝缘凸起相隔离;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分别嵌入有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中分别嵌入有第三金属线和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和第二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导电塑料层,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外表面均裹覆有非导电塑料层;
所述吸液层包括呈网格状的吸油溶胀组件以及填充于所述吸油溶胀组件的网格内的吸水材料;所述吸油溶胀组件的溶胀部分的内壁设有导电层,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线缆本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吸油溶胀组件在吸油溶胀之后可使得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接触而形成导电回路;所述吸水材料与所述线缆本体之间直接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中掺有在溶于水后可形成导电溶液的溶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中轴线体的中心轴的位置设有一柔性金属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缆,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的凹槽嵌入对应的金属线之后的高度低于所述绝缘凸起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水漏油二合一检测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特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