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66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包括: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底盘驱动装置、主控制器及多媒体控制器;头部装置设置于机器人顶部,腰部装置设置于头部装置下方,第一手臂装置设置于腰部装置左侧,第二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右侧,底盘驱动装置设置于腰部装置下方,控制器设置于底盘驱动装置上,上述装置与主控制器电连接,主控制器与多媒体控制器电连接。头部装置包括:摄像机及第一舵机,摄像机设置于第一舵机上,摄像机与多媒体控制器电连接,第一舵机与主控制器电连接。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器人可快速识别障碍物的颜色、形状及位置,从而做出相对应的反应,使其表演更具连贯性、观赏性。

A technology challenge robot for martial arts challenge Are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武术擂台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
技术介绍
根据技术挑战赛的比赛规则和要求,要使机器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动作,并尽可能缩短时间,这就需要机器人前进、后退及转动动作自如流畅,并在保证完成各个动作的情况下,每个动作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并有较快的行进速度;同时,为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在最后的表演环节,特设定机器人完成一些符合人物形象的动作及语音介绍。在传统武术擂台技术挑战赛机器人,通常只设置灰度传感器和红外测距传感器进行循迹及测距,使得机器人依照地上的估计进行移动,路径单一,无法快速识别障碍物的颜色及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可快速识别障碍物的颜色、形状及位置,从而根据障碍物的类型机器人快速做出与障碍物相对应的反应,使得机器人的表演具有连贯性,使得整个表演过程更具有观赏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包括: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底盘驱动装置、主控制器;所述头部装置设置于机器人顶部,所述腰部装置设置于所述头部装置下方,所述第一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左侧,所述第二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右侧,所述底盘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下方,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底盘驱动装置上,所述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及底盘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还包括多媒体控制器,所述多媒体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头部装置包括:摄像机及第一舵机,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舵机上,所述摄像机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腰部装置包括:第二舵机、第三舵机、第一红外传感器及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舵机的电机驱动器及所述第三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及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下方的第一腿部机构前方,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下方的第二腿部机构前方。优选地,所述底盘驱动装置包括:第四舵机、第五舵机、第六舵机、第七舵机,第三红外传感器、第四红外传感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及第四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舵机上,所述第二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五舵机上,所述第三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六舵机上,所述第四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七舵机上,其中,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上方,所述第四红外传感器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轮上方,所述第四舵机、第五舵机、第六舵机及第七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及所述第四红外传感器于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手臂装置包括:第八舵机、第九舵机、第十舵机及第一手臂;所述第一手臂通过所述第八舵机与所述腰部装置连接,所述第八舵机与所述第九舵机设置所述第一手臂上,其中,所述第八舵机、第九舵机、第十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手臂装置包括:第十一舵机、第十二舵机、第十三舵机及第二手臂;所述第二手臂通过第十一舵机与所述腰部装置连接,所述第十二舵机与所述第十三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手臂上,其中,所述第十一舵机、第十二舵机、第十三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设置于机器人顶部,且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气连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五红外传感器及第六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五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中央,所述第六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盘装置的下部中央,其中,所述第五红外传感器及所述第六红外传感器于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优选地,所述底盘驱动装置设置有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及第四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间设有立柱,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至第十三舵机与所述控制器采用半双工串行异步总线通信。基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通过在机器人头部设置摄像机,且将摄像机设置于舵机上,通过舵机带动摄像机转动,可快速识别障碍物的颜色、形状及位置,从而根据障碍物的类型机器人快速做出与障碍物相对应的反应,使得机器人的表演具有连贯性,使得整个表演过程更具有观赏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各部件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底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包括: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底盘驱动装置、主控制器;所述头部装置设置于机器人顶部,所述腰部装置设置于所述头部装置下方,所述第一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左侧,所述第二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右侧,所述底盘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下方,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底盘驱动装置上,所述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及底盘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还包括多媒体控制器,所述多媒体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头部装置包括:摄像机及第一舵机1,所述摄像机15设置于所述第一舵机1上,所述摄像机15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舵机1的电机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多媒体控制器的核心为ARM11,可对语音及视觉进行处理,体上方便拆卸,并且可以直接将其放入底盘,节省空间,摄像机用于获取周边环境图像,并将传至所述多媒体控制器,所述多媒体控制器处理摄像机15传来的图像,判断周边障碍物的颜色、形状及位置,所述多媒体控制器通过将判断的数据与所述主控制器进行交互,从而根据障碍物的类型机器人快速做出与障碍物相对应的反应,使得机器人的表演具有连贯性,使得整个表演过程更具有观赏性,其中,UP_LUBYSTM32实时控制器作为构型的主控制器使用,接口丰富,功能强大,使用KeiluVision5编译环境,支持蓝牙无线下载程序以及U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包括: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底盘驱动装置、主控制器;/n所述头部装置设置于机器人顶部,所述腰部装置设置于所述头部装置下方,所述第一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左侧,所述第二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右侧,所述底盘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下方,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底盘驱动装置上,所述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及底盘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媒体控制器,所述多媒体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头部装置包括:摄像机及第一舵机,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舵机上,所述摄像机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包括: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底盘驱动装置、主控制器;
所述头部装置设置于机器人顶部,所述腰部装置设置于所述头部装置下方,所述第一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左侧,所述第二手臂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右侧,所述底盘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下方,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底盘驱动装置上,所述头部装置、第一手臂装置、第二手臂装置、腰部装置及底盘驱动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媒体控制器,所述多媒体控制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头部装置包括:摄像机及第一舵机,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舵机上,所述摄像机与所述多媒体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装置包括:第二舵机、第三舵机、第一红外传感器及第二红外传感器;
所述第二舵机的电机驱动器及所述第三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及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下方的第一腿部机构前方,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腰部装置下方的第二腿部机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武术擂台技术挑战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驱动装置包括:第四舵机、第五舵机、第六舵机、第七舵机,第三红外传感器、第四红外传感器,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及第四驱动轮;
所述第一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舵机上,所述第二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五舵机上,所述第三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六舵机上,所述第四驱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七舵机上,其中,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上方,所述第四红外传感器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轮上方,所述第四舵机、第五舵机、第六舵机及第七舵机的电机驱动器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丽梅刘晓彬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