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林专利>正文

多火苗打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28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打火机,属于点烟器具。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控制机构,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燃烧炉内的出气头具有产生明火与防风火的孔管,孔管周围有分气流道,出气头与混合室配合。该打火机结构紧凑,能简化制造和组装的工艺,能通过简单的转换实现一机多火,大大拓展了防风打火机的功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火机,属于一种点烟器具。现有的打火机从功能上可分为二大类,一是产生明火的普通打火机,二是丁烷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燃烧产生暗兰色火焰的防风打火机,其中还细分为喷枪火打火机和散形防风火打火机。普通明火打火机中仅有一根供气导管。喷枪火打火机和散形防风火打火机中都具有一套雾化系统,其中包括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可进一步包括复燃丝,二者的区别在于,产生喷枪火的条件是出气头中部的出气导管中流出大量的气流,出气导管周围的分气流道中流出少量的气体,而产生散形防风火的条件是出气头没有中部的出气导管,或该导管关闭,或该导管中仅流出少量的气流,而导管周围的分气流道中流出大量的气流。CN2064459U公开了一种双火苗打火机,该打火机具有一套雾化装置产生防风火,有另一外供气流道连接到燃烧炉内的明火燃烧管产生明火,其间安有一调节转换装置。这种结构的打火机结构不够紧凑,组装生产工艺繁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生产组装工艺简化,适于大批量生产的多火苗防风打火机,它不但能产生明火,而且可产生喷枪火,散状防火大,甚至可以产生多种类似火球状的各色火苗。本专利技术的多火苗打火机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控制机构,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燃烧炉内的出气头具有产生明火与防风火的孔管,孔管周围有分气流道,所说的出气头与混合室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多火苗防风打火机,结构紧凑,能简化制造和组装的工艺,能通过简单的控制转换实现一机多火,大大拓展了防风打火机的功能。为使打火机在能分别产生多种火焰的情况下,使整个结构紧凑,采用单一雾化装置供气,而在出气头处进行改造,并加以控制的方法完成。为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装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打火机的防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出气头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转换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转换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转换装置的还一个实施例;图14和1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详细实施例;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详细实施例;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详细实施例;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详细实施例;参见图1、图2,该多火苗打火机,包括外壳1,贮气箱组件2,点火装置3,以及由雾化器4,混合室5,出气头6,燃烧炉7,复燃件8组成的防风组件9,其中的贮气箱组件2包括气箱,进气阀,出气阀,出气调节机构,在雾化器4和出气头6之间存在有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参见图3,出气头6的第一种方案是一筒状体20,该筒状体20的剖面形状为“U”形,筒体20中装有一柱形体21,筒体20的下壁中部开有过气通道22,柱形体21中部开有主孔18,柱形体21与筒壁之间具有分气流道19,柱形体21最好为一齿片,在图示结构中,出气头6与混合室5制成一体。参见图4,出气头6的第二种方案是剖面形状为倒U形的筒体24,筒体24上还有向上伸的孔管18,孔管18周围开有分气流道19。参见图5,出气头6的第三种方案是一锥柱体23,或为一山形锥柱体,锥柱体23的中心开有主孔18,主孔18周围开有分气流道19。参见图6,出气头6的第四种方案是剖面形状为倒T形,其中心为主孔管18,主孔管18周围开有分气流道19。孔管周围的分气流道19可以是以上提及的种种方案,对于图4和图6所示的方案,该分气流道19还可以是把出气头劈去二边而自然形成,经反复试验,这种结构是比较合理、有效的,图7就是这种结构的出气头的俯视图。种种形式的出气头6均与混合室5配合,其配合方式可以参见图3-6中的结构。其中,在图3中公开了一种出气头6与混合室5的相互固定连接,甚至制成一体的结构。图4公开了一种出气头6与混合室5相互移动连接的结构,通过出气头6或者混合室5的上、下移动,可以达到关、全开或微开出气头6中的分气流通道19的种种方案。图5公开了一种出气头6与混合室5相互移动连接或相互转动连接的结构,在移动连接时,混合室5或者出气头6上下移动可以打开、关闭、微开出气头6上的分气流道19,在转动连接时,通过混合室5上的分气流通20与出气头6上的分气流道19重叠、错开、部分重迭来达到分气流道19进入全开、全关、微开的状态。图6公开了一种把出气头6与混合室5分离开,继而在二者之间夹入控气片或控气园盘21,控气片或控气园盘21上具有各种通孔22的组合,通过移动控气片21,或转动控气园盘21,实现出气头6上孔管18的开与闭,实现出气头6上的分气流道19的开、闭和微开,该结构属于普通的机械设计结构,为简单起见,仅在图6中表示全部孔道都对齐的一种状态借以说明问题。图8的结构与图4的结构十分相似,二者的差别在于在出气头6中心孔管18的下部有一锥形突出22,锥形突出22的存在可保证在出气头6与混合室5拉开一段距离时,即需要产生防风火时,能更好地引导混合、雾化的气体,保证防风火的点火率等质量。图9公开了一种在出气头6和混合室5之间采用球阀23进行配合的结构,该球阀23可以具有各种公知的结构,目的是能达到封堵出气头6的中心孔管18,同时使混合室5中出来的混合气体引导到中心管18旁的分气通道19中,或达到仅使混合室5的气体到达中心孔管18,其中的球阀具有一中心孔24,在球的一侧开有一个缺口25,处于图示状态时,混合室5中的气体只能进入中心孔管18,旋转球阀90°,则中心孔管18被堵死,气体只能从缺口25通到分气通道19中。以上种种的结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出气头6上的分气流道的开、闭、微开三种状态,以使打火机能产生多火,甚至产生各种形状的火焰。对于图4、5、8所示的结构,可以具有一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出气头6或混合室5连接或制成一体,控制机构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壳体。对于图6所示的结构,控气片或控气园盘21与控制机构连接或制成一体,控制机构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壳体。对于图9所示的结构,控制机构可以直接与球阀23相连接。以上所述及的控制机构12,都可移用现有技术中的种种技术解决方案,尤其是本人申请的有关双火苗打火机中的种种技术解决方案,它可以是一滑块,此滑块在外壳上全方位滑动,可以是一个或一组的按钮,或为在外壳上旋转的转盘。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尤其是为使打火机产生更妙的境界,例如产生各种类似火球状的各色火苗,可以进一步结合雾化器与出气头之间的各种结构变化。在雾化器和出气头之间安装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二转换装置,其原理是在整个雾化装置中设置机构,通过关闭现雾化装置中混合器的进气通道,使之不产生混合,使整个雾化装置处于类似明火打火机的直通输气管状态,打火机此时产生的是明火;或者通过用障碍物搅乱其雾化混合的气流,使雾化气软化,此时打火机产生的也是明火。参见图10,上述的第二转换装置包括第二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火机,属于点烟器具。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控制机构,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燃烧炉内的出气头具有产生明火与防风火的孔管,孔管周围有分气流道,出气头与混合室配合。该打火机结构紧凑,能简化制造和组装的工艺,能通过简单的转换实现一机多火,大大拓展了防风打火机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