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包括立杆和脚手板,立杆为多对,多对立杆沿建筑墙体的横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脚手板为多层,多层脚手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每层脚手板均位于每对的两根立杆之间并与每对的两根立杆均固定连接。从而在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搭建过程中,脚手板直接起到大横杆和小横杆的作用,无需采用大量的大横杆、小横杆和斜杆,有效提高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搭建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扣件式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搭建效率低的问题。
Robot lift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扣件式脚手架具有拆装灵活、运输方便,通用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在脚手架工程中,其使用量占60%以上,是当前使用量最多,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脚手架。现有的扣件式脚手架在搭建时通过二维角度可旋转的扣件进行连接固定。在具体搭建时,除了立杆外,需要大量的大横杆、小横杆以及斜杆与立杆进行连接从而加强脚手架的稳定性,在脚手架搭建完成后再在架体上铺设脚手板,脚手板不对架体的结构强度起作用。该脚手架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搭建效率较低,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扣件式脚手架搭建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包括:立杆,立杆为多对,多对立杆沿建筑墙体的横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脚手板,脚手板为多层,多层脚手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每层脚手板均位于每对的两根立杆之间并与每对的两根立杆均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脚手板包括:第一脚手板,第一脚手板为一层,第一脚手板与各对立杆的底端连接;第二脚手板,第二脚手板为多层,多层第二脚手板位于第一脚手板的上部并沿立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脚手板包括:多块拼接板,每块拼接板的两端与相邻的两块拼接板相互连接以使各块拼接板沿建筑墙体的横向延伸方向铺设。进一步地,拼接板包括:边框;支承板,设置在边框上;其中,每根立杆的底端与相应的拼接板的边框连接。进一步地,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其中,边框上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为多个,多个螺栓孔沿边框的周向间隔设置,每根立杆的底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相应的边框的螺栓孔连接。进一步地,第二脚手板包括:横梁,横梁为两根,两根横梁相对设置并与每对的两根立杆对应连接;瓦楞板,瓦楞板为多块,每块瓦楞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根横梁对应连接,每块瓦楞板的两端与相邻的两块的瓦楞板相互连接以使多块瓦楞板沿建筑墙体的横向延伸方向铺设。进一步地,第二脚手板还包括:稳定杆,稳定杆为多根,每根稳定杆的两端与两根横梁对应连接,多根稳定杆沿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还包括:防护翻板,防护翻板的一侧与第一脚手板靠近建筑墙体的侧边连接,防护翻板的另一侧与建筑墙体连接。进一步地,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还包括:附墙升降支座,附墙升降支座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上;滑动轨道,可相对滑动地安装在附墙升降支座上;其中,滑动轨道沿竖直方向与靠近建筑墙体的一侧的立杆固定连接以在提升设备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还包括:防护网,防护网为多块;第二连接件,每块防护网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在远离建筑墙体一侧的立杆上。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包括立杆和脚手板,立杆为多对,多对立杆沿建筑墙体的横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脚手板为多层,多层脚手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每层脚手板均位于每对的两根立杆之间并与每对的两根立杆均固定连接。从而在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搭建过程中,脚手板直接起到大横杆和小横杆的作用,无需采用大量的大横杆、小横杆和斜杆,有效提高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搭建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扣件式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搭建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立杆相互对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一脚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一脚手板的拼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一种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另一种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一脚手板与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另一角度的第一脚手板与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二脚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二脚手板的横梁的对接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二脚手板的稳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一种滑动轨道与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二种滑动轨道与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一种滑动轨道的立杆对接结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二种滑动轨道的立杆对接结构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内外两侧相邻的两根立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立杆;20、建筑墙体;30、脚手板;31、第一脚手板;311、拼接板;312、边框;313、支承板;32、第二脚手板;321、横梁;322、瓦楞板;323、稳定杆;40、第一连接件;50、防护翻板;51、第一翻板;52、第二翻板;60、附墙升降支座;70、滑动轨道;80、防护网;90、第二连接件;91、连接板;92、定位套筒;100、第三连接件;110、第四连接件;120、第五连接件;130、第六连接件;140、第七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如图1所示,包括立杆10和脚手板30,立杆10为多对,多对立杆10沿建筑墙体20的横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脚手板30为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立杆(10),所述立杆(10)为多对,多对所述立杆(10)沿建筑墙体(20)的横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n脚手板(30),所述脚手板(30)为多层,多层所述脚手板(3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n其中,每层所述脚手板均位于每对的两根所述立杆(10)之间并与每对的两根所述立杆(10)均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杆(10),所述立杆(10)为多对,多对所述立杆(10)沿建筑墙体(20)的横向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脚手板(30),所述脚手板(30)为多层,多层所述脚手板(3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每层所述脚手板均位于每对的两根所述立杆(10)之间并与每对的两根所述立杆(10)均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30)包括:
第一脚手板(31),所述第一脚手板(31)为一层,所述第一脚手板(31)与各对所述立杆(10)的底端连接;
第二脚手板(32),所述第二脚手板(32)为多层,多层所述第二脚手板(32)位于所述第一脚手板(31)的上部并沿所述立杆(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手板(31)包括:
多块拼接板(311),每块所述拼接板(311)的两端与相邻的两块所述拼接板(311)相互连接以使各块所述拼接板(311)沿所述建筑墙体(20)的横向延伸方向铺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311)包括:
边框(312);
支承板(313),设置在所述边框(312)上;
其中,每根所述立杆(10)的底端与相应的所述拼接板(311)的边框(3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40);
其中,所述边框(312)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螺栓孔沿所述边框(312)的周向间隔设置,每根所述立杆(10)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与相应的所述边框(312)的螺栓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升降作业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开友实业有限公司,陕西旬商建设有限公司,陕西旬商务工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