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4430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本装置设置在多层住宅建筑居民楼道里面,包括每一层楼道梯段背面的工字型连续滑轨、楼道底端和每一层入户平台楼梯扶手拐角处的显示操作系统以及载人升降系统,由工字型连续滑轨和载人升降系统实现人员的上下楼,由显示操作系统显示及控制载人升降系统所处的楼层。该装置即不占楼房外部空间,也不需加宽楼道或影响楼道行走空间,利用楼梯扶手空隙及楼道梯段背面,采用电动控制,操作简单,不用体力,老少皆宜,适合各类人群,如果要运送较重的货物或家具家电,仅需取下载人网兜,换上绑扎重物的绳索即可。

A concave slide rail type corridor l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楼道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年龄的增大,原来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就显得有些遗憾,特别是对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是太好、行动不方便的人来说,上下楼梯就成为了较困难的事,想换成电梯房吧,一方面房价太高,另一方面年龄较大觉得没必要,而且老房子住着也习惯,绝大部分房子也没到使用年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国家出台了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的方案,让不少人欢欣鼓舞,但加装电梯,不是每栋楼都可以安装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需单元楼的每户业主都同意才能实施;楼栋前面须有足够的空间;加装电梯影响了车辆出入车库;加装电梯影响了小区整体美观;加装电梯不能直接到达入户平台;加装电梯价格不菲;加装电梯后每年的维护、安全检修费用高昂等等。由此,本人提出一种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设置在多层住宅建筑居民楼道里面,包括每一层楼道梯段背面的工字型连续滑轨、楼道底端和每一层入户平台楼梯扶手拐角处的显示操作系统以及载人升降系统,由工字型连续滑轨和载人升降系统实现人员的上下楼,由显示操作系统显示及控制载人升降系统所处的楼层。工字型连续滑轨固定在楼道梯段背面靠近楼梯扶手的一侧,由滑轨顶板、滑轨底板、滑轨侧板、滑轨端板、滑轨固定螺栓组成,滑轨底板较滑轨顶板宽,滑轨底板两侧由滑轨固定螺栓固定在楼道梯段背面,滑轨顶板中间开口,滑轨侧板为内凹的弧形,由此形成中空的工字型连续滑轨,空腔上部运行载人升降系统的钢索,空腔下部布置显示操作系统的控制电路,空腔外侧为载人升降系统的滑行轨道,滑轨端板宽度和滑轨顶板宽度一致,滑轨端板高度和滑轨侧板高度一致。显示操作系统由感应片、控制电路、支撑杆、显示屏组成,感应片设置在工字型连续滑轨的滑轨侧板内侧底端,控制电路设置在工字型连续滑轨的空腔下部,支撑杆由滑轨底板水平延伸至楼梯扶手外再向上竖直延伸到方便操作的高度,显示屏上设置上楼、下楼、暂停、空载、满载、楼层数的显示操作按钮。载人升降系统由两轮运载车、多次转向杆、载人网兜、钢索、驱动系统组成,两轮运载车由滑动轮、轴承、车架组成,多次转向杆固定在两轮运载车的车架上,第一段垂直杆端头伸入车架位于工字型连续滑轨的空腔上部,另一头伸出车架位于滑轨顶板之上,再水平伸出楼道梯段至楼梯扶手中间,再从两扶手中间竖直向上伸到一定高度,然后向着墙壁水平伸出一定宽度后设置挂钩,载人网兜活动地置于挂钩上,驱动系统由钢索轴承和驱动电机组成,设置在顶楼的楼道梯段背面,钢索一端固定在多次转向杆第一段垂直杆的端头,另一端和驱动系统连在一起,正向驱动钢索即由两轮运载车带着载人网兜上楼,反向驱动钢索即由两轮运载车带着载人网兜下楼。本专利技术专利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设置在楼道内,不占楼房外部空间;2)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利用楼梯扶手空隙及梯道梯段背面,不需加宽楼道,也不影响楼道行走空间;3)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采用电动控制,操作简单,不用体力,老少皆宜,适合各类人群;4)载人网兜是活动的,可取下清洗或更换;5)楼道升降装置还是多功能的,如果要运送重的货物或家具家电,仅需取下载人网兜,换上绑扎货物或家具家电的绳索即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专利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的节段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专利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的节段背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专利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工字型连续滑轨的结构详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专利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载人升降系统的结构详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专利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显示操作系统的结构详图;6)楼道升降装置各构件可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安装,价格较低。7)楼道升降装置的显示屏操作按钮简单明了,适合老年人使用。图中:1.楼道梯段2.楼梯扶手3.楼梯平台4.入户房门5.工字型连续滑轨51.滑轨顶板52.滑轨底板53.滑轨侧板54.滑轨端板55.滑轨固定螺栓6.载人升降系统61.滑动轮62.滑动轮轴承63.车架64.多次转向杆65.载人网兜66.钢索67.钢索轴承68.驱动电机7.显示操作系统71.感应片72.控制电路73.支撑杆74.显示屏75.上楼键76.下楼键77.暂停键78.空载显示灯79.满载显示灯710.楼层数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设置在多层住宅建筑居民楼道里面,从第一层楼道梯段1的背面至最上一层楼道梯段1的背面设置工字型连续滑轨5,楼道底端和每一层入户平台楼梯扶手2的拐角处设置一个显示操作系统7,在工字型连续滑轨5上悬挂载人升降系统6,载人升降系统6附着工字型连续滑轨5滑行,沿着楼道梯段1上下楼,可停留在任意有入户房门4的平台3上,显示操作系统7的显示屏74可显示载人升降系统6的楼层及是否有人正在使用,如处于空载状态,可根据显示屏74显示停留的楼层和自己所处的楼层而操作载人升降系统6上楼还是下楼,然后按暂停键77停在自己需到达的楼层。如图2、图3所示,在工字型连续滑轨5的滑轨底板52的两侧隔一定距离设置螺栓孔,通过滑轨固定螺栓55将工字型连续滑轨5的滑轨底板52固定在楼道梯段1的背面,工字型连续滑轨5靠近楼梯扶手2的一侧,在楼梯平台3处转向,由一段曲线滑轨连接两端的线性滑轨。工字型连续滑轨5由滑轨顶板51、滑轨底板52、滑轨侧板53、滑轨端板54、滑轨固定螺栓55组成,滑轨底板52较滑轨顶板51宽,滑轨底板52两侧由滑轨固定螺栓55固定在楼道梯段1的背面,滑轨顶板51的中间开口一定宽度,满足多次转向杆的第一段垂直杆伸出需要的宽度,且不与滑轨顶板51的边界接触产生摩擦,也窄于钢索66的宽度,满足钢索66不会冒出滑轨顶板51的要求。两侧的滑轨侧板53为向内凹的弧形状,形成上、下宽中间窄的腰鼓状,中间宽度满足钢索66不会落入下部的要求,空腔上部给钢索66提供运行空间,空腔下部布置控制电路72,由此形成中空的工字型连续滑轨5,滑轨端板54的宽度和滑轨顶板51的宽度一致,滑轨端板54的高度和滑轨侧板53的高度一致,载人升降系统6的滑动轮61从工字型连续滑轨5的底部嵌入两侧滑轨侧板53后,固定滑轨端板54。如图4所示,载人升降系统6由滑动轮61、滑动轮轴承62、车架63、多次转向杆64、载人网兜65、钢索66、钢索轴承67、驱动电机68组成。滑动轮61的轮距同工字型连续滑轨5滑轨顶板51的宽度,滑动轮61的高度与滑轨侧板53的高度一致,车架63的宽度稍宽于工字型连续滑轨5的滑轨顶板51的宽度,两滑动轮61可绕着各自的滑动轮轴承62灵活转动。多次转向杆64固定在车架63上,第一段垂直杆端头伸入车架63,位于工字型连续滑轨5的空腔上部,另一头伸出车架63位于滑轨顶板51之上,再水平伸出楼道梯段1至楼梯扶手2中间,再从两楼梯扶手2中间竖直向上伸到一定高度,这个高度要使人坐进载人网兜65后离楼梯面一定距离,然后向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多层住宅建筑居民楼道里面,包括每一层楼道梯段背面的工字型连续滑轨、楼道底端和每一层入户平台楼梯扶手拐角处的显示操作系统以及载人升降系统,由工字型连续滑轨和载人升降系统实现人员的上下楼,由显示操作系统显示及控制载人升降系统所处的楼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多层住宅建筑居民楼道里面,包括每一层楼道梯段背面的工字型连续滑轨、楼道底端和每一层入户平台楼梯扶手拐角处的显示操作系统以及载人升降系统,由工字型连续滑轨和载人升降系统实现人员的上下楼,由显示操作系统显示及控制载人升降系统所处的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工字型连续滑轨固定在楼道梯段背面靠近楼梯扶手的一侧,由滑轨顶板、滑轨底板、滑轨侧板、滑轨端板、滑轨固定螺栓组成,滑轨底板较滑轨顶板宽,滑轨底板两侧由滑轨固定螺栓固定在楼道梯段背面,滑轨顶板中间开口,滑轨侧板为内凹的弧形,由此形成中空的工字型连续滑轨,空腔上部运行载人升降系统的钢索,空腔下部布置显示操作系统的控制电路,空腔外侧为载人升降系统的滑行轨道,滑轨端板宽度和滑轨顶板宽度一致,滑轨端板高度和滑轨侧板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滑轨式楼道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操作系统由感应片、控制电路、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红霞杨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