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年专利>正文

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362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12
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属于隧道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所述初期支护为混凝土管片,所述第一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与基岩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所述第一防水层由初期支护向基岩依次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卷材、无纺布,基岩上喷涂混凝土;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二次衬砌向初期支护之间依次为无纺布、防水板加无纺布。通过多个防水层构造形成统一的防水系统,可进行全面的大范围的防水,节省隧道运营及维护成本。

A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TBM tunnel in rich water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防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也飞速发展。隧道是公路及铁路交通维护的重点设施,而隧道的防水系统是隧道建设、正常使用及安全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自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渗水的情况,为施工带来不便,且由于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电力设备,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渗水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所述初期支护为混凝土管片,所述第一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与基岩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所述第一防水层由初期支护向基岩依次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卷材、无纺布,基岩上喷涂混凝土;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二次衬砌向初期支护之间依次为无纺布、防水板加无纺布;所述初期支护之间为环向施工缝,拱顶与侧墙、侧墙与仰拱之间为纵向施工缝,所述二次衬砌上设置变形缝。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层内防水卷及无纺布通过热熔垫衬垫及水泥钉固定在混凝土上。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水层内无纺布及防水板加无纺布通过热熔垫衬垫及水泥钉固定在初期支护上。优选地,所述环向施工缝和纵向施工缝处设置有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和结晶式防水涂料,缝隙两端通过外贴式橡胶止水带连接,缝隙内部通过结晶式防水涂料填充,缝隙中间设置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优选地,所述变形缝内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和聚苯板,所述变形缝两端通过外贴式橡胶止水带连接,所述变形缝内部通过聚苯板填充,所述变形缝内部中间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所述聚苯板和所述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之间通过嵌缝膏填充。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变形缝、环向施工缝和纵向施工缝之间均设置预留注浆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个防水层构造形成统一的防水系统,可进行全面的大范围的防水,节省隧道运营及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变形缝的纵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环向施工缝和纵向施工缝的纵向结构示意图;图6为预留注浆管横向铺设结构示意图;图7为环向施工缝的三视图;图8为纵向施工缝的三视图。图中:1,初期支护;2,二次衬砌;3,第一防水层;4,第二防水层;5,环向施工缝;6,纵向施工缝;7,仰拱;8,变形缝;9,混凝土;10,防水卷材;11,无纺布;12,水泥钉;13,热熔垫衬垫;14,衬垫;15,电压焊机;16,防水板加无纺布;17,外贴式橡胶止水带;18,中埋式止水带;19,聚苯板;21,嵌缝膏;22,结晶式防水涂料;23,水膨胀橡胶止水条;24,预留注浆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在本专利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设置在初期支护与基岩之间的第一防水层以及设置在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的第二防水层,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均为层状结构,全面覆盖整个隧道。其中初期支护采用混凝土管片,所述二次衬砌采用C2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8。如图2所示,第一防水层由初期支护向基岩依次为聚氨酯防水涂料、无纺布、防水卷材,电压焊机隔着衬垫将无纺布及防水卷材通过水泥钉和热熔垫衬垫固定在混凝土上。所述防水卷材采用HDPE防水卷材,厚度为1.5mm,两块防水卷材之间互相搭接,搭接长度为120mm,无纺布采用300300g/m2的聚乙烯无纺布。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防水层由二次衬砌想初期支护依次为聚氨酯防水涂料、无纺布、防水板加无纺布,电压焊机隔着衬垫将无纺布及防水板加无纺布通过热熔垫衬垫及水泥钉固定在初期支护及聚氨酯防水涂料上。所述无纺布及防水板加无纺布通过热熔垫衬垫及水泥钉固定在初期支护及聚氨酯防水涂料上。所述防水板加无纺布采用EVA防水板,厚度为1.5mm,两块防水板之间互相搭接,搭接长度为120mm。如图4所示,所述二次衬砌采用C25防水混凝土,混凝土之间设置防止防水结构变形的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两端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正中间位置设置中埋式止水带,内部填充嵌缝膏。如图5和图7、8所示,所述初期支护为混凝土管片,混凝土管片之间缝隙为环向施工缝,隧道内拱顶与侧壁、侧壁与仰拱之间缝隙为纵向施工缝,各施工缝两端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正中间位置设置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中间填充结晶式防水涂料。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变形缝、环向施工缝和纵向施工缝之间均设置预留注浆管,用于在发生漏水时,对防水结构进行注浆加固。所述预留注浆管为Y形,位于变形缝、环向施工缝和纵向施工缝的预留注浆管上面分叉处端头与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两端连接,位于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内的预留注浆管为Y形,预留注浆管设置在混凝土管片之间的间隙内,上面分叉处端头与无纺布连接。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支护(1)、二次衬砌(2)、第一防水层(3)、第二防水层(4),所述初期支护(1)为混凝土管片,所述第一防水层(3)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1)与基岩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层(4)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1)与二次衬砌(2)之间;所述第一防水层(3)由初期支护(1)向基岩依次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卷材(10)、无纺布(11),基岩上喷涂混凝土(9);所述第二防水层(4)由二次衬砌(2)向初期支护(1)之间依次为无纺布(11)、防水板加无纺布(16);所述初期支护(1)的混凝土管片之间为环向施工缝(5),拱顶与侧墙、侧墙与仰拱(7)之间有纵向施工缝(6),所述二次衬砌(2)上设置变形缝(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支护(1)、二次衬砌(2)、第一防水层(3)、第二防水层(4),所述初期支护(1)为混凝土管片,所述第一防水层(3)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1)与基岩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层(4)设置在所述初期支护(1)与二次衬砌(2)之间;所述第一防水层(3)由初期支护(1)向基岩依次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卷材(10)、无纺布(11),基岩上喷涂混凝土(9);所述第二防水层(4)由二次衬砌(2)向初期支护(1)之间依次为无纺布(11)、防水板加无纺布(16);所述初期支护(1)的混凝土管片之间为环向施工缝(5),拱顶与侧墙、侧墙与仰拱(7)之间有纵向施工缝(6),所述二次衬砌(2)上设置变形缝(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3)内的混凝土(9)上防水卷材(10)及无纺布(11)经热熔垫衬垫(13)及水泥钉(1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区TBM工法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层(4)一侧的初期支护(1)无纺布(11)及防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刘柏男宋岩升张文洁崔长青王亭张于于康楠王铁源闫明程于洋李志军陈志燕杜松岩董宁李琦琦陈昊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