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79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包括粉碎装置、加热烘干装置、混料筒和输送装置,所述加热烘干装置是由支撑板、点火器、火焰防护管和加热烘干筒构成,所述混料筒的顶端设置有净化装置,所述混料筒的一侧设置有再生剂进料管,所述输送装置是由传送带二和接料桶构成。有益效果:能够集干燥、加料与搅拌于一体,能同时实现新料加热、烘干并与旧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剂搅拌工序,形成级配良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结构紧凑、热效率高、拌和均匀、废旧料利用率高等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更主要的是在旧料加热过程中避免了明火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沥青成分的老化,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

A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waste aspha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
本技术涉及沥青再生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
技术介绍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沥青路面现已进入大、中修期,全国每年约有10%左右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可再生的沥青混合料预计每年将达到12000万吨,并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因此,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对节约资源、降低建设成本、保持生态环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最主要的方式是厂拌热再生,具体是将翻挖的旧沥青混合料集中到再生拌和厂,根据需要进行破碎筛分预处理,再掺入一定比例的新骨料、新沥青、再生剂等,用厂拌热再生设备进行加热拌和后,运至施工现场,热铺成为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但是不能够实现干燥、加料与搅拌于一体,不能同时实现新料加热、烘干并与旧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剂搅拌工序。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包括粉碎装置、加热烘干装置、混料筒和输送装置,所述加热烘干装置是由支撑板、点火器、火焰防护管和加热烘干筒构成,所述加热烘干筒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顶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旧沥青进料斗和新沥青进料斗,所述旧沥青进料斗与所述粉碎装置之间通过传送带一相配合连接,所述混料筒的顶端设置有净化装置,所述混料筒的一侧设置有再生剂进料管,所述混料筒的一侧与所述加热烘干筒的一端连接,所述混料筒的底端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输送装置是由传送带二和接料桶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三组粉碎辊。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烘干筒的一端设置有封板,所述加热烘干筒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斜板。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芯体,所述净化装置与所述混料筒的顶端通过排气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烘干筒和所述混料筒的外侧分别均设置有隔热套。进一步的,所述混料筒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是由电机、搅拌筒和搅拌桨构成,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排气管的顶端,所述搅拌桨位于所述搅拌筒的内部并与所述电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所述排气管之间设置有缓冲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集干燥、加料与搅拌于一体,能同时实现新料加热、烘干并与旧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剂搅拌工序,形成级配良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结构紧凑、热效率高、拌和均匀、废旧料利用率高等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更主要的是在旧料加热过程中避免了明火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沥青成分的老化,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的搅拌装置俯视图。图中:1、粉碎装置;2、加热烘干装置;3、混料筒;4、输送装置;5、支撑板;6、点火器;7、火焰防护管;8、加热烘干筒;9、进料斗;10、旧沥青进料斗;11、新沥青进料斗;12、传送带一;13、净化装置;14、再生剂进料管;15、排料口;16、电磁阀;17、传送带二;18、接料桶;19、粉碎辊;20、封板;21、斜板;22、芯体;23、排气管;24、隔热套;25、搅拌装置;26、电机;27、搅拌筒;28、搅拌桨;29、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包括粉碎装置1、加热烘干装置2、混料筒3和输送装置4,所述加热烘干装置2是由支撑板5、点火器6、火焰防护管7和加热烘干筒8构成,所述加热烘干筒8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斗9,所述进料斗9的顶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旧沥青进料斗10和新沥青进料斗11,所述旧沥青进料斗10与所述粉碎装置1之间通过传送带一12相配合连接,所述混料筒3的顶端设置有净化装置13,所述混料筒3的一侧设置有再生剂进料管14,所述混料筒3的一侧与所述加热烘干筒8的一端连接,所述混料筒3的底端设置有排料口15,所述排料口15上设置有电磁阀16,所述输送装置4是由传送带二17和接料桶18构成。下面具体说一下电磁阀16和火焰防护管7的具体设置和作用。如图1所示,电磁阀16位于排料口15上,从而能够定量放料,火焰防护管7位于加热烘干筒8的内部,从而能够阻隔火焰与沥青直接接触而影响沥青的老化。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集干燥、加料与搅拌于一体,能同时实现新料加热、烘干并与旧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剂搅拌工序,形成级配良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结构紧凑、热效率高、拌和均匀、废旧料利用率高等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更主要的是在旧料加热过程中避免了明火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沥青成分的老化,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所述粉碎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三组粉碎辊19,所述加热烘干筒8的一端设置有封板20,所述加热烘干筒8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斜板21,所述净化装置13的内部设置有芯体22,所述净化装置13与所述混料筒3的顶端通过排气管23连接,所述加热烘干筒8和所述混料筒3的外侧分别均设置有隔热套24,所述混料筒3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25,所述搅拌装置25是由电机26、搅拌筒27和搅拌桨28构成,所述电机26位于所述排气管23的顶端,所述搅拌桨28位于所述搅拌筒27的内部并与所述电机26连接,所述电机26与所述排气管23之间设置有缓冲垫29。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加热烘干筒8的一端设置有封板20,所述加热烘干筒8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斜板21,所述加热烘干筒8和所述混料筒3的外侧分别均设置有隔热套24,所述混料筒3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25,对于封板20、斜板21、隔热套24和搅拌装置25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旧沥青通过粉碎装置1进行粉碎,粉碎后的旧沥青通过传送带一12传送至旧沥青进料斗10的内部,进而进入到进料斗9和加热烘干装置2的内部,新沥青通过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碎装置(1)、加热烘干装置(2)、混料筒(3)和输送装置(4),所述加热烘干装置(2)是由支撑板(5)、点火器(6)、火焰防护管(7)和加热烘干筒(8)构成,所述加热烘干筒(8)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斗(9),所述进料斗(9)的顶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旧沥青进料斗(10)和新沥青进料斗(11),所述旧沥青进料斗(10)与所述粉碎装置(1)之间通过传送带一(12)相配合连接,所述混料筒(3)的顶端设置有净化装置(13),所述混料筒(3)的一侧设置有再生剂进料管(14),所述混料筒(3)的一侧与所述加热烘干筒(8)的一端连接,所述混料筒(3)的底端设置有排料口(15),所述排料口(15)上设置有电磁阀(16),所述输送装置(4)是由传送带二(17)和接料桶(18)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粉碎装置(1)、加热烘干装置(2)、混料筒(3)和输送装置(4),所述加热烘干装置(2)是由支撑板(5)、点火器(6)、火焰防护管(7)和加热烘干筒(8)构成,所述加热烘干筒(8)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斗(9),所述进料斗(9)的顶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旧沥青进料斗(10)和新沥青进料斗(11),所述旧沥青进料斗(10)与所述粉碎装置(1)之间通过传送带一(12)相配合连接,所述混料筒(3)的顶端设置有净化装置(13),所述混料筒(3)的一侧设置有再生剂进料管(14),所述混料筒(3)的一侧与所述加热烘干筒(8)的一端连接,所述混料筒(3)的底端设置有排料口(15),所述排料口(15)上设置有电磁阀(16),所述输送装置(4)是由传送带二(17)和接料桶(18)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三组粉碎辊(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莹莹汪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