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在墙外填充体的上部设置柱底撑板和板底隔水层,并通过撑板锚筋将柱底撑板与墙外填充体连接牢固;在柱底撑板上依次设置平衡撑柱、连接靴帽和帽杆连接体,在平衡撑柱的两侧设置分别与块侧撑板和板侧模板的柱侧撑杆;在帽杆连接体的两侧均设置与转动帽杆相连的帽杆转轴,并使转动帽杆的上表面与上覆帽板相连;在第二地下室底板的接缝处设置止水条板,并在止水条板的下表面设置板底排水体;在块侧撑板与边坡土体之间设置临时支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施工缝进行临时封闭、提升施工缝处模板支柱的质量、提升接缝部位的隔水效果。
Post cast structure of basement in the narrow conflict area 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对施工缝进行临时封闭、提升施工缝处模板支柱的质量、提升接缝部位的隔水效果的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适用于地下室结构施工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建设逐渐成为各项工程建设的重点。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场地,在建设过程中许多问题接踵而来。地下室后浇结构施工中,通常会遇到施工面狭小、施工缝处模板支柱的质量不足、接缝部位的隔水效果不好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构造,包括底板、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还包括加强筋、止水钢板以及止水层,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与底板焊接,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底部设置有止水层。该技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差异沉降、结构收缩变形以及温度应力变形等问题,但在提升施工缝处模板支柱的质量、提升接缝部位的隔水效果等方面尚有待提高。鉴于此,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提升施工缝处模板支柱的质量、对施工缝进行临时封闭、提升接缝部位隔水效果的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以提升施工缝处模板支柱的质量,而且可以对施工缝进行快速封闭,而且可以提升接缝部位隔水效果的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为了实现以上任一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置于第一地下室底板上的墙外填充体上,其中墙外填充体外侧设置第一地下室外墙;第一地下室外墙固定在第一地下室底板上,包括:柱底撑板,板底隔水层,平衡撑柱,连接靴帽),帽杆连接体,块侧撑板,板侧模板,转动帽杆,上覆帽板,第二地下室底板,止水条板,临时支撑块;其中柱底撑板和板底隔水层设置在墙外填充体的上部,且柱底撑板固定在墙外填充体上;平衡撑柱、连接靴帽和帽杆连接体依次设置在柱底撑板上;其中块侧撑板和板侧模板分别置于柱底撑板的两侧,且块侧撑板置于边坡土体侧,板侧模板置于第一地下室外墙侧;其中平衡撑柱的两侧设置分别与块侧撑板和板侧模板连接的柱侧撑杆;帽杆连接体的两侧旋转地连接有转动帽杆,上覆帽板相连于转动帽杆的上表面;其中第二地下室底板置于第一地下室外墙上,且第二地下室底板与板侧模板相连,在第二地下室底板和板侧模板的接缝处设置止水条板;临时支撑块设置在块侧撑板与边坡土体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柱底撑板通过撑板锚筋与墙外填充体连接牢固。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撑柱垂直于柱底撑板向上设置,连接靴帽设置在平衡撑柱的顶侧,帽杆连接体设置在连接靴帽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柱侧撑杆垂直于块侧撑板和板侧模板,也垂直于平衡撑柱。在一些实施例中,帽杆连接体的两侧均设置与转动帽杆相连的帽杆转轴,转动帽杆连接于帽杆转轴实现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板底排水体设置在止水条板的下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板底隔水层设于第二地下室底板间接缝处的正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临时支撑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竖向连接槽和竖向连接隼,相接的两竖边分别设置横向连接隼和横向连接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连接槽的外侧设置与块侧撑板粘贴连接的块侧密闭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覆帽板的悬空端与第二地下室底板或临时支撑块相接。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涉及的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在施工缝部位设置平衡撑柱和上覆帽板,可对施工缝进行临时封闭,减少杂物的进入量。(2)本技术涉及的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设置自平衡的柱侧撑柱,可提升施工缝处模板支柱的质量。(3)本技术在施工缝部位的板侧模板部位设置止水条板、板底排水体和板底隔水层,可有效提升接缝部位的隔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临时支撑块的断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块侧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临时支撑块;2-边坡土体;3-墙外填充体;4-第一地下室外墙;5-第一地下室底板;6-柱底撑板;7-板底隔水层;8-撑板锚筋;9-平衡撑柱;10-连接靴帽;11-帽杆连接体;12-块侧撑板;13-板侧模板;14-柱侧撑杆;15-转动帽杆;16-帽杆转轴;17-上覆帽板;18-第二地下室底板;19-止水条板;20-板底排水体;21-竖向连接槽;22-竖向连接隼;23-横向连接隼;24-横向连接槽;25-块侧密闭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现场吊装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要求、螺栓紧固施工技术要求等,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技术涉及结构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临时支撑块断面示意图,图3是图1块侧撑板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3所示,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被展示,设置在第一地下室底板(5)上的墙外填充体(3)上,其中墙外填充体(3)外侧设置第一地下室外墙(4);第一地下室外墙(4)固定在第一地下室底板(5)上,包括:柱底撑板(6),板底隔水层(7),平衡撑柱(9),连接靴帽(10),帽杆连接体(11),块侧撑板(12),板侧模板(13),转动帽杆(15),上覆帽板(17),第二地下室底板(18),止水条板(19),临时支撑块(1)。柱底撑板(6)和板底隔水层(7)设置在墙外填充体(3)的上部,且柱底撑板(6)固定在墙外填充体(3)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柱底撑板(6)通过撑板锚筋(8)与墙外填充体(3)连接牢固。平衡撑柱(9)、连接靴帽(10)和帽杆连接体(11)依次设置在柱底撑板(6),具体而言,平衡撑柱(9)垂直于柱底撑板(6)向上设置,连接靴帽(10)设置在平衡撑柱(9)的顶侧,帽杆连接体(11)设置在连接靴帽(10)上。块侧撑板(12)和板侧模板(13)分别置于柱底撑板(6)的两侧,且垂直设置于墙外填充体(3),块侧撑板(12)置于边坡土体(2)侧,板侧模板(13)置于第一地下室外墙(4)侧。平衡撑柱(9)的两侧设置分别与块侧撑板(12)和板侧模板(13)连接的柱侧撑杆(1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柱侧撑杆(14)垂直于块侧撑板(12)和板侧模板(13),也垂直于平衡撑柱(9)。帽杆连接体(11)的两侧旋转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置于第一地下室底板(5)上的墙外填充体(3)上,其中墙外填充体(3)外侧设置第一地下室外墙(4);第一地下室外墙(4)固定在第一地下室底板(5)上,其特征在于,包括:/n柱底撑板(6),板底隔水层(7),平衡撑柱(9),连接靴帽(10),帽杆连接体(11),块侧撑板(12),板侧模板(13),转动帽杆(15),上覆帽板(17),第二地下室底板(18),止水条板(19),临时支撑块(1);/n其中柱底撑板(6)和板底隔水层(7)设置在墙外填充体(3)的上部,且柱底撑板(6)固定在墙外填充体(3)上;平衡撑柱(9)、连接靴帽(10)和帽杆连接体(11)依次设置在柱底撑板(6)上;/n其中块侧撑板(12)和板侧模板(13)分别置于柱底撑板(6)的两侧,且块侧撑板(12)置于边坡土体(2)侧,板侧模板(13)置于第一地下室外墙(4)侧;/n其中平衡撑柱(9)的两侧设置分别与块侧撑板(12)和板侧模板(13)连接的柱侧撑杆(14);帽杆连接体(11)的两侧旋转地连接有转动帽杆(15),上覆帽板(17)相连于转动帽杆(15)的上表面;/n其中第二地下室底板(18)置于第一地下室外墙(4)上,且第二地下室底板(18)与板侧模板(13)相连,在第二地下室底板(18)和板侧模板(13)的接缝处设置止水条板(19);临时支撑块(1)设置在块侧撑板(12)与边坡土体(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置于第一地下室底板(5)上的墙外填充体(3)上,其中墙外填充体(3)外侧设置第一地下室外墙(4);第一地下室外墙(4)固定在第一地下室底板(5)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底撑板(6),板底隔水层(7),平衡撑柱(9),连接靴帽(10),帽杆连接体(11),块侧撑板(12),板侧模板(13),转动帽杆(15),上覆帽板(17),第二地下室底板(18),止水条板(19),临时支撑块(1);
其中柱底撑板(6)和板底隔水层(7)设置在墙外填充体(3)的上部,且柱底撑板(6)固定在墙外填充体(3)上;平衡撑柱(9)、连接靴帽(10)和帽杆连接体(11)依次设置在柱底撑板(6)上;
其中块侧撑板(12)和板侧模板(13)分别置于柱底撑板(6)的两侧,且块侧撑板(12)置于边坡土体(2)侧,板侧模板(13)置于第一地下室外墙(4)侧;
其中平衡撑柱(9)的两侧设置分别与块侧撑板(12)和板侧模板(13)连接的柱侧撑杆(14);帽杆连接体(11)的两侧旋转地连接有转动帽杆(15),上覆帽板(17)相连于转动帽杆(15)的上表面;
其中第二地下室底板(18)置于第一地下室外墙(4)上,且第二地下室底板(18)与板侧模板(13)相连,在第二地下室底板(18)和板侧模板(13)的接缝处设置止水条板(19);临时支撑块(1)设置在块侧撑板(12)与边坡土体(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突区域地下室后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柱底撑板(6)通过撑板锚筋(8)与墙外填充体(3)连接牢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边坡狭小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亚会,
申请(专利权)人:倡创上海咨询管理事务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