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65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包括上模、压边圈和下模,所述上模为凹模,所述下模为与所述凹模相对应的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包括型面、主筋和若干辅筋,所述型面的厚度t为40mm,所述主筋的厚度t为30mm,所述辅筋的厚度t为20mm,相邻两所述辅筋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满足生产使用的前提下最大的优化模具结构减轻模具重量,从而达到节省材料成本、减少加工量、缩减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A mould for trial production of large outer covering parts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
技术介绍
当今汽车行业的竞争集中表现在产品款式、新产品开发周期及产品生产规模方面的竞争,车身开发周期的长短是决定整车竞争力强弱和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国际领先汽车集团的车身开发周期在近10年来已大幅缩短。为满足快节奏的市场需求,除了不断优化开发和研究的方法、采用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及变革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并行工程已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车身试制模具的广泛应用,从而保证在研发的过程中,经过试制工装生产出来的零件进行装车验证、路试验证及安全碰撞等,尽可能将所有质量问题消灭在设计阶段,使所设计的整车能尽快量产。国内外大多数汽车公司在新车型的开发过程中,普遍将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用于样车制造和小批量生产中,并对新车制件的工艺性进行验证,以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模具制造风险。现有的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的材质虽然多为低强度钢且都为薄板料,但其总重量仍然较重,这无疑增长了模具的生产铸造周期,提高了模具的生产铸造成本。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其可以在满足生产使用的前提下最大的优化模具结构减轻模具重量,从而达到节省材料成本、减少加工量、缩减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包括上模、压边圈和下模,所述上模为凹模,所述下模为与所述凹模相对应的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包括型面、主筋和若干辅筋,所述型面的厚度t为40mm,所述主筋的厚度t为30mm,所述辅筋的厚度t为20mm,相邻两所述辅筋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进一步地,所述压边圈的厚度t至少为50mm。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所述压边圈和所述下模上均设置有模具固定脚,所述模具固定脚的厚度t为30mm。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上均设置有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上的减重孔与所述下模的底面之间的距离d为50mm,所述下模上的减重孔与所述下模上的型面之间的距离d为30mm,所述下模上的减重孔与所述下模上的辅筋之间的距离d为30mm。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上的减重孔与所述上模的顶面之间的距离d为50mm,所述上模上的减重孔与所述上模上的型面之间的距离d为30mm,所述上模上的减重孔与所述上模上的辅筋之间的距离d为3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满足生产使用的前提下最大的优化模具结构减轻模具重量,从而达到节省材料成本、减少加工量、缩减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的轴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减重孔的示意图。图中:1、上模;2、压边圈;3、下模;4、主筋;5、辅筋;6、模具固定脚;7、减重孔;8、型面;t、厚度;d、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包括上模1、压边圈2和下模3,所述上模1为凹模,所述下模3为与所述凹模相对应的凸模,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3均包括型面8、主筋4和若干辅筋5,所述型面8的厚度t为40mm,所述主筋4的厚度t为30mm,所述辅筋5的厚度t为20mm,相邻两所述辅筋5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边圈2的厚度t至少为5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模1、所述压边圈2和所述下模3上均设置有模具固定脚6,所述模具固定脚6的厚度t为3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3上均设置有减重孔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模3上的减重孔4与所述下模3的底面之间的距离d为50mm,所述下模3上的减重孔4与所述下模3上的型面8之间的距离d为30mm,所述下模3上的减重孔4与所述下模3上的辅筋5之间的距离d为3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模1上的减重孔4与所述上模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d为50mm,所述上模1上的减重孔4与所述上模1上的型面8之间的距离d为30mm,所述上模1上的减重孔4与所述上模1上的辅筋5之间的距离d为30mm。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主要应用于汽车的大型外覆盖件的生产上。外覆盖件包括侧围、翼子板、车门外板、后背门外板、机盖外板和顶盖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以下简称为模具)的主要设计要点是:模具筋厚及型面厚度设计、模具减重孔设计、压边圈的设计等。模具包括上模1、压边圈2和下模3,上模1和下模3均包括型面8、主筋4和多条辅筋5,主筋4的厚度t为30mm,辅筋5的厚度t为20mm,相邻两条辅筋5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上模1、压边圈2和下模3上均具有模具固定脚6,模具固定脚6的厚度t为30mm,型面8的厚度t为40mm。上模1与所述下模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7。减重孔4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减重孔4距上模1顶面或下模3底面50mm,减重孔4距辅筋5的距离d为30mm,减重孔4距型面8的距离d为30mm。在传统设计中,模具在做功状态下,其压边圈2会升起但是不能脱离于下模3,这就决定了压边圈2的厚度必须大于拉延深度,又由于汽车外覆盖件造型较深,因此在传统设计中,模具的设计高度都会比较高。但在本专利技术中,考虑到汽车试制模具产量低、冲压频率小,因此,将压边圈2设计为可以脱离下模3,这样只要保证压边圈2的厚度t在50mm以上即可满足使用要求。综上所述,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满足生产使用的前提下最大的优化模具结构减轻模具重量,从而达到节省材料成本、减少加工量、缩减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包括上模(1)、压边圈(2)和下模(3),所述上模(1)为凹模,所述下模(3)为与所述凹模相对应的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3)均包括型面(8)、主筋(4)和若干辅筋(5),所述型面(8)的厚度t为40mm,所述主筋(4)的厚度t为30mm,所述辅筋(5)的厚度t为20mm,相邻两所述辅筋(5)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包括上模(1)、压边圈(2)和下模(3),所述上模(1)为凹模,所述下模(3)为与所述凹模相对应的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3)均包括型面(8)、主筋(4)和若干辅筋(5),所述型面(8)的厚度t为40mm,所述主筋(4)的厚度t为30mm,所述辅筋(5)的厚度t为20mm,相邻两所述辅筋(5)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2)的厚度t至少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试制大型外覆盖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所述压边圈(2)和所述下模(3)上均设置有模具固定脚(6),所述模具固定脚(6)的厚度t为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学应武勇
申请(专利权)人:宾法廊坊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