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5397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发动机进气管路包括与空气滤芯出气端相连通的进气软管,在进气软管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硬管与带压力传感器的涡轮增压器进气端相连通,涡轮增压器的出气端通过中冷进气管连通有中冷器,中冷器的出气端通过中冷出气管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相连通;还包括用于收集燃油蒸汽的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以及设置于发动机进气管路上用于调节进气压力的空气压力调节管路,和用于收集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蒸汽的曲轴箱蒸气回收管路;在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与发动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设置有涡轮介入助推管路;在中冷出气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集成度高,节能减排效果好。

Supercharged engine intak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发动机进气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的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增压是指将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预先进行压缩或压缩后再加以冷却,以提高进入气缸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密度,从而使充气质量增加,并在供油系统的适当配合下,使更多的燃料很好的燃烧,达到提高发动机动力性、提高比功率、改善燃料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和噪声的目的,这样的发动机称为增压发动机,是现有最常见的汽车发动机类型。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于汽车油耗和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提高增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已成为现有燃油车必须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集成度、节能减排的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包括与空气滤芯出气端相连通的进气软管,在所述进气软管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硬管与带压力传感器的涡轮增压器进气端相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出气端通过中冷进气管连通有中冷器,所述中冷器的出气端通过中冷出气管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相连通;还包括用于收集燃油蒸汽的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上用于调节进气压力的空气压力调节管路,和用于收集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蒸汽的曲轴箱蒸气回收管路;在所述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设置有涡轮介入助推管路;在所述中冷出气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燃油蒸汽回收管路包括连通于汽车油箱上的燃油蒸汽回收软管,所述燃油蒸汽回收软管的出气端设置有用于吸附燃油蒸汽中汽油分子的碳罐,所述碳罐的出气口通过真空软管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相连通,在碳罐的出气口上设置有碳罐电磁阀。所述涡轮介入助推管路包括连通于所述碳罐的出气口上的第一文丘里软管,和连通于所述中冷出气管上的第二文丘里软管,所述第一、第二文丘里软管通过文丘里三通接头与所述进气硬管相连通。所述空气压力调节管路包括连通于所述中冷进气管上的泄压管,在所述涡轮增压器上设置有带电子泄压阀的第二进气口,所述泄压管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曲轴箱蒸气回收管路包括进气端与所述进气软管相连通的曲轴箱进气管,以及出气端与所述进气硬管相连通的曲轴箱回气管,所述曲轴箱进气管的出气端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曲轴箱上,所述曲轴箱回气管的进气端连通于发动机的气缸盖上。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集成度高,节能减排效果好。通过空气压力调节管路来实时监测并调节发动机进气管路内的压力,以达到最理想的发动机进气效果;通过燃油蒸汽回收管路和涡轮介入助推管路来收集汽车油箱内的燃油蒸汽,并通过曲轴箱蒸汽回收管路来收集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机油蒸汽,从而使燃油蒸汽和机油蒸汽能够最终参与燃烧,避免浪费,大大提高燃烧效率;另外,对燃油蒸汽和机油蒸汽的回收还能有效避免燃油蒸汽和机油蒸汽中的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该发动机进气管路包括与空气滤芯出气端相连通的进气软管1,在进气软管1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硬管2与带压力传感器的涡轮增压器3进气端相连通,涡轮增压器3的出气端通过中冷进气管4连通有中冷器5,中冷器5的出气端通过中冷出气管6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相连通,使空气或可燃混合气能够先经涡轮增压器3压缩,之后再进入中冷器5内进行冷却,从而提高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密度,使充气质量增加,确保燃料能够更好的燃烧。另外,还在中冷出气管6上设置温度传感器8,能够实时监测发动机进气管路内的温度,确保对发动机进气管路的进气压力及温度的精准控制。为进一步改善油耗及污染物排放,在整个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中还包括用于收集燃油蒸汽的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以及设置于发动机进气管路上用于调节进气压力的空气压力调节管路,和用于收集发动机曲轴箱7内机油蒸汽的曲轴箱蒸气回收管路;由于在发动机进气管路上设置有涡轮增压器3,因此为使涡轮增压器3能够介入到燃油蒸汽的回收当中来,在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与发动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设置有涡轮介入助推管路。具体的,空气压力调节管路包括连通于中冷进气管4上的泄压管15,在涡轮增压器3上设置有带电子泄压阀的第二进气口16,泄压管15的出气端与第二进气口16相连通。曲轴箱蒸气回收管路包括进气端与进气软管1相连通的曲轴箱进气管17,以及出气端与进气硬管2相连通的曲轴箱回气管18,曲轴箱进气管17的出气端连通于发动机曲轴箱7上,曲轴箱回气管18的进气端连通于发动机的气缸盖上。燃油蒸汽回收管路包括连通于汽车油箱上的燃油蒸汽回收软管9,燃油蒸汽回收软管9的出气端设置有用于吸附燃油蒸汽中汽油分子的碳罐10,碳罐10的出气口通过真空软管11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相连通,在碳罐10的出气口上设置有碳罐电磁阀。涡轮介入助推管路包括连通于碳罐10的出气口上的第一文丘里软管12,和连通于中冷出气管6上的第二文丘里软管13,第一文丘里软管12和第二文丘里软管13通过文丘里三通接头14与进气硬管2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空气由空气滤芯排出,进入进气软管1和进气硬管2,并由进气硬管2进入到涡轮增压器3中进行增压,增压后的空气再进入中冷器5内进行冷却降温,以提高进入气缸的空气密度,之后通过中冷出气管6将增大密度的空气输送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参与燃烧。在空气输送、参与燃烧的过程中,涡轮增压器3上的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进气管路内的压力,当压力过大时,位于涡轮增压器3的第二进气口16处的电子泄压阀开启,此时发动机进气管路内的一部分空气则会由中冷进气管4再回到涡轮增压器3内,以达到调整发动机进气管路内进气压力的目的。其次,在发动机的进气过程中,空气还会经曲轴箱进气管17进入到发动机曲轴箱7内,与发动机曲轴箱7内的机油蒸汽混合,并助推着混合气体经曲轴箱回气管18回到发动机进气管路当中一并参与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有效的降低了机油蒸汽外排污染空气的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对汽车油箱内的燃油蒸汽进行收集,当涡轮增压器3未介入时,汽车油箱内的燃油蒸汽会经燃油蒸汽回收软管9进入碳罐10,通过碳罐10来吸附燃油蒸汽中的汽油分子,并经真空软管11送入发动机进气歧管中,参与燃烧。当涡轮增压器3介入时,由于发动机进气管路内经过增压、降温后的一部分空气,会经第二文丘里软管13再回到进气硬管2中,而第二文丘里软管13又是通过文丘里三通接头14与第一文丘里软管12相连通,因此第一文丘里软管12内便会形成负压,当碳罐电磁阀开启时,碳罐10内的燃油蒸汽便会被第一文丘里软管12吸走,与第二文丘里软管13内的空气混合,一同经发动机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包括与空气滤芯出气端相连通的进气软管(1),在所述进气软管(1)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硬管(2)与带压力传感器的涡轮增压器(3)进气端相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3)的出气端通过中冷进气管(4)连通有中冷器(5),所述中冷器(5)的出气端通过中冷出气管(6)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集燃油蒸汽的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上用于调节进气压力的空气压力调节管路,和用于收集发动机曲轴箱(7)内机油蒸汽的曲轴箱蒸气回收管路;在所述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设置有涡轮介入助推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路,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包括与空气滤芯出气端相连通的进气软管(1),在所述进气软管(1)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硬管(2)与带压力传感器的涡轮增压器(3)进气端相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3)的出气端通过中冷进气管(4)连通有中冷器(5),所述中冷器(5)的出气端通过中冷出气管(6)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集燃油蒸汽的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上用于调节进气压力的空气压力调节管路,和用于收集发动机曲轴箱(7)内机油蒸汽的曲轴箱蒸气回收管路;在所述燃油蒸汽回收管路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之间设置有设置有涡轮介入助推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冷出气管(6)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蒸汽回收管路包括连通于汽车油箱上的燃油蒸汽回收软管(9),所述燃油蒸汽回收软管(9)的出气端设置有用于吸附燃油蒸汽中汽油分子的碳罐(10),所述碳罐(10)的出气口通过真空软管(1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方超曹郑钰郭彦斐普春杰蒋龙飞冀柱子吴佳乐韩婷杨操李妍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