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配光元件及光源模组。配光元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第一光学元件包括反射杯体;所述反射杯体具备一圈杯壁以及由所述杯壁围成且相对设置的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入光口小于所述出光口,所述杯壁设置有第一聚光层以及第二聚光层;所述第一聚光层包括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二聚光层包括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数量。光源模组包括发光组件以及配光元件,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入光口,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配光元件配光后由所述出光口射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配光元件及光源模组能够简化工艺难度要求,有效降低工艺成本。
Light distribution elements and light source modu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光元件及光源模组
本申请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配光元件及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灯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照明设备,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灯具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例如射灯、筒灯等灯具能够用于对局部区域进行重点照明,起到对局部重点突出的照明效果。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重点照明的效果,通常会在射灯或筒灯内设置反射杯等配光元件,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传统的反射杯常是金属旋压或塑料粗胚电镀制成,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如今已经出现了在反射杯表面设置一圈由入光口延伸至出光口的锯齿结构对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实现光线汇聚的技术方案。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锯齿结构的形状对于光线的反射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反射杯的入光口相对于出光口尺寸大幅减小,因此锯齿结构位于入光口一侧的尺寸要远小于出光口一侧的尺寸。由于尺寸过小,因此普通的注塑加工工艺很难保证形状,为了满足光线反射效果,只能采用较为复杂、低效的工艺制造,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配光元件及光源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光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包括反射杯体,所述反射杯体具备一圈杯壁以及由所述杯壁围成且相对设置的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入光口小于所述出光口,所述杯壁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或所述外表面上由所述入光口至所述出光口依次设置有第一聚光层以及第二聚光层;所述第一聚光层包括环绕所述杯壁且依次邻接排布的一圈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由所述入光口向所述出光口延伸并到达所述第二聚光层,所述第二聚光层包括环绕所述杯壁且依次邻接排布的一圈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由所述出光口向所述入光口延伸并到达所述第一聚光层;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数量。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具有相交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二光学面相交形成第一棱线;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具有相交的第三光学面和第四光学面,所述第三光学面和所述第四光学面相交形成第二棱线。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第一聚光层以及所述第二聚光层设置于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数量为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的整数倍,且每个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均对准一个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其中:该第二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二棱线一体延伸至所对准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一棱线,该第二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三光学面一体延伸至所对准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一光学面,该第二锯齿结构的所述第四光学面一体延伸至所对准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二光学面。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数量为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的2至4倍。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第一棱线以及所述第二棱线为弧线或直线。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第一聚光层以及所述第二聚光层设置于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二光学面垂直相交;和/或所述第三光学面和所述第四光学面垂直相交。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还包括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包括透镜,所述透镜一体设置在所述反射杯体的入光口;所述透镜具备光源腔、围成所述光源腔的入光面以及背离所述光源腔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内表面环接。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入光面包括朝向所述出光口的第一入光面以及环绕所述第一入光面的第二入光面。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第一入光面上设置有多个微凸起结构。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第二入光面沿周向由多个连续分布的弧形柱面形成,所述弧形柱面由所述入光口向所述出光口延伸且向所述光源腔的内部凸出。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所述出光面包括朝向所述出光口的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上设置有菲涅耳形曲面。可选地,上述的配光元件中,在由所述入光口至所述出光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聚光层的尺寸为所述第一聚光层的尺寸的1至5倍。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模组,包括发光组件以及所述的配光元件,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入光口,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配光元件配光后由所述出光口射出。可选地,上述的光源模组中,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部分光线传播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口。可选地,上述的光源模组中,当所述配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二光学元件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一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二光学元件配光后直接由所述出光口射出,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第二部分光线经所述第二光学元件配光后传播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可选地,上述的光源模组中,所述第二部分光线环绕所述第一部分光线。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配光元件及光源模组通过设置第一聚光层与第二聚光层,能够使临近入光口的第一聚光层内的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减少,从而增大第一锯齿结构的尺寸,简化工艺难度要求,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工艺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聚光层与第二聚光层设置在杯壁外表面的配光元件由入光口一侧观察的立体结构视图;图2为图1所示配光元件由出光口一侧观察的立体结构视图;图3为图1所示配光元件由入光口一侧观察的正投影视图;图4为图1所示配光元件由出光口一侧观察的正投影视图;图5为图1所示配光元件的侧剖结构视图;图6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聚光层与第二聚光层设置在杯壁内表面的配光元件由入光口一侧观察的立体结构视图;图8为图7所示配光元件由出光口一侧观察的立体结构视图;图9为图7所示配光元件由入光口一侧观察的正投影视图;图10为图7所示配光元件由出光口一侧观察的正投影视图;图11为图7所示配光元件的侧剖结构视图;图12为图1所示配光元件的第一锯齿结构的光路图;图13为图7所示配光元件的第一锯齿结构的光路图;图14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5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透镜的第二入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的截面光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反射杯体、10-杯壁、10a-内表面、10b-外表面、11-入光口、12-出光口、13-第一聚光层、130-第一锯齿结构、130a-第一光学面、130b-第二光学面、130c-第一棱线、14-第二聚光层、140-第二锯齿结构、140a-第三光学面、140b-第四光学面、140c-第二棱线、2-透镜、20-光源腔、21-入光面、210-第一入光面、210a-微凸起结构、211-第二入光面、211a-弧形柱面、22-出光面、220-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学元件;/n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包括反射杯体,所述反射杯体具备一圈杯壁以及由所述杯壁围成且相对设置的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入光口小于所述出光口,所述杯壁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或所述外表面上由所述入光口至所述出光口依次设置有第一聚光层以及第二聚光层;/n所述第一聚光层包括环绕所述杯壁且依次邻接排布的一圈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由所述入光口向所述出光口延伸并到达所述第二聚光层,所述第二聚光层包括环绕所述杯壁且依次邻接排布的一圈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由所述出光口向所述入光口延伸并到达所述第一聚光层;/n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数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学元件;
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包括反射杯体,所述反射杯体具备一圈杯壁以及由所述杯壁围成且相对设置的入光口和出光口,所述入光口小于所述出光口,所述杯壁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内表面或所述外表面上由所述入光口至所述出光口依次设置有第一聚光层以及第二聚光层;
所述第一聚光层包括环绕所述杯壁且依次邻接排布的一圈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由所述入光口向所述出光口延伸并到达所述第二聚光层,所述第二聚光层包括环绕所述杯壁且依次邻接排布的一圈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由所述出光口向所述入光口延伸并到达所述第一聚光层;
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具有相交的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二光学面相交形成第一棱线;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具有相交的第三光学面和第四光学面,所述第三光学面和所述第四光学面相交形成第二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层以及所述第二聚光层设置于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数量为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的整数倍,且每个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均对准一个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其中:
该第二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二棱线一体延伸至所对准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一棱线,该第二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三光学面一体延伸至所对准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一光学面,该第二锯齿结构的所述第四光学面一体延伸至所对准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所述第二光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数量为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数量的2至4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线以及所述第二棱线为弧线或直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层以及所述第二聚光层设置于所述外表面,
所述第一光学面和所述第二光学面垂直相交;
和/或
所述第三光学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