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板片换热调质机,包括机体,机体底部设置有支腿,机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下通透的进料段、上出风层、上换热段、进风层、下换热段、出风层和出料段,进料段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出料段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进风层内部通过下换热段与下出风层连通,进风层内部通过上换热段与上出风层连通,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的构造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改进的是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采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比传统列管式换热效率高,大大提高了调质效果,且节约安装空间。
A vertical plat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板片换热调质机
本技术属于农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板片换热调质机。
技术介绍
农业、食品、粮油加工等行业的物料调质(干燥、冷却)时,一般是将植物原料从顶部进入调质机,向下通过换热器,与换热器中的介质(一般为蒸汽或热水)间接换热,同时从进风层通入热空气,与物料进行直接热交换,从而将原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可以去除一定的水分;物料在调质机内停留一定时间,以达到充分的调质从调质机底部排出。将介质换为凉水等低温介质,也可实现冷却。目前调质机中采用的热交换器多为列管式(包括圆管、椭圆管),具有结构复杂、换热效率低、占用安装空间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体积小的立式板片换热调质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板片换热调质机,包括机体,机体底部设置有支腿,机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下通透的进料段、上出风层、上换热段、进风层、下换热段、出风层和出料段,进料段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出料段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进风层内部通过下换热段与下出风层连通,进风层内部通过上换热段与上出风层连通,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的构造相同,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均包括上下通透的矩形筒体,矩形筒体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矩形连接法兰,矩形筒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块均匀间隔设置的换热板,每块换热板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每块换热板均沿左右方向垂直设置,换热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筒体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矩形筒体的左侧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有上集水管和下集水管,上集水管左侧中部设有出水管接头,下集水管左侧中部设有进水管接头,每块换热板的左侧下部均通过一根下连接软管与下集水管连接,每块换热板的左侧上部均通过一根上连接软管与上集水管连接。每块换热板均有两块不锈钢板制成,两块不锈钢板的对应侧边均焊接,两块不锈钢板均压制有若干个浅凹槽,两块不锈钢板之间的浅凹槽一一对应且相背设置,两块不锈钢板之间过在浅凹槽背部的接触部位进行点焊的方式焊接为一体,两块不锈钢板之间点焊的位置呈梅花阵列布置,两块不锈钢板在点焊之外的空间形成折流的通水空腔。上换热段侧部设置有上检修口和上消防管接口,下换热段侧部设置有下检修口、下消防管接口和观察窗。进风层的进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左侧和右侧,上出风层的出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前侧和后侧,下出风层的出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左侧和右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工作使用原理及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为:(1)植物原料由进料段顶部的物料进口进入,在进料段均匀布料后依次落入上出风层、上换热段、进风层、下换热段和出料段,最后由出料段下端的物料出口排出机体。其中植物原料在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的热交换过程为:进水管接头通入热水或蒸气,热水或蒸气由下集水管均分后经下连接软管进入到各块换热板内,植物原料在各块换热板之间的间隙内向下流动过程中与换热板进行热交换,植物原料升温,热水或蒸气降温,通过上连接软管进入到上集水管,再由出水管接头排出。(2)植物原料在进行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进行升温的同时,进风层通入的气流向上进入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将植物原料中的水分带走,提高植物原料调质的效果。(3)每块换热板均采用不锈钢板(也可以采用碳钢板)的边缘对应焊接而成,这便于加工制造,同时在两块不锈钢板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这样即可形成贯通的通水空腔,也增大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点焊的位置呈梅花阵列布置,起到折流的作用,这样可使水在通水空腔内停留更长的时间,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4)上检修口和下检修口用于检修机体内部,当调质作业时,机体内出现火情后可通过上消防管接口和下消防管接口用于灭火。观察窗用于观测下料段内部物料的情况。(5)进风层的进风口的设置方向,上出风层和下出风层的出风口设置方向可提高气流的调质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改进的是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采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比传统列管式换热效率高,大大提高了调质效果,且节约安装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单个换热板表面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立式板片换热调质机,包括机体,机体底部设置有支腿1,机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下通透的进料段2、上出风层3、上换热段4、进风层5、下换热段6、出风层7和出料段8,进料段2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9,出料段8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10,进风层5内部通过下换热段6与下出风层7连通,进风层5内部通过上换热段4与上出风层73连通,上换热段4和下换热段6的构造相同,上换热段4和下换热段6均包括上下通透的矩形筒体11,矩形筒体11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矩形连接法兰26,矩形筒体11内部设置有若干块均匀间隔设置的换热板12,每块换热板12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每块换热板12均沿左右方向垂直设置,换热板12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筒体11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矩形筒体11的左侧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有上集水管13和下集水管14,上集水管13左侧中部设有出水管接头15,下集水管14左侧中部设有进水管接头16,每块换热板12的左侧下部均通过一根下连接软管与下集水管14连接,每块换热板12的左侧上部均通过一根上连接软管与上集水管13连接。每块换热板12均有两块不锈钢板17(或者采用碳钢板)制成,两块不锈钢板17的对应侧边均焊接,两块不锈钢板17均压制有若干个浅凹槽18,两块不锈钢板17之间的浅凹槽18一一对应且相背设置,两块不锈钢板17之间过在浅凹槽18背部的接触部位进行点焊的方式焊接为一体,两块不锈钢板17之间点焊的位置19呈梅花阵列布置,两块不锈钢板17在点焊之外的空间形成折流的通水空腔20。上换热段4侧部设置有上检修口21和上消防管接口22,下换热段6侧部设置有下检修口23、下消防管接口24和观察窗25。进风层5的进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左侧和右侧,上出风层73的出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前侧和后侧,下出风层7的出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左侧和右侧。本技术的工作使用原理及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为:(1)植物原料由进料段2顶部的物料进口9进入,在进料段2均匀布料后依次落入上出风层73、上换热段4、进风层5、下换热段6和出料段8,最后由出料段8下端的物料出口10排出机体。其中植物原料在上换热段4和下换热段6的热交换过程为:进水管接头16通入热水或蒸气,热水或蒸气由下集水管14均分后经下连接软管进入到各块换热板12内,植物原料在各块换热板12之间的间隙内向下流动过程中与换热板12进行热交换,植物原料升温,热水或蒸气降温,通过上连接软管进入到上集水管13,再由出水管接头15排出。(2)植物原料在进行上换热段4和下换热段6进行升温的同时,进风层5通入的气流向上进入上换热段4和下换热段6,将植物原料中的水分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板片换热调质机,包括机体,机体底部设置有支腿,机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下通透的进料段、上出风层、上换热段、进风层、下换热段、出风层和出料段,进料段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出料段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进风层内部通过下换热段与下出风层连通,进风层内部通过上换热段与上出风层连通,其特征在于: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的构造相同,/n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均包括上下通透的矩形筒体,矩形筒体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矩形连接法兰,矩形筒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块均匀间隔设置的换热板,每块换热板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每块换热板均沿左右方向垂直设置,换热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筒体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矩形筒体的左侧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有上集水管和下集水管,上集水管左侧中部设有出水管接头,下集水管左侧中部设有进水管接头,每块换热板的左侧下部均通过一根下连接软管与下集水管连接,每块换热板的左侧上部均通过一根上连接软管与上集水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板片换热调质机,包括机体,机体底部设置有支腿,机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下通透的进料段、上出风层、上换热段、进风层、下换热段、出风层和出料段,进料段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出料段底部设置有物料出口,进风层内部通过下换热段与下出风层连通,进风层内部通过上换热段与上出风层连通,其特征在于: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的构造相同,
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均包括上下通透的矩形筒体,矩形筒体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矩形连接法兰,矩形筒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块均匀间隔设置的换热板,每块换热板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每块换热板均沿左右方向垂直设置,换热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筒体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矩形筒体的左侧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有上集水管和下集水管,上集水管左侧中部设有出水管接头,下集水管左侧中部设有进水管接头,每块换热板的左侧下部均通过一根下连接软管与下集水管连接,每块换热板的左侧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凌刚,王谜,梁蓓蓓,商振华,苏玉涛,王喆,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四维粮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