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复合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680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复合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汇流排、散热器芯体以及第二汇流排。为了在一定风量和流体阻力情况下,提高散热器的综合性能,散热器采取方案如下:翅片采用流线型风翅片引导冷空气尽可能的沿预设的流线流动,消除尾部涡流降低流动阻力,达到流动阻力小,传热增强目的;油散热器管内传热系数相对较低,管内插入扰花丝强化油路传热效果,水散热器管内采用微直肋片,增加管内面积;研究表明:相比板翅式散热器,在同空间和散热功率下,散热器重量减轻了20%左右,同时耐腐蚀性增强,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A compound radiator f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复合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机车或动车冷却系统用的车用复合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来冷却车辆主变压器和变流器的冷却系统也随之快速发展,因此,对散热器的结构性能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目前,我国机车/动车冷却系统使用散热器为铝质钎焊板翅式散热器。板翅式散热器芯体由隔板、翅片组合钎焊而成,整体芯体较厚、尺寸较大,防腐表面处理存在不均匀及芯体中部电泳不透情况;由于国内实际运行环境复杂,电化学腐蚀严重,一旦复合板某处被腐蚀,散热器泄漏而失效,且不可修补只能报废处理,维护成本极高。同时,板翅式散热器空气侧翅片一般采用平直翅片或微波翅片,该类翅片空气侧换热系数低,制约了换热器高效、轻量化发展要求。因此,探索一种适用于新型轨道要求的机车或动车冷却系统用的车用复合散热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机车或动车冷却系统用的具有流线形管翅式的复合散热器,在保证散热功率和阻力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具有主体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重量轻、制造成本低、维护成本低、耐腐蚀性好等特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复合散热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汇流排、散热器芯体以及第二汇流排;所述散热器芯体包括并列设置的水路散热芯体以及油路散热芯体,所述水路散热芯体包括第一水管组、第二水管组以及第一翅片组,所述翅片组中的翅片包覆在所述第一水管组和第二水管组的外壁上;所述油路散热芯体包括进油管组、回程油管组以及第二翅片组,第二翅片组中的翅片包覆在所述进油管组或进油管组和回程油管组上;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第一本体、进水口、出水口、进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第一本体包括进水容纳腔、出水容纳腔以及进油容纳腔,进水口和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进水容纳腔连通,所述出水口和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出水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进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进油容纳腔连通,所述出油口和所述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一端均与出油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过水容纳腔和过油容纳腔,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过水容纳腔连通;所述进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过油容纳腔连通。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管板组,所述管板组包括第一管板以及第二管板,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散热器芯体之间设有第一管板,所述散热器芯体与第二汇流排之间均设有第二管板;所述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所述进油管组中油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回程油管组中油管的第一端均设置在第一管板上,所述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所述进油管组中油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回程油管组中油管的第二端均设置在第二管板上。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一管板以及第二管板形成用于容纳散热器芯体的四边形框架结构;第一护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管板之间、第二护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管板之间、第一护板的第二端与第二管板之间、第二护板的第二端与第二管板之间还设有起到加强固定作用的连接板。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和所述第一管板之间以及第二汇流排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绕花丝,所述进油管组中的油管的内部均设有绕花丝,起到强化管内传热的作用。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水路散热芯体为由第一水管组、第二水管组以及第一翅片组胀接而成的管式翅片结构;所述油路散热芯体为由进油管组、回程油管组以及第二翅片组胀接而成的管式翅片结构。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组中的翅片以及所述第二翅片组中的翅片均为流线型翅片,流线型翅片具有按照既定流线走向从气流入口到出口冲压出凸凹相间的流线形波纹。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和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均采用铝制的微肋管。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为光管,减小阻力且部件容易获得。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均为铝质焊接件,减轻重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车用复合散热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汇流排、散热器芯体以及第二汇流排;散热器芯体包括并列设置的水路散热芯体以及油路散热芯体,水路散热芯体包括第一水管组、第二水管组以及第一翅片组;油路散热芯体包括进油管组、回程油管组以及第二翅片组;第一汇流排包括第一本体、进水口、出水口、进油口以及出油口,第一本体包括进水容纳腔、出水容纳腔以及进油容纳腔;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包括过水容纳腔和过油容纳腔。主体结构紧凑;高温冷却介质(冷却水、变压油)通过第一汇流排进入散热器芯体,流入到第二汇流排重新进入散热器芯体,然后从第一汇流排流出,通过强迫风流经翅片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带走,保证冷却介质工作温度不超过限定值,散热效果好。2、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管板组,管板组包括第一管板以及第二管板,第一汇流排与散热器芯体之间设有第一管板,散热器芯体与第二汇流排之间均设有第二管板,通过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的设计,方便散热器组装,便于对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进油管组中的油管以及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进行固定,确保换热器正常工作。3、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一管板以及第二管板形成用于容纳散热器芯体的四边形框架结构,散热器芯体通过四边形框架结构进行保护,便于组装,且能一定程度上延长散热器芯体的使用寿命。第一护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管板之间、第二护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管板之间、第一护板的第二端与第二管板之间、第二护板的第二端与第二管板之间还设有连接板,起到加强固定作用。结合第一汇流排和第一管板之间以及第二汇流排和第二管板之间均设有密封件,使散热器风回路四周形成密封,冷却风只能上下通过散热器芯体,同时增强散热器前后弯曲刚度。4、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绕花丝,所述进油管组中油管的内部均设有绕花丝,起到强化管内传热的作用,同时使流动阻力增加不多,与板翅式散热器阻力水平保持相当。5、本专利技术中水路散热芯体为由第一水管组、第二水管组以及第一翅片组胀接而成的管式翅片结构;油路散热芯体为由进油管组、回程油管组以及第二翅片组胀接而成的管式翅片结构。散热器芯体采用管翅式结构,不但减轻了重量,还避免了由于钎焊焊接芯体导致的变形;管翅式结构加工工艺为冷加工,变形小,无热应力引起疲劳破坏,同时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加工成本低。6、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翅片组中的翅片以及第二翅片组中的翅片均为流线型翅片,流线型翅片按既定流线走向从气流入口到出口冲压出凸凹相间波纹,该翅片引导流体沿预设的流线流动,消除尾部涡流降低流动阻力,实现小流动阻力,高换热的目的。7、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和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均采用铝制的微肋管,扩张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汇流排(1)、散热器芯体(3)以及第二汇流排(2);/n所述散热器芯体(3)包括并列设置的水路散热芯体(3.1)以及油路散热芯体(3.2),所述水路散热芯体(3.1)包括第一水管组、第二水管组以及第一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中的翅片包覆在所述第一水管组和第二水管组的外壁上;所述油路散热芯体(3.2)包括进油管组、回程油管组以及第二翅片组,第二翅片组中的翅片包覆在所述进油管组或进油管组和回程油管组上;/n所述第一汇流排(1)包括第一本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进油口(1.4)以及出油口(1.5),所述第一本体(1.1)包括进水容纳腔(1.11)、出水容纳腔(1.12)、进油容纳腔(1.13)、出油容纳腔(1.14),进水口(1.2)和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进水容纳腔(1.11)连通,所述出水口(1.3)和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出水容纳腔(1.12)连通,所述进油口(1.4)和所述进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进油容纳腔(1.13)连通,所述出油口(1.5)和所述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一端均与出油容纳腔(1.14)连通;/n所述第二汇流排(2)包括第二本体(2.1),所述第二本体(2.1)包括过水容纳腔(2.11)和过油容纳腔(2.12),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过水容纳腔(2.11)连通;所述进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过油容纳腔(2.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汇流排(1)、散热器芯体(3)以及第二汇流排(2);
所述散热器芯体(3)包括并列设置的水路散热芯体(3.1)以及油路散热芯体(3.2),所述水路散热芯体(3.1)包括第一水管组、第二水管组以及第一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组中的翅片包覆在所述第一水管组和第二水管组的外壁上;所述油路散热芯体(3.2)包括进油管组、回程油管组以及第二翅片组,第二翅片组中的翅片包覆在所述进油管组或进油管组和回程油管组上;
所述第一汇流排(1)包括第一本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进油口(1.4)以及出油口(1.5),所述第一本体(1.1)包括进水容纳腔(1.11)、出水容纳腔(1.12)、进油容纳腔(1.13)、出油容纳腔(1.14),进水口(1.2)和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进水容纳腔(1.11)连通,所述出水口(1.3)和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出水容纳腔(1.12)连通,所述进油口(1.4)和所述进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进油容纳腔(1.13)连通,所述出油口(1.5)和所述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一端均与出油容纳腔(1.14)连通;
所述第二汇流排(2)包括第二本体(2.1),所述第二本体(2.1)包括过水容纳腔(2.11)和过油容纳腔(2.12),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过水容纳腔(2.11)连通;所述进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过油容纳腔(2.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复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板组,所述管板组包括第一管板(5)以及第二管板(6),所述第一汇流排(1)与散热器芯体之间设有第一管板(5),所述散热器芯体与第二汇流排(2)之间均设有第二管板(6);
所述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第二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一端、所述进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回程油管组中的油管的第一端均设置在第一管板(5)上,所述第一水管组中的水管的第二端、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福杨奇李友瑜王良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