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腈纶生产装置,该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上油槽内具有油剂,上油槽用于对丝束进行上油处理,上油槽具有油路出口;接油槽,与上油槽的油路出口连通,接油槽具有放置腔;除沫装置,设置在放置腔内,且位于油路出口的下方,除沫装置用于消除接油槽内的油剂泡沫。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剂泡沫多的问题。
Acrylic produc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腈纶生产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产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腈纶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和接油槽,上油槽内具有油剂,上油槽用于对丝束进行上油处理。其中,上油槽具有油路出口,接油槽与油路出口连通,以使上油槽溢出的油剂可通过油路出口溢流到接油槽内。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上油槽的油路出口与接油槽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当上油槽内的油剂从油路出口溢流到接油槽时,接油槽内会产生大量的油剂泡沫,产生的油剂泡沫会从接油槽内溢流到地面,既会对工作环境和环保产生影响,又会对装置的轴承和气缸等部件造成腐蚀。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腈纶生产装置存在油剂泡沫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腈纶生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剂泡沫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腈纶生产装置,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上油槽内具有油剂,上油槽用于对丝束进行上油处理,上油槽具有油路出口;接油槽,与上油槽的油路出口连通,接油槽具有放置腔;除沫装置,设置在放置腔内,且位于油路出口的下方,除沫装置用于消除接油槽内的油剂泡沫。进一步地,除沫装置包括:壳体;多个除沫单元,多个除沫单元顺次设置在壳体上,以对油剂泡沫进行消除。进一步地,除沫装置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层除沫单元、中层除沫单元和下层除沫单元。进一步地,上层除沫单元部分设置在壳体内,上层除沫单元具有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对应上油槽的油路出口设置。进一步地,上层除沫单元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两个侧板,第一面板的一端与第二面板的一端连接,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相对设置,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两侧,每个侧板均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连接,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两个侧板相配合以围成开口结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为网状结构。进一步地,上层除沫单元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接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中层除沫单元倾斜设置在壳体内,中层除沫单元为网状结构。进一步地,中层除沫单元包括第一除沫层和第二除沫层,第一除沫层和第二除沫层均为网状结构,第一除沫层设置在第二除沫层上方,第一除沫层对应上层除沫单元的位置设置有缺口,上层除沫单元的底部穿设在缺口内。进一步地,除沫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壁上,且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二限位件的上方,第一除沫层和第二除沫层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除沫层的第一端和第二除沫层的第一端均与壳体的其中一个侧壁抵接,第一除沫层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件抵接,第二除沫层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件抵接。进一步地,下层除沫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下层除沫单元为网状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接油槽以及除沫装置。通过将除沫装置设置在接油槽的放置腔内,并将除沫装置设置在上油槽的油路出口的下方,当上油槽内的油剂从油路出口溢流到接油槽时,可利用除沫装置对油剂内的泡沫进行消除,进而减少装置内的油剂泡沫。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腈纶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上层除沫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上层除沫单元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中层除沫单元与壳体的装配图;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除沫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4中的第二除沫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与壳体的装配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上油槽;11、丝束;20、接油槽;30、除沫装置;31、壳体;32、上层除沫单元;321、开口结构;322、第一面板;323、第二面板;324、侧板;325、连接结构;33、中层除沫单元;331、第一除沫层;332、第二除沫层;333、缺口;34、下层除沫单元;35、第一限位件;36、第二限位件;40、卷曲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腈纶生产装置,该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10、接油槽20以及除沫装置30。其中,上油槽10内具有油剂,当丝束进入上油槽10后,可以利用上油槽10内的油剂对丝束11进行上油处理。具体的,上油槽10具有油路出口,通过将接油槽20与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连通,能够使上油槽10内的油剂通过油路出口从上油槽10溢流到接油槽20内。其中,接油槽20具有放置腔,除沫装置30设置在放置腔内,可以利用除沫装置30消除油剂内的泡沫。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腈纶生产装置,通过将除沫装置30设置在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和接油槽20之间,当上油槽10内的油剂从油路出口溢流到接油槽20时,油剂可以先流经除沫装置30,以利用除沫装置30对油剂内的泡沫进行消除,进而可以消除接油槽20内的油剂泡沫,避免油剂泡沫从接油槽20内溢出,既不会对工作环境和环保产生影响,也不会对装置的轴承和气缸等部件造成腐蚀。具体的,除沫装置30包括壳体31和多个除沫单元,通过将多个除沫单元顺次设置在壳体31上,当油剂流经多个除沫单元时,可以利用多个除沫单元对油剂内的泡沫进行多次消除。在本实施例中,除沫装置30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层除沫单元32、中层除沫单元33和下层除沫单元34。其中,上层除沫单元32部分设置在壳体31内,通过在上层除沫单元32的顶部设置开口结构321,并使开口结构321对应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设置,当油剂从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流出时,油剂可以通过开口结构321流入上层除沫单元32内,以利用上层除沫单元32对油剂进行第一次除沫。具体的,上层除沫单元32位于接油槽20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如此可以利用上层除沫单元32减小油路出口与接油槽20槽底的高度差,从而减小装置内的油剂泡沫。如图2和图3所示,上层除沫单元32包括第一面板322、第二面板323和两个侧板324。其中,第一面板322的底部与第二面板323的底部连接,且第一面板322和第二面板323相对设置,以使第一面板322与第二面板323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通过将两个侧板324分别设置在第一面板322和第二面板323的两侧,并使每个侧板324均与第一面板322和第二面板323连接,可以利用第一面板322、第二面板323和两个侧板324相配合以围成开口结构321。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腈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腈纶生产装置包括:/n上油槽(10),所述上油槽(10)内具有油剂,所述上油槽(10)用于对丝束(11)进行上油处理,所述上油槽(10)具有油路出口;/n接油槽(20),与所述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连通,所述接油槽(20)具有放置腔;/n除沫装置(30),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油路出口的下方,所述除沫装置(30)用于消除所述接油槽(20)内的油剂泡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腈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腈纶生产装置包括:
上油槽(10),所述上油槽(10)内具有油剂,所述上油槽(10)用于对丝束(11)进行上油处理,所述上油槽(10)具有油路出口;
接油槽(20),与所述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连通,所述接油槽(20)具有放置腔;
除沫装置(30),设置在所述放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油路出口的下方,所述除沫装置(30)用于消除所述接油槽(20)内的油剂泡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腈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沫装置(30)包括:
壳体(31);
多个除沫单元,多个所述除沫单元顺次设置在所述壳体(31)上,以对所述油剂泡沫进行消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腈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沫装置(30)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层除沫单元(32)、中层除沫单元(33)和下层除沫单元(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腈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除沫单元(32)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31)内,所述上层除沫单元(32)具有开口结构(321),所述开口结构(321)对应所述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腈纶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除沫单元(32)包括第一面板(322)、第二面板(323)和两个侧板(324),所述第一面板(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32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面板(322)和所述第二面板(323)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侧板(3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322)和所述第二面板(323)的两侧,每个所述侧板(324)均与所述第一面板(322)和所述第二面板(323)连接,所述第一面板(322)、所述第二面板(323)和两个所述侧板(324)相配合以围成所述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忠堂,沈树生,张帆,郑树忠,徐洪斌,李志量,张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