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576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包括冷却塔外围底端均匀焊接有四个底架,所述冷却塔两侧均镶嵌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均镶嵌有海绵仓,所述海绵仓通过排气管与冷却塔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的冷却塔上表面中心位置镶嵌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冷却塔相互贯通,所述的冷却塔与两个排气管相对位置处均处镶嵌有第一冷却铝管,所述第一冷却铝管位于进水口正下方;通过设置磁铁管以及三通管和连接口,使得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其吸热组件的组装可以实现其对不同高度的过滤进行使用,并且经过离心板以及多个第一冷却铝管以及第二铝管的作用,使得其使用时更有效的进行吸热散热降温的目的,使得其冷却效果大大增加。

A circulating cooling system of power plant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降温冷却循环设备
,具体为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循环降温设备中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然而在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在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在使用时其结构简单,并且其冷却效率低,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以及其吸热组件中的设备在使用时无法做的随机组装以及无法适应不同高度的锅炉冷却,故而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包括冷却塔两侧均镶嵌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均镶嵌有海绵仓,所述海绵仓通过排气管与冷却塔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的冷却塔上表面中心位置镶嵌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冷却塔相互贯通,所述的冷却塔与两个排气管相对位置处均处镶嵌有第一冷却铝管,所述第一冷却铝管位于进水口正下方。所述的冷却塔内套接有连接内架,所述的连接内架顶端轴心位置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端均焊接有离心板,所述的离心板通过限位环与连接内架套接在连接内架内,所述的离心板上表面靠近中部处外围焊接有外板,所述的离心板上外围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的离心板两侧的冷却塔上均镶嵌有第二冷却铝管,所述的连接内架外围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中部呈弧形结构,所述进气口的弧形结构中部填充有海绵球,所述的离心板中部呈半球形结构。所述的冷却塔下表面靠近边缘处均匀开设有排水口,所述的排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三通管,所述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三通管。优选的,两个所述的三通管之间均通过磁铁管相互贯通,所述的两个磁铁管与两个三通管形成一组吸热管道。所述的磁铁管上下两端分别镶嵌有连接口,每组所述的吸热管道均通过连通管相互连接,所述的吸热管道之间通过连接口与连通管相互贯通连接。优选的,传动杆;以及齿轮槽,所述的传动杆焊接在连接板内,所述的传动杆底端开设有齿轮槽。优选的,电机支架;以及小电机,所述的传动杆下方的连接内架内壁焊接有电机支架,所述的电机支架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小电机,所述的小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齿轮与齿轮槽相互啮合,所述的小电机配合传动杆为离心板提供动力。优选的,底架;伸缩杆;以及螺纹杆,所述的冷却塔外围底端均匀焊接有四个底架,所述底架下表面均焊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内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围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的螺纹套用于固定其升降高度的。优选的,底板;防滑垫;所述的螺纹杆底端焊接有环形底板,所述底板下表面均匀黏贴有防滑垫,其中所述的底板由铜制材料构成,使用时可在环形底板上摆放配重物加大其自身重力加强其稳定,所述的防滑垫采用橡胶材料构成,加强其防滑性能。优选的,所述海绵仓内填充有海绵块,所述的第一冷却铝管的数量为十三根,所述的离心板两侧的第二冷却铝管数量均为十一根,所述的第一冷却铝管的厚度为零点四毫米,所述的第二冷却铝管的厚度为零点三毫米。优选的,所述连接内架底端用于连接空调冷气管,所述的进气口的直径为一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磁铁管以及三通管和连接口,使得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其吸热组件的组装可以实现其对不同高度的过滤进行使用,并且经过离心板以及多个第一冷却铝管以及第二铝管的作用,使得其使用时更有效的进行吸热散热降温的目的,使得其冷却效果大大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冷却塔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塔主视结构式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磁铁管与三通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吸热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冷却塔;101-进水口;102-第一冷却铝管;103-排气口;104-海绵仓;105-排水口;106-第二冷却铝管;200-离心板;201-外板;202-通孔;203-齿轮槽;204-连接板;205-连接内架;206-进气口;207-海绵球;208-传动杆;209-电机支架;210-小电机;300-底架;301-伸缩杆;302-螺纹杆;303-螺纹套;304-防滑垫;305-底板;400-磁铁管;401-三通管;402-连接口;403-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图1为本技术的冷却塔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塔主视结构式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包括冷却塔100两侧均镶嵌有排气管103,所述排气管103一端均镶嵌有海绵仓104,所述海绵仓104通过排气管103与冷却塔100内部相互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100上表面中心位置镶嵌有进水口101,所述进水口101与冷却塔100相互贯通,所述的冷却塔100与两个排气管103相对位置处均处镶嵌有第一冷却铝管102,所述第一冷却铝管102位于进水口101正下方,所述的冷却塔100下表面靠近边缘处均匀开设有排水口105。其中,伸缩的冷却塔100在注入吸收大量热量的水流后进入进水口101内,再经过第一冷却铝管102内壁与外架相互贯通,使得在使用时进行快速降温。所述的冷却塔100内套接有连接内架205,所述的连接内架205顶端轴心位置套接有连接板204,所述连接板204顶端均焊接有离心板200,所述的离心板200通过限位环与连接内架205套接在连接内架205内,所述的离心板200上表面靠近中部处外围焊接有外板201,所述的离心板200上外围均匀开设有通孔202,所述的离心板200两侧的冷却塔100上均镶嵌有第二冷却铝管106,所述的连接内架205外围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口206,所述的进气口206中部呈弧形结构,所述进气口206的弧形结构中部填充有海绵球207,所述的离心板200中部呈半球形结构。其中,经过第一冷却铝管102的吸热后,之后经过离心板200的作用将热水甩出,甩出的过程中加速其中水流与空气接触摩擦速度,让其热量快速散失,并且甩出后进入第二冷却铝管106处进行二次吸热散热过程,此过程中连接内架205连接制冷空调风口,让冷空气经过进气口206进入到冷却塔100内,对冷却塔100内的热蒸汽进行冷凝,加强其降温冷却效果。所述的冷却塔100还包括: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包括冷却塔(100)两侧均镶嵌有排气管(103),所述排气管(103)一端均镶嵌有海绵仓(104),所述海绵仓(104)通过排气管(103)与冷却塔(100)内部相互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100)上表面中心位置镶嵌有进水口(101),所述进水口(101)与冷却塔(100)相互贯通,所述的冷却塔(100)与两个排气管(103)相对位置处均处镶嵌有第一冷却铝管(102),所述第一冷却铝管(102)位于进水口(101)正下方;/n所述的冷却塔(100)内套接有连接内架(205),所述的连接内架(205)顶端轴心位置套接有连接板(204),所述连接板(204)顶端均焊接有离心板(200),所述的离心板(200)通过限位环与连接内架(205)套接在连接内架(205)内,所述的离心板(200)上表面靠近中部处外围焊接有外板(201),所述的离心板(200)上外围均匀开设有通孔(202),所述的离心板(200)两侧的冷却塔(100)上均镶嵌有第二冷却铝管(106),所述的连接内架(205)外围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口(206),所述的进气口(206)中部呈弧形结构,所述进气口(206)的弧形结构中部填充有海绵球(207),所述的离心板(200)中部呈半球形结构;/n所述的冷却塔(100)下表面靠近边缘处均匀开设有排水口(105),所述的排水口(105)通过管道连接有三通管(401),所述的进水口(101)通过管道连接有三通管(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包括冷却塔(100)两侧均镶嵌有排气管(103),所述排气管(103)一端均镶嵌有海绵仓(104),所述海绵仓(104)通过排气管(103)与冷却塔(100)内部相互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100)上表面中心位置镶嵌有进水口(101),所述进水口(101)与冷却塔(100)相互贯通,所述的冷却塔(100)与两个排气管(103)相对位置处均处镶嵌有第一冷却铝管(102),所述第一冷却铝管(102)位于进水口(101)正下方;
所述的冷却塔(100)内套接有连接内架(205),所述的连接内架(205)顶端轴心位置套接有连接板(204),所述连接板(204)顶端均焊接有离心板(200),所述的离心板(200)通过限位环与连接内架(205)套接在连接内架(205)内,所述的离心板(200)上表面靠近中部处外围焊接有外板(201),所述的离心板(200)上外围均匀开设有通孔(202),所述的离心板(200)两侧的冷却塔(100)上均镶嵌有第二冷却铝管(106),所述的连接内架(205)外围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口(206),所述的进气口(206)中部呈弧形结构,所述进气口(206)的弧形结构中部填充有海绵球(207),所述的离心板(200)中部呈半球形结构;
所述的冷却塔(100)下表面靠近边缘处均匀开设有排水口(105),所述的排水口(105)通过管道连接有三通管(401),所述的进水口(101)通过管道连接有三通管(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三通管(401)之间均通过磁铁管(400)相互贯通,所述的两个磁铁管(400)与两个三通管(401)形成一组吸热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铁管(400)上下两端分别镶嵌有连接口(402),每组所述的吸热管道均通过连通管(403)相互连接,所述的吸热管道之间通过连接口(402)与连通管(403)相互贯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用锅炉循环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100)还包括:
传动杆(208);以及
齿轮槽(203),所述的传动杆(208)焊接在连接板(204)内,所述的传动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长武李玮魏厚玉赵建宁温士超安娜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