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间隔排列的钢管桩,相邻钢管桩之间咬合设有高压旋喷桩,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顶端通过冠梁连接,位于钢管桩靠近基坑的一侧设有水泥土搅拌桩,位于钢管桩远离基坑的一侧设有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冠梁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一拉紧连接,高压旋喷桩靠近基坑的一侧位于冠梁下方设有纵向结构件,纵向结构件抵于高压旋喷桩靠近基坑的一侧,纵向结构件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二拉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高水位、地下水丰富、粉砂土等复杂地质条件的施工环境,止水效果好,安全可靠;还可对高压旋喷桩进行限制,降低环境污染。
A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增加城市生存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青睐,而沿海地区多为软土,这就产生了大量的软土地基基坑支护设计问题,并使之成为当前基础工程的热点与难点。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780941U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一侧的若干根依次排列的排桩,排桩插入于土层中,排桩的顶端通过顶部连接结构连接;若干根纵向结构件设置于排桩的靠近基坑一侧,每个纵向结构件均与若干根排桩连接,每根纵向结构件上设有若干个锚索固定位置,每个锚索固定位置处于相邻两根排桩之间;若干根旋喷桩锚索设置于排桩的远离基坑一侧,且均斜插入于土层内;每根旋喷桩锚索包括旋喷桩本体,旋喷桩本体内设有锚索本体,锚索本体的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块与锚索固定位置连接。排桩一般采用灌注桩作为基坑支护,围护结构较为坚固,但是止水效果较差。在一些高水位、地下水丰富、粉砂土等复杂地质条件施工环境下,没有止水功能,无法达到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于基坑一侧若干根依次沿着直线间隔排列的钢管桩,相邻钢管桩之间设有高压旋喷桩,高压旋喷桩与相邻钢管桩相互咬合,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顶端平齐并通过冠梁连接,位于钢管桩靠近基坑的一侧设有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连续排列形成止水帷幕,位于钢管桩远离基坑的一侧设有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冠梁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一拉紧连接,高压旋喷桩靠近基坑的一侧位于冠梁下方设有纵向结构件,纵向结构件抵于高压旋喷桩靠近基坑的一侧,纵向结构件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二拉紧连接。作为优选,锚索一采用可回收旋喷扩孔预应力锚索,锚索一的锚固段固定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内,锚索一的自由段依次穿过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和冠梁后通过固定连接块固定在冠梁上;冠梁上靠近基坑一面的上侧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块倾斜放置的斜面。采用上述方案,改善了排桩的受力形式,能防止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顶端在土体的水平力作用下位移过大而造成支护结构整体倾覆;并且提高锚索一与冠梁连接的稳定性,能将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顶部固定的更加牢固。作为优选,锚索二采用可回收旋喷扩孔预应力锚索,锚索二的锚固段固定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内,锚索二的自由段依次穿过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高压旋喷桩以及纵向结构件后与纵向结构件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改善了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的受力形式,能防止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顶端在土体的水平力作用下位移过大而造成支护结构整体倾覆。作为优选,锚索一和锚索二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采用上述方案,进一步改善了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的受力形式,使得锚索一和锚索二对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形成的支护的作用力更加的均匀,从而提高支护结构稳定性。作为优选,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内间隔插入若干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与钢管桩对应设置。采用上述方案,提高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刚度。作为优选,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内间隔插入若干H型钢,H型钢与钢管桩对应设置。采用上述方案,提高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在设计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还能对H型钢进行拆除回收,降低成本。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将钢管桩与高压旋喷桩设为间隔咬合,并在钢管桩靠近基坑的一侧和远离基坑的一侧分别设置水泥土搅拌桩和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通过锚索一和锚索二对钢管桩和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适用于高水位、地下水丰富、粉砂土等复杂地质条件的施工环境,止水效果好,安全可靠;还可以对高压旋喷桩进行一定的限制,最大限度避免高压旋喷桩喷出的水泥浆对周围造成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纵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横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纵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横向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中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纵向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钢管桩;2、高压旋喷桩;3、冠梁;31、斜面;4、水泥土搅拌桩;5、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6、锚索一;7、固定连接块;8、纵向结构件;9、锚索二;10、预应力管桩;11、H型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A1一侧的若干根依次均匀间隔直线排列的钢管桩1,钢管桩1的直径为600mm,相邻钢管桩1之间的中心设有高压旋喷桩2,高压旋喷桩2的直径为1000mm且与钢管桩1相互咬合形成具有挡土止水效果的一字排列结构,钢管桩1与高压旋喷桩2的顶端平齐并通过冠梁3进行连接。位于钢管桩1靠近基坑A1的一侧设有水泥土搅拌桩4,水泥搅拌桩4采用直径为850mm的三轴水泥土搅拌桩,连续排列形成止水帷幕,在基坑A1内挖坑时,水泥土搅拌桩4在基坑A1基底以上的部分可随挖随凿。位于钢管桩1远离基坑A1的一侧设有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成墙连续、表面平整、厚度一致、墙体均匀性好、防渗性能好、造成的环境污染小、施工安全,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的厚度小于水泥土搅拌桩4的直径为700mm。水泥土搅拌桩4底端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底端平齐,钢管桩1底端深于水泥土搅拌桩4的底端以及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的底端。冠梁3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A1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一6拉紧连接,锚索一6采用可回收旋喷扩孔预应力锚索,锚索一6的倾角为20°,锚索一6的锚固段固定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A1一侧的土层内,锚索一6的自由段依次穿过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和冠梁3后通过固定连接块7固定在冠梁3上,冠梁3上靠近基坑A1一面的上侧设有用于与固定块连接块7倾斜平稳放置的斜面31。在高压旋喷桩2上靠近基坑A1的一侧位于冠梁3下方设有纵向结构件8,纵向结构件8上间隔设有多个锚索固定位置,纵向结构件8采用型钢与高压旋喷桩2垂直设置且抵于高压旋喷桩2靠近基坑A1的一侧,纵向结构件8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A1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二9拉紧连接,锚索二9采用可回收旋喷扩孔预应力锚索,锚索二9的倾角为20°,锚索二9的锚固段固定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A1一侧的土层内,锚索二9的自由段依次穿过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高压旋喷桩2以及纵向结构件8后与纵向结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坑一侧若干根依次沿着直线间隔排列的钢管桩(1),相邻钢管桩(1)之间设有高压旋喷桩(2),高压旋喷桩(2)与相邻钢管桩(1)相互咬合,钢管桩(1)和高压旋喷桩(2)顶端平齐并通过冠梁(3)连接,位于钢管桩(1)靠近基坑的一侧设有水泥土搅拌桩(4),水泥土搅拌桩(4)连续排列形成止水帷幕,位于钢管桩(1)远离基坑的一侧设有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冠梁(3)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一(6)拉紧连接,高压旋喷桩(2)靠近基坑的一侧位于冠梁(3)下方设有纵向结构件(8),纵向结构件(8)抵于高压旋喷桩(2)靠近基坑的一侧,纵向结构件(8)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二(9)拉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坑一侧若干根依次沿着直线间隔排列的钢管桩(1),相邻钢管桩(1)之间设有高压旋喷桩(2),高压旋喷桩(2)与相邻钢管桩(1)相互咬合,钢管桩(1)和高压旋喷桩(2)顶端平齐并通过冠梁(3)连接,位于钢管桩(1)靠近基坑的一侧设有水泥土搅拌桩(4),水泥土搅拌桩(4)连续排列形成止水帷幕,位于钢管桩(1)远离基坑的一侧设有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冠梁(3)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一(6)拉紧连接,高压旋喷桩(2)靠近基坑的一侧位于冠梁(3)下方设有纵向结构件(8),纵向结构件(8)抵于高压旋喷桩(2)靠近基坑的一侧,纵向结构件(8)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通过锚索二(9)拉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锚索一(6)采用可回收旋喷扩孔预应力锚索,锚索一(6)的锚固段固定于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5)远离基坑一侧的土层内,锚索一(6)的自由段依次穿过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江,张俊杰,张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