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7481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该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苯丙乳液:22‑25份,钛白粉:10‑15份;高岭土:8‑10份;重钙:20‑25份;有机抗菌剂:1‑1.5份;防霉剂:0.5‑1.0份;无机抗菌剂:0.8‑1.2份;防冻剂:1‑5份;消泡剂:0.3‑0.5份;润湿剂:0.2‑0.4份;分散剂:0.5‑1份;增稠剂:0.3‑0.6份;成膜助剂:1‑3份;去离子水:35‑40份。

An antibacterial and mildew resistant interior wall coating for building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涂料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室内环境卫生问题也随之变得日益显著。对于抗菌防霉内墙涂料来说,一方面可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有效减少细菌、霉菌、虫卵的滋生与繁殖,达到净化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抗菌防霉涂料大多采用有机抗菌防霉剂作为主要功能助剂,但是该类抗菌防霉助剂的缺点是:有效期短,化学稳定性差,抗菌广谱活性差,易使菌类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并且VOC挥发严重,容易污染环境;进而限制了其在室内装修领域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细菌的滋生,减少VOC和甲醛挥发,改善室内环境的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一种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特点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上述配方中,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复配的协同杀菌作用,有机抗菌剂本身具有抗菌性,而自制的无机抗菌剂中高氧化态的银离子一旦与细菌接触,会导致其细胞壁、细胞膜的破坏,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降低细菌活性,阻止其分裂增殖,进而增强涂料抗菌性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减少有机抗菌剂的添加量,降低VOC和甲醛挥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有机抗菌剂为1份,防霉剂为0.5份,无机抗菌剂为1份时,抗菌防霉效果最佳。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钛白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高岭土和重钙的平均粒径为1000目。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有机抗菌剂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稳定性好,可有效抑制细菌在涂层中的滋生;所述防霉剂为丁氨基甲酸3-碘代-2-丙炔基酯,对霉菌具有较强针对性,且具有杀菌光谱性。同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机抗菌剂为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银溶液:(1)、配制AgNO3溶液(优选的配制浓度为0.2mol/L);(2)、将粘度等级为K3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步骤(1)得到的AgNO3溶液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在恒温50~70℃(优选70℃)水浴锅中磁力搅拌反应30~40分钟(优选40分钟),取出溶液,常温下静置20~60分钟后,得到的溶液置于转速为7000~8000r/min(优选8000r/min)的离心机中,室温下离心,去除上清液,再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几次(优选3次),得到粒径为10~40nm的纳米银溶液。该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的特点。进一步,所述的防冻剂优选为丙二醇。也进一步,所述的增稠剂为纤维素醚、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为纤维素醚。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述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方量将分散剂、润湿剂、1/2的消泡剂、防冻剂、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以及防霉剂加入去离子水中,在300~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10min充分混合;(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配方量的钛白粉、高岭土和重钙,在1000~2000r/min的转速下分散30~40min得到混合体系;(3)、在300~600r/min转速下,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体系中加入适量消泡剂,减少搅拌过程产生的气泡;(4)、保持300~600r/min的转速,向步骤(3)得到的混合体系中依次加入配方量的苯丙乳液、剩余的消泡剂、成膜助剂和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停止搅拌,静置,过滤,得到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上述方法中,最终得到的水性涂料混合物细度为50~70μm,粘度为9000~12000mPa·s,且分散均匀无气泡。其中,步骤(2)中转速在1500r/min下搅拌30min,在步骤(4)前进行步骤(3)操作,可得到分散均匀、无气泡的水性混合物,其细度为60μm,粘度为9000mPa·s时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述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在新建以及既有建筑室内装修中的应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传统有机抗菌剂涂料配方的基础上加入自制的无机纳米银溶液,利用银离子的抗菌抑菌性能增强涂料的抗菌性,抗细菌性能达99.9%;加入有机防霉剂达到防霉的目的,抗霉菌性能为0级。由此形成的以有机/无机复配抗菌剂与防霉剂共同作用的新型抗菌防霉内墙涂料,达到了最佳的防霉抗菌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1)、纳米银溶液制备:a.配制浓度为0.2mol/L的AgNO3溶液;b.将6.7950g聚乙烯吡咯烷酮(粘度等级为K30)加到步骤a得到的AgNO3溶液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在恒温70℃水浴锅中磁力搅拌反应40分钟,取出溶液,常温下静置20分钟后,得到的溶液置于转速为8000r/min的离心机中,室温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再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3次,得到粒径为10~15nm的纳米银溶液。(2)、抗菌防霉涂料的制备:a.按照配方量将0.5份分散剂、0.2份润湿剂、0.2份消泡剂、1份防冻剂、1份有机抗菌剂、1份无机抗菌剂以及0.5份防霉剂等助剂加入35份去离子水中,在300~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5min得到充分混合;b.向步a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10份钛白粉、8份高岭土和20份重钙,在1000~2000r/min的转速下分散40min得到混合体系;c.在300~600r/min转速下,向步骤b得到的混合体系中加入0.1份消泡剂,减少搅拌过程产生的气泡;d.保持300~600r/min的转速,向步骤c得到的混合体系中依次加入22份苯丙乳液、0.2份消泡剂、1份成膜助剂和0.3份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停止搅拌,静置,过滤,得到抗菌防霉涂料。实施例2:(1)、纳米银溶液制备:a.配制浓度为0.2mol/L的AgNO3溶液;b.将6.7950g聚乙烯吡咯烷酮(粘度等级为K30)加到步骤a得到的AgNO3溶液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在恒温60℃水浴锅中磁力搅拌反应40分钟,取出溶液,常温下静置40分钟后,得到的溶液置于转速为8000r/min的离心机中,室温下离心10min,去除上清液,再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3次,得到粒径为20~25nm的纳米银溶液。(2)、抗菌防霉涂料的制备:a.按照配方量将0.5份分散剂、0.2份润湿剂、0.2份消泡剂、1份防冻剂、1.2份有机抗菌剂、1份无机抗菌剂以及0.6份防霉剂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抗菌剂为1份,防霉剂为0.5份,无机抗菌剂为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白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所述的防冻剂为丙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岭土和重钙的平均粒径为10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抗菌剂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所述防霉剂为丁氨基甲酸3-碘代-2-丙炔基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菌防霉内墙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抗菌剂为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银溶液:
(1)、配制AgNO3溶液;
(2)、将粘度等级为K3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步骤(1)得到的AgNO3溶液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在恒温50~70℃水浴锅中磁力搅拌反应30~40分钟,取出溶液,常温下静置20~60分钟后,得到的溶液置于转速为7000~8000r/min的离心机中,室温下离心,去除上清液,再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多次,得到粒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秀秀夏文丽仲小亮宋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