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456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底座的顶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若干个U形框,所述U形框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开设有与U形框顶端相通的第一滑槽,所述U形框的内腔插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左右两侧顶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的内腔插接的固定机构,所述矩形块的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导纱孔。该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在导纱孔损坏时,无需将导纱器整体进行更换,降低维修成本,避免造成浪费,而且拆卸操作步骤较少,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A yarn guide for textile machinery easy to disman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
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
技术介绍
导纱器yarncarrier是引导纱线准确地垫放到织针上的成圈机件,因针织机的种类不同而异,舌针圆纬机上的导纱器,又称钢梭子,其作用一是通过它上面的导纱孔将纱线准确地垫放到织针上,二是严格控制针舌的运动,防止退圈后呈自由状态的针舌关闭针口,以保证编织的顺利进行,横机上的导纱器,它随三角座沿针床往复移动,将纱线垫到相应的织针上,圆袜机上的导纱器,根据编织需要进入下降或退出上抬工作,经编机导纱针,根据编织需要在针间摆动或在针前、针后横移,将纱线准确地垫到织针上;目前现有的纺织机械中的导纱器内开设有多个导纱孔,进而一次性纺织大量纱线,纺织机械带动纱线穿过导纱孔并在导纱孔内长期拉拽,容易导致导纱孔磨损,需要进行更换维修,由于导纱孔与导纱器固定连接,因此需要将导纱器整体进行更换,进而造成维修成本高,并造成浪费,而且对导纱器的更换较为麻烦,拆卸操作较为复杂,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底座的顶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若干个U形框,所述U形框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开设有与U形框顶端相通的第一滑槽,所述U形框的内腔插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左右两侧顶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的内腔插接的固定机构,所述矩形块的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导纱孔;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槽、第二滑块、方形板、第一弹簧、矩形通孔、圆柱块、U形板、矩形杆和盲孔;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底端插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腔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端设置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后侧卡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的内壁后侧底端卡接,所述方形板的左端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的内腔顶端沿左右方向插接有圆柱块,所述圆柱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与U形板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焊接,所述U形板的顶端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方形板的前侧设置有矩形杆,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前侧与矩形杆的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盲孔,所述矩形杆的前端延伸出第一滑块的外壁前侧并与盲孔的内腔插接。优选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T形杆、第二弹簧、第三滑槽、方形块、连杆和第三滑块。所述T形杆的底端与U形板的顶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所述T形杆延伸出第一滑块的上表面,所述T形杆的外壁顶端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T形杆的顶部下表面和第一滑块的顶端螺钉连接,所述T形杆的前侧底端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内腔前侧底端设置有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后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后侧设置有与第三滑槽内腔底端插接的第三滑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为燕尾槽形,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内腔适配插接。优选的,所述矩形通孔内腔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U形板的底端距第一滑块的内腔底端间距大于长度第三滑槽内腔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槽的内腔上下两端均为“V”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通过T形杆带动第三滑槽向下移动并挤压第二弹簧,第三滑槽的内腔沿第三滑块外壁向下滑动,以使第三滑块沿第三滑槽的内腔滑动至其V字形处,第二弹簧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推动T形杆向上移动,促使第三滑槽的内腔上方V字形处内壁与第三滑块的外壁卡接,以对当前位置上的T形杆进行固定,并通过T形杆使U形板带动圆柱块向下移动,促使矩形通孔的内腔沿圆柱块的外壁向后侧移动,方形板带动矩形杆向后侧移动并使其与盲孔的内腔脱离插接,进而解除对第一滑块的固定,工作人员可向上拉出矩形块进而完成拆卸,从而在导纱孔损坏时,无需将导纱器整体进行更换,降低维修成本,避免造成浪费,而且拆卸操作步骤较少,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T形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侧板,3、U形框,4、第一滑槽,5、矩形块,6、导纱孔,7、第一滑块,8、第二滑槽,9、第二滑块,10、方形板,11、第一弹簧,12、矩形通孔,13、圆柱块,14、U形板,15、矩形杆,16、盲孔,17、T形杆,18、第二弹簧,19、第三滑槽,20、方形块,21、连杆,22、第三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2,工作人员可使用螺栓将侧板2对装置进行固定使其安装在纺织机内,底座1的顶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若干个U形框3,U形框3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开设有与U形框3顶端相通的第一滑槽4,U形框3的内腔插接有矩形块5,矩形块5的左右两侧顶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4的内腔插接的固定机构,矩形块5的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导纱孔6,导纱孔6的内腔设置有橡胶垫以避免在对纺线拉拽使造成纺线磨损;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滑块7、第二滑槽8、第二滑块9、方形板10、第一弹簧11、矩形通孔12、圆柱块13、U形板14、矩形杆15和盲孔16;第一滑槽4的内腔底端插接有第一滑块7,第一滑块7的内腔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8,第二滑槽8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9,第二滑块9在第二滑槽8的内腔前后滑动,以对方形板10进行限位,第二滑块9的顶端设置有方形板10,方形板10的后侧卡接有第一弹簧11的一端,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7的内壁后侧底端卡接,第一弹簧11为压缩弹簧,弹性系数为16N/CM,第一弹簧11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方形板10的左端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矩形通孔12,矩形通孔12的内腔顶端沿左右方向插接有圆柱块13,圆柱块1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U形板14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焊接,U形板14的顶端设置有按压机构,方形板10的前侧设置有矩形杆15,第一滑槽4的内腔前侧与矩形杆15的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盲孔16,矩形杆15的前端延伸出第一滑块7的外壁前侧并与盲孔16的内腔插接,U形板14可带动圆柱块13向下移动,促使矩形通孔12的内腔沿圆柱块13的外壁向后侧移动,方形板10带动矩形杆15向后侧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11,并使矩形杆15与盲孔16的内腔脱离插接,进而可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2),所述底座(1)的顶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若干个U形框(3),所述U形框(3)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开设有与U形框(3)顶端相通的第一滑槽(4),所述U形框(3)的内腔插接有矩形块(5),所述矩形块(5)的左右两侧顶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4)的内腔插接的固定机构,所述矩形块(5)的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导纱孔(6);/n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滑块(7)、第二滑槽(8)、第二滑块(9)、方形板(10)、第一弹簧(11)、矩形通孔(12)、圆柱块(13)、U形板(14)、矩形杆(15)和盲孔(16);/n所述第一滑槽(4)的内腔底端插接有第一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7)的内腔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8),所述第二滑槽(8)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9),所述第二滑块(9)的顶端设置有方形板(10),所述方形板(10)的后侧卡接有第一弹簧(11)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7)的内壁后侧底端卡接,所述方形板(10)的左端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矩形通孔(12),所述矩形通孔(12)的内腔顶端沿左右方向插接有圆柱块(13),所述圆柱块(1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U形板(14)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焊接,所述U形板(14)的顶端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方形板(10)的前侧设置有矩形杆(15),所述第一滑槽(4)的内腔前侧与矩形杆(15)的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盲孔(16),所述矩形杆(15)的前端延伸出第一滑块(7)的外壁前侧并与盲孔(16)的内腔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纺织机械用导纱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2),所述底座(1)的顶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若干个U形框(3),所述U形框(3)的内腔左右两侧顶端均开设有与U形框(3)顶端相通的第一滑槽(4),所述U形框(3)的内腔插接有矩形块(5),所述矩形块(5)的左右两侧顶端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4)的内腔插接的固定机构,所述矩形块(5)的前侧中心位置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导纱孔(6);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滑块(7)、第二滑槽(8)、第二滑块(9)、方形板(10)、第一弹簧(11)、矩形通孔(12)、圆柱块(13)、U形板(14)、矩形杆(15)和盲孔(16);
所述第一滑槽(4)的内腔底端插接有第一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7)的内腔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8),所述第二滑槽(8)的内腔前侧插接有第二滑块(9),所述第二滑块(9)的顶端设置有方形板(10),所述方形板(10)的后侧卡接有第一弹簧(11)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7)的内壁后侧底端卡接,所述方形板(10)的左端设置有左右贯通的矩形通孔(12),所述矩形通孔(12)的内腔顶端沿左右方向插接有圆柱块(13),所述圆柱块(1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U形板(14)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焊接,所述U形板(14)的顶端设置有按压机构,所述方形板(10)的前侧设置有矩形杆(15),所述第一滑槽(4)的内腔前侧与矩形杆(15)的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盲孔(16),所述矩形杆(15)的前端延伸出第一滑块(7)的外壁前侧并与盲孔(1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培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惠风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