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屋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93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弧形屋脊,包括弧形顶梁,弧形顶梁包括两个平面弧形结构的侧板以及拱形结构的顶板与底板,顶板、底板的弯曲弧度与侧板相同,顶板拼装在两侧板的上端之间并与两侧板固定,底板拼装在两侧板的下端之间并与两侧板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弧形屋脊中弧形顶梁是由顶板、底板以及两侧板所拼装组成,其中侧板可通过板件切割成型而顶板、底板则通过将板件弯曲而成型。本弧形屋脊只需弯曲板件而无需对完整的铝型材进行拉弯处理,加工工艺难度大大降低。侧板切割以及顶板、底板弯曲的弧度更容易控制,精确度更高,因此弧形顶梁上钻洞定位的误差更小,有利于降低后续装配的难度与误差。

Curved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弧形屋脊
本技术涉及篷房
,尤其涉及一种弧形屋脊。
技术介绍
篷房是一种临时性可移动建筑,主要用于物流集散、婚礼宴会、户外展览、体育赛事等各类活动时的户外场合。篷房按外观造型不同可分为球形篷房、锥顶篷房以及拱顶篷房等,其中拱顶篷房具有跨度大、空间大的优点,使用最为广泛。如图1中所示,拱顶篷房的房顶为弧形,其弧形屋脊由中间的弧形顶梁90以及连接于弧形顶梁90两端的两个斜梁91组成。目前,弧形顶梁均采用完整铝型材经过拉弯加工制作,但由于拉弯加工工艺的限制,拉弯弧度无法精确控制。由于型材上需进行钻孔以供屋脊其他元件或篷房篷布装配使用,一旦顶梁的拉弯弧度出现偏差,就会影响钻孔定位误差,从而加大了后续装配时的误差与难度。并且拉弯弧度也受型材大小的限制,无法达到理想的弧度美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弧度精度高的弧形屋脊以及利于提升精度的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度精度高的弧形屋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弧形屋脊,包括弧形顶梁,所述弧形顶梁包括两个呈平面弧形结构的侧板以及呈拱形结构的顶板与底板,所述顶板、底板的弯曲弧度与所述侧板相同,两所述侧板并排间隔设置,所述顶板拼装在两所述侧板的上端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固定,所述底板拼装在两所述侧板的下端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固定。本技术的弧形屋脊中弧形顶梁是由顶板、底板以及两侧板所拼装组成,其中侧板可通过板件切割成型而顶板、底板则通过将板件弯曲而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弧形屋脊只需弯曲板件而无需对完整的铝型材进行拉弯处理,加工工艺难度大大降低。侧板切割以及顶板、底板弯曲的弧度更容易控制,精确度更高,因此弧形顶梁上钻洞定位的误差更小,有利于降低后续装配的难度与误差。同时拉弯弧度也不再受到型材大小的限制,可以达到理想的弧度美学。较佳地,所述顶板的两侧形成有向外凸伸的若干上限位部,所述侧板的上端形成有若干凸起的侧限位部,所述侧限位部与所述上限位部交错排列,所述顶板两侧的所述上限位部分别支撑于两所述侧板的顶部,两所述侧板上的所述侧限位部分别抵靠于所述顶板的两侧。较佳地,所述弧形顶梁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板和/或底板的拱形的拉布定位板,所述拉布定位板的两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布槽,所述拉布槽的端部为开放状,所述拉布槽的外侧具有缝隙开口。具体地,所述拉布定位板包括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基板两端并相对所述基板凸起的凸起部,所述拉布槽开设于所述凸起部中,紧固件穿过所述基板并将所述拉布定位板固定于所述顶板或底板。更具体地,所述弧形顶梁还包括拱形的装饰盖板,所述凸起部靠内的一侧设有盖板定位槽与定位凸块,所述装饰盖板具有两卡钩,所述装饰盖板的两端插入两所述盖板定位槽且两所述卡钩分别卡扣于两所述定位凸块。较佳地,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弧形顶梁两端的两连接件以及分别与两所述连接件固定的两斜梁,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弧形顶梁对接的第一插入部以及与所述斜梁对接的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包括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顶壁与第一底壁之间的两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插入部包括第二顶壁、第二底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顶壁与第二底壁之间的两第二侧壁。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弧形屋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弧形屋脊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弧形屋脊的爆炸图。图4是弧形屋脊中弧形顶梁的爆炸图。图5是弧形顶梁的主梁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主梁的爆炸图。图7是弧形顶梁的剖视图。图8是弧形顶梁爆炸开的剖视图。图9是连接件的立体图。图10是连接件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弧形屋脊,包括弧形顶梁1、两连接件2以及两斜梁3,其中弧形顶梁1具有弧度,两连接件2分别固定在弧形顶梁1的两端,而两斜梁3为平直型材并分别与两连接件2固定。弧形顶梁1是弧形屋脊的主要结构,本技术方案的主要改进之处就在于弧形顶梁1。参照图4,弧形顶梁1包括拱形结构的主梁10与两拱形的拉布定位板、两拱形的装饰盖板,将两拉布定位板分别定义为上拉布定位板11、下拉布定位板12,将两装饰盖板分别定义为上装饰盖板13、下装饰盖板14。主梁10是弧形顶梁1的主体与必要元件。上拉布定位板11固定在主梁10的顶部,上装饰盖板13安装于上拉布定位板11上,下拉布定位板12固定在主梁10的底部,下装饰盖板14安装于下拉布定位板12下。此处的“上”、“下”方位以弧形顶梁1正常安装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为参考,该参考系中弧形顶梁1的弧形拱起是朝上的。拉布定位板与装饰盖板属于本方案中的一种可替代的非必要元件,以下先就主梁10的结构进行介绍,然后再说明拉布定位板与装饰盖板的具体结构与作用。结合图5、图6,弧形顶梁1的主梁10包括两个呈平面弧形结构的侧板15以及呈立体拱形结构的顶板16与底板17,更详细的说,侧板15是在平面内弯曲的弧形板状结构,而顶板16、底板17则是在空间内进行弯曲后而形成的立体结构。顶板16、底板17的弯曲弧度与侧板15相同。两侧板15并排间隔设置,较佳的是相互平行,顶板16拼装在两侧板15的上端之间并与两侧板15固定,底板17拼装在两侧板15的下端之间并与两侧板15固定,拼装后形成的主梁10是两端开口的方形梁。本方案中主梁10由一套钣金焊接组合件构成,预先设定好侧板15与顶板16、底板17的弯曲弧度即可达到令主梁10、弧形顶梁1弯曲的目的,由于侧板15与顶板16、底板17的弯曲非常容易实现,因此主梁10、弧形顶梁1可以任意选择所需弧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增加加强板件焊接在两侧板15之间,从而使得主梁10的横截面改变,根据实际需要,这种拼装而成的主梁10可以拥有多种截面形式。较佳地,顶板16的两侧形成有向外凸伸的若干上限位部161,若干上限位部161沿顶板1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底板17的两侧也形成有向外凸伸的若干下限位部171,若干下限位部171沿底板17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侧板15的上端边缘、下端边缘均形成有若干凸起的侧限位部151,位于上端的侧限位部151向上凸起,位于下端的侧限位部151向下凸起,且侧限位部151也沿侧板1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顶板16两侧的上限位部161分别支撑于两侧板15的顶部,侧板15上端的侧限位部151与上限位部161交错,两侧板15上端的侧限位部151分别抵靠于顶板16的两侧。同样的,底板17两侧的下限位部171也分别支撑于两侧板15的底部,侧板15下端的侧限位部151与下限位部171交错,两侧板15下端的侧限位部151分别抵靠于底板17的两侧。上限位部161、下限位部171以及侧限位部151相互配合,既在拼装主梁10时起到限位作用,也为几个板件的焊接固定提供了焊接位。当顶板16、底板17与侧板15不采用焊接固定而使用螺纹锁紧等其他方式固定时,则也可以不设置几个限位部。参照图7、图8,上拉布定位板11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弧形屋脊,包括弧形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顶梁包括两个呈平面弧形结构的侧板以及呈拱形结构的顶板与底板,所述顶板、底板的弯曲弧度与所述侧板相同,两所述侧板并排间隔设置,所述顶板拼装在两所述侧板的上端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固定,所述底板拼装在两所述侧板的下端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弧形屋脊,包括弧形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顶梁包括两个呈平面弧形结构的侧板以及呈拱形结构的顶板与底板,所述顶板、底板的弯曲弧度与所述侧板相同,两所述侧板并排间隔设置,所述顶板拼装在两所述侧板的上端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固定,所述底板拼装在两所述侧板的下端之间并与两所述侧板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屋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两侧形成有向外凸伸的若干上限位部,所述侧板的上端形成有若干凸起的侧限位部,所述侧限位部与所述上限位部交错排列,所述顶板两侧的所述上限位部分别支撑于两所述侧板的顶部,两所述侧板上的所述侧限位部分别抵靠于所述顶板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屋脊,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顶梁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板和/或底板的拱形的拉布定位板,所述拉布定位板的两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布槽,所述拉布槽的端部为开放状,所述拉布槽的外侧具有缝隙开口。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彦竹许团结龚泽鲁谦
申请(专利权)人:赛尔特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