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578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属于水质净化设备领域,包括用于装载固体益生菌剂的投放袋体,所述投放袋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投放袋体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收紧绳,所述投放袋体的外侧套设有缓释袋体;所述缓释袋体包括若干缓释袋层,每层所述缓释袋层上均设有若干个微型孔,且所述缓释袋层上的微型孔的孔径由外向内依次减小。该结构通过具有缓释功能的缓释袋体来装载固体益生菌剂,解决了益生菌剂在水中溶解速度过快的问题,根据孔径大小的不同,可以调节缓释袋体内益生菌剂的释放速度,以适应不同水域的情况,延长益生菌剂在水体中的溶解时间,起到更好的保护环境的作用。

A probiotic deliver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池或水塘等水体中,由于传统的养殖模式导致水质恶化,有害菌滋生,使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受到侵害。为了改善水质,通常会在水体中或饲料中及时补充适宜的益生菌,利用细菌之间的拮抗作用,使有益菌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以优势的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从而平衡水体微生态;并对水体中的有机质进行降解,分解转化有害物质,如NH3、NH4+、NO2-、NO3-、H2S等;同时还具有增强养殖生物免疫能力,维持藻相平衡的作用。在水质净化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益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以及酵母菌等。通过投放适宜的有益菌,不仅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细菌性疾病,增强对疾病与有害物质的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还能够改善水质,构筑、维持了良好的生态水环境,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水产养殖模式中,通常是将益生菌剂通过布袋直接悬挂于水体中,使水透过布袋,将布袋中的益生菌剂溶解后释放到水中。而普通的布袋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会使布袋中的益生菌剂快速溶解,并释放于水体中,作用时效较短;且不能很好的控制释放速度,溶解的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释放量过多,可能会对水中生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该结构通过缓释袋体来装载固体益生菌剂,解决了益生菌剂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过快的问题,袋体本身具有缓释功能,能够调节益生菌剂的释放速度,延长益生菌剂在水体中的溶解时间,起到更好的保护环境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包括用于装载固体益生菌剂的投放袋体,所述投放袋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投放袋体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有收紧绳,所述投放袋体的外侧套设有缓释袋体;所述缓释袋体包括若干缓释袋层,每层所述缓释袋层上均设有若干个微型孔,且所述缓释袋层上的微型孔的孔径由外向内依次减小。进一步,所述缓释袋体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缓释袋层、第二缓释袋层和第三缓释袋层,所述第一缓释袋层上的微型孔的孔径为60~400μm,所述第二缓释袋层上的微型孔的孔径为40~180μm,所述第三缓释袋层上的微型孔的孔径为20~80μm。在此,缓释袋体是由3层缓释袋层粘连固定而成其中,第一缓释袋层为金属丝网层,主要由金属丝或合成纤维丝编制而成,第二缓释袋层为耐浸泡透水布层,其材质为纺织布或无纺布,第三缓释袋层为过滤膜层,其材质为可降解TPU(聚氨酯)塑胶膜,也可以由任意两种材质组合得到缓释袋体,以适应不同水体所需菌剂的释放速度;而投放袋体的材质为针织布或无纺布。进一步,所述投放袋体上靠近所述进料口的外侧对称设有可供收紧绳穿过的线槽,所述收紧绳的数量为2根,且分别从线槽的两端穿出,并绑缚固定于所述进料口的下侧;所述投放袋体的上侧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下端部穿过所述进料口,且通过进料口一侧的收紧绳与所述投放袋体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所述缓释袋体的外侧套接有浮漂圈,所述浮漂圈与所述缓释袋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浮漂圈上设有控制浮漂圈进气与排气的气阀,所述浮漂圈的上侧设有网格浮板,所述网格浮板上对称设有拉环,所述牵引绳靠近所述浮漂圈的一端上对称设有牵引副绳,且通过所述牵引副绳与其对应的拉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绳远离所述浮漂圈的一端上设有扣环组件。进一步,所述投放袋体的进料口的下侧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螺接有单向进料控制器,所述单向进料控制器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更进一步,所述单向进料控制器包括固定座、弧形弹性挡件和限位套管,所述固定座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有漏斗状的落料口、柱形落料腔和喇叭状的落料通道,所述弧形弹性挡件的上端部抵持于所述落料腔的下端部,所述弧形弹性挡件的下端部插接于所述限位套管内,且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限位套管连接。更进一步,所述限位套管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周侧均匀设有若干连接杆,且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落料通道的底部通过连接杆分隔成若干下料孔。更进一步,所述弧形弹性挡件包括弧形抵持部和柱形连接部,所述柱形连接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弧形抵持部下侧的方形凹槽内,且与所述弧形抵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位于所述限位套管内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套管的上端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尺寸。更进一步,所述弧形抵持部下侧的方形凹槽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套管的外径尺寸;所述弧形抵持部下侧的方形凹槽的内侧壁上对称设有弧形凸块,所述限位套管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凸块相适配的弧形凸条,所述弧形抵持部的上端设有螺帽。进一步,还包括投放固定机构,所述投放固定机构包括用于连接若干投放袋体的连接绳以及位于所述连接绳两端的立杆,每根所述立杆的一侧均设有与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的卷绳器,每个所述卷绳器均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绳的卷绳腔体以及用于卷收所述连接绳的卷绳轴,所述卷绳轴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卷绳腔体内,且与所述卷绳腔体可转动连接,所述卷绳轴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卷绳腔体,且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齿轮组或者联轴器与所述卷绳轴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该结构通过具有缓释功能的缓释袋体来装载固体益生菌剂,解决了益生菌剂在水中溶解速度过快的问题,袋体本身具有缓释的功能,能够调节益生菌剂的释放速度,延长益生菌剂在水体中的溶解时间,起到更好的保护环境的作用。缓释袋体通过多层缓释袋层来延缓水与益生菌剂的相互渗透,且其上的微型孔的孔径由外向内依次减小,有助于延缓益生菌剂与水的混合液透过的速度,且通过投放袋体将益生菌剂与缓释袋体隔离,能够防止益生菌剂对缓释袋层上的微型孔造成堵塞,影响缓释袋体的缓慢释放作用。另外,缓释袋体由外向内的各层的孔径依次减小,起到逐渐过滤不同颗粒大小物质的作用,还能方便袋体内的益生菌剂过滤渗透出来,并缓慢从各层的孔中通过,并释放到水体内;根据袋体内的孔径大小可以调节缓释袋体内益生菌剂的释放速度,以适应不同水域的情况。该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能够有效改善水质,安全、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缓释袋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投放袋体与牵引绳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扣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单向进料控制器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弧形弹性挡件、限位套管与下压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减速电机与卷绳器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包括用于装载固体益生菌剂的投放袋体(1),所述投放袋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1),所述投放袋体(1)靠近所述进料口(11)的一侧设有收紧绳(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袋体(1)的外侧套设有缓释袋体(2);所述缓释袋体(2)包括若干缓释袋层(21),每层所述缓释袋层(21)上均设有若干个微型孔,且所述缓释袋层(21)上的微型孔的孔径由外向内依次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包括用于装载固体益生菌剂的投放袋体(1),所述投放袋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1),所述投放袋体(1)靠近所述进料口(11)的一侧设有收紧绳(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袋体(1)的外侧套设有缓释袋体(2);所述缓释袋体(2)包括若干缓释袋层(21),每层所述缓释袋层(21)上均设有若干个微型孔,且所述缓释袋层(21)上的微型孔的孔径由外向内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袋体(2)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缓释袋层(211)、第二缓释袋层(212)和第三缓释袋层(213),所述第一缓释袋层(211)上的微型孔的孔径为60~400μm,所述第二缓释袋层(212)上的微型孔的孔径为40~180μm,所述第三缓释袋层(213)上的微型孔的孔径为20~8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袋体(1)上靠近所述进料口(11)的外侧对称设有可供收紧绳(12)穿过的线槽(13),所述收紧绳(12)的数量为2根,且分别从线槽(13)的两端穿出,并绑缚固定于所述进料口(11)的下侧;所述投放袋体(1)的上侧设有牵引绳(3),所述牵引绳(3)的下端部穿过所述进料口(11),且通过进料口(11)一侧的收紧绳(12)与所述投放袋体(1)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袋体(2)的外侧套接有浮漂圈(4),所述浮漂圈(4)与所述缓释袋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浮漂圈(4)上设有控制浮漂圈(4)进气与排气的气阀(41),所述浮漂圈(4)的上侧设有网格浮板(42),所述网格浮板(42)上对称设有拉环(43),所述牵引绳(3)靠近所述浮漂圈(4)的一端上对称设有牵引副绳(31),且通过所述牵引副绳(31)与其对应的拉环(43)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绳(3)远离所述浮漂圈(4)的一端上设有扣环组件(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袋体(1)的进料口(11)的下侧设有进料管(14),所述进料管(14)上螺接有单向进料控制器(5),所述单向进料控制器(5)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圈(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益生菌剂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料控制器(5)包括固定座(52)、弧形弹性挡件(53)和限位套管(5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同慧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百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