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5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所述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为三层结构,包括: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所述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通过三层共挤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内分别设置有依次横向均匀排列的圆形空腔,而且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颜色不同。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通过不同功能层的组合提高所述中空建筑模板的整体使用性能,另一方面通过颜色标定,在回收利用时可以根据颜色分类,将回收材料根据原功能层添加,提高回收料与体系之间的相容性。

A kind of hollow building formwork convenient for recyc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模板工程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的重要施工程序,对于保证施工进度、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常用的建筑模板一般是木模板或者钢模板,但是木模板不防水,使用次数有限,钢模板重量重,易于生锈和与混凝土粘结,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为了减少这两种模板的缺陷,近年来热塑性模板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常用的热塑性模板周转次数多,而且可以回收再造,适用范围广,但是常用热塑性模板结构强度低,易变形,而且循环再造的时候不易分辨材料的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空建筑模板,能够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的同时方便回收再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所述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为三层结构,包括: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所述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通过三层共挤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内分别设置有依次横向均匀排列的圆形空腔,而且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颜色不同。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层、下模层与中间层内的圆形空腔数量相同,且相应的空腔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整个模板厚度的1/3~1/2,所述上模层与下模层厚度相同。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层和下模层为抗冲防护层,所述中间层为承重层。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冲防护层的原料配比份数如下:共聚丙烯60~80,玻纤20~30,橡胶增韧剂4~8,硅酮粉4~6,偶联剂0.2~0.5,抗氧剂0.2~0.5,光稳定剂0.2~0.5。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共原料中还混有抗冲防护层回收复用料,所述回收复用料不超过总量的2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重层的原料配比份数如下:等规聚丙烯60~80玻纤20~30钙粉10~15增韧剂2~3相容剂4~6偶联剂0.2~0.5抗氧化剂0.1~0.3,黑色母2~5。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原料中还混有承重层回收复用料,所述回收复用料不超过总量的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三层共挤的方式生产热塑性中空建筑模板,在挤出的同时通过通过颜色对不同功能层进行标定,一方面通过不同功能层的组合提高所述中空建筑模板的整体使用性能,另一方面通过颜色标定,在回收利用时可以根据颜色分类,将回收材料根据原功能层添加,提高回收料与体系之间的相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上模层、2.中间层、3.下模层、4.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所述热塑性中空建筑模板为三层结构,包括:上模层1、下模层3和中间层2,所述上模层1、下模层3和中间层2通过三层共挤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上模层1、下模层3和中间层2内分别设置有依次横向均匀排列的圆形空腔4,而且上模层1、下模层3和中间层2颜色不同,其中中间层2为黑色。所述上模层1、下模层3与中间层2内的圆形空腔4数量相同,且相应的空腔4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这样当模板受力时才可以利用模板的空腔4快速将外力均匀分解提高模板承受力。所述中间层2的厚度为整个模板厚度的1/2,而所述上模层1与下模层3厚度相同分别为总厚度的1/4,之所以中间层2厚度较大的原因就是中间层2起主要支撑作用,而上模层1和下模层3主要起防护作用,所以对于挤塑原料来说,对于上模层1和下模层3的耐冲击和刮伤要求更高,而中间层2的抗压变能力要更强。所述上模层1和下模层3为抗冲防护层,所述中间层2为承重层。所述抗冲防护层的原料配比份数如下:共聚丙烯60~80,玻纤20~30、橡胶增韧剂4~8,硅酮分4~6,偶联剂0.2~0.5抗氧剂0.2~0.5光稳定剂0.2~0.5。所述原料中采用共聚丙烯作原料的原因就是共聚丙烯的乙烯含量较高,相比常规丙烯材料其抗冲击性能更高,通过玻纤改性和橡胶增韧后更能进一步提高其耐冲击性能,另外使用硅酮粉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和耐刮擦性能和降低板面与混凝土之间的黏连,提高混凝土表面质量。所述的原料中还混有抗冲防护层回收复用料,所述回收复用料不超过总量的20%。回收复用料加入太多容易造成产品强度降低,影响使用寿命。所述承重层的原料配比份数如下:等规聚丙烯60~80玻纤20~30钙粉10~15增韧剂2~3相容剂4~6偶联剂0.2~0.5抗氧化剂0.1~0.3,黑色母2~5。此配方中使用的基材为等规聚丙型的原因是等规聚丙烯的结晶度较高,刚性好,通过玻纤和钙粉的调整,整体刚性更大,且尺寸稳定性更好,所述的原料中还混有承重层回收复用料,所述回承重层回收复用料不超过总量的20%,加入过多会降低整体刚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所述热塑性中空建筑模板为三层结构,包括:上模层1、下模层3和中间层2,所述上模层1、下模层3和中间层2通过三层共挤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上模层1、下模层3和中间层2内分别设置有依次横向均匀排列的圆形空腔4,而且上模层1、下模层3和中间层2颜色不同,其中中间层2为黑色。所述上模层1、下模层3与中间层2内的圆形空腔4数量相同,且相应的空腔4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这样当模板受力时才可以利用模板的空腔4快速将外力均匀分解提高模板承受力。所述中间层2的厚度为整个模板厚度的1/3,而所述上模层1与下模层3厚度相同分别为总厚度的1/3,之所以中间层2厚度不小于上模层1和下模层3的原因就是中间层2起主要支撑作用,而上模层1和下模层3主要起防护作用,所以对于挤塑原料来说,对于上模层1和下模层3的耐冲击和刮伤要求更高,而中间层2的抗压变能力要更强。所述上模层1和下模层3为抗冲防护层,所述中间层2为承重层。所述抗冲防护层的原料配比份数如下:共聚丙烯60~80,玻纤20~30、橡胶增韧剂4~8,硅酮分4~6,偶联剂0.2~0.5抗氧剂0.2~0.5光稳定剂0.2~0.5。所述原料中采用共聚丙烯作原料的原因就是共聚丙烯的乙烯含量较高,相比常规丙烯材料其抗冲击性能更高,通过玻纤改性和橡胶增韧后更能进一步提高其耐冲击性能,另外使用硅酮粉可以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和耐刮擦性能和降低板面与混凝土之间的黏连,提高混凝土表面质量。所述的原料中还混有抗冲防护层回收复用料,所述回收复用料不超过总量的20%。回收复用料加入太多容易造成产品强度降低,影响使用寿命。所述承重层的原料配比份数如下:等规聚丙烯60~80玻纤20~30钙粉10~15增韧剂2~3相容剂4~6偶联剂0.2~0.5抗氧化剂0.1~0.3,黑色母2~5。此配方中使用的基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为三层结构,包括: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所述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通过三层共挤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内分别设置有依次横向均匀排列的圆形空腔,而且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颜色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方便回收的中空建筑模板为三层结构,包括: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所述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通过三层共挤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内分别设置有依次横向均匀排列的圆形空腔,而且上模层、下模层和中间层颜色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回收中空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层、下模层与中间层内的圆形空腔数量相同,且相应的空腔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回收中空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整个模板厚度的1/3~1/2,所述上模层与下模层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回收中空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层和下模层为抗冲防护层,所述中间层为承重层。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栋卫季慧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鸿天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