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17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两个牵引钢丝分别直接穿过两片钳头的尾端孔内,与稳定钢丝一起穿过外鞘弹簧管内部,并穿过拉杆,拉杆外套设有增力弹簧,拉头与拉杆以及两个牵引钢丝和稳定钢丝一起通过压接固定;两片钳头与支撑架前端通过铆钉连接,支撑架后端与外鞘弹簧管前端连接在一起,外鞘弹簧管后端与护套钢管前端连接,护套钢管后端与紧圈连接,紧圈在最终装配时会放入预先设有限位的手柄内,并通过手柄内滑槽盖上盖板;牵引钢丝经过成型压扁后,直接穿过钳头的尾端孔内,并穿过拉杆,在拉杆外端装上拉头,进行压接固定,这样保证了牵引钢丝和稳定钢丝、拉杆、拉头能够相互固定在一起。

A kind of super fine tissue sampling force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来说是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
技术介绍
活检钳在内镜下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目前很普遍的医学检查和治疗方法。通过内窥镜进入人体,从图像中定位到可疑病变位置,抓取可疑病变组织,对其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或者对病变组织直接进行摘取。其拥有创口小,手术并发症少,对病人影响小等优点。但目前活检钳主要采用的是两片钳头尾端连接两片连接片,共同构成一组四杆机构,通过四杆机构的运动来控制钳头的开合,装配涉及的零件多,且在加工较小零件时候难度高,加工精度难控制,成品较高的情况。同时因为其需要多个零件配合,零件误差易导致活检钳钳头咬合配合问题,所以产品很难做到很细小,以满足对于一些较细通道中与内镜的配合使用,例如泌尿科和支气管活检手术上。同时目前活检钳有出现在运输过程中跌落,导致手柄和弹簧管切合处发生折损、断裂,使得医院在拿到器械打开使用时发现活检钳为受损状态产品。在医生手术往内窥镜钳道送入活检钳时,因为一般送入速度较快,会出现活检钳在内窥镜钳道内钳口意外打开而刮伤内窥镜钳道。针对以上问题,亟待解决在超细活检的设计上的结构复杂、装配流程繁琐,以及对于零件加工难度高、加工成本的高、加工周期长和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的安全隐患。同时需要提高超细活检钳在实际临床上的使用效果和医师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超细活检钳的设计,通过改变钳头的装配方式,使得活检钳可以做的更细,减少需要加工以及装配的零件,降低经济以及人工成本;在手柄的前部设计一段延伸出的空心管,空心管外包裹着一层更长的弹簧软管,保障了超细活检钳在运输过程中的折断风险;同时在手柄内设置一段弹簧,在医生将活检钳送入内窥镜钳道时可以保证钳头闭合,不会意外打开刮伤钳道;在医生手术夹取组织的时候会提供给医生一定的辅助力,帮助医生更顺畅的取出活组织进行活检,同时能保证在取出活检钳时组织不会意外掉落导致手术失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其特征在于:两个牵引钢丝分别直接穿过两片钳头的尾端孔内,与稳定钢丝一起穿过外鞘弹簧管内部,并穿过拉杆,拉杆外套设有增力弹簧,拉头与拉杆以及两个牵引钢丝和稳定钢丝一起通过压接固定;两片钳头与支撑架前端通过铆钉连接,支撑架后端与外鞘弹簧管前端连接在一起,外鞘弹簧管后端与护套钢管前端连接,护套钢管后端与紧圈连接,紧圈在最终装配时会放入预先设有限位的手柄内,并通过手柄内滑槽盖上盖板;护套钢管外部套上护套弹簧管,护套钢管超出于手柄前端,护套弹簧管前端超出护套钢管。两个牵引钢丝和稳定钢丝在外鞘弹簧管内部形成一个三角结构。拉杆外端装上一个增力弹簧,将拉头卡入钳环预设的圆槽内,盖上另一半钳环,此时增力弹簧前端紧贴在手柄上,后端紧贴在钳环上,放置时为压缩状态,在手柄和钳环之间一直提供个向外的力。手柄和拇指环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两个牵引钢丝经过成型压扁制成。手柄钳环前后运动直接将力通过两个牵引钢丝传送到钳头上,使其做开合运动。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通过手柄钳环前后运动直接将力通过牵引钢丝传送到钳头上,使其做开合运动,传动方式简单,运动涉及到的零件较少,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零件加工难度,使得超细活检钳的设计得以实现;2.两片钳头中间的孔与支撑架前端的孔之间穿过铆钉,穿好后对铆钉两端进行激光焊接,既限制了钳头的移动,又保证了钳头能够绕铆钉实现相对开合;3.支撑架后端与外鞘弹簧管前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外鞘弹簧管后端与护套钢管前端进行焊接,护套钢管后端与紧圈焊接,紧圈在最终装配时会放入预先设有限位的手柄内,并通过手柄内滑槽盖上盖板,这样在外部保护了内部传动结构的安全,也提高了装配效率;4.护套钢管外部套上护套弹簧管,护套钢管超出于手柄前端,护套弹簧管前端超出护套钢管,可以保障在超细活检钳受到冲击时,外鞘弹簧管和护套钢管之间的稳定,同时保障手柄前端处不会因为冲击,导致切合处的零件发生变形甚至是折断;5.在外鞘弹簧管内除了有牵引钢丝,还增加了一根稳定钢丝,三根钢丝在外鞘弹簧管内部形成一个三角结构,可以防止两根牵引钢丝在运动时发生弯折,保证牵引钢丝在前后运动时可以保证平直,也减少了因牵引钢丝在外鞘弹簧管内因弯折而减小的传动距离,使得传动能够有效的进行,两边牵引钢丝传动一致带动的钳头开合也能一致,提高钳头闭合时的咬合效果;6.在拉杆装入手柄前,在其外端装上一个增力弹簧,随后将拉头卡入钳环预设的圆槽内,盖上另一半钳环,此时增力弹簧前端紧贴在手柄上,后端紧贴在钳环上,放置时为压缩状态,在手柄和钳环之间一直提供个向外的力。可以保证钳头在非工作状态保持闭合,防止钳头刃口发生损坏。在工作状态进出内窥镜钳道时,钳头的闭合可以避免刮伤内窥镜钳道,在取出组织时紧闭的钳头可以保障不会发生活检组织意外掉落导致手术失败。同时在操作者夹取病变组织时提供给操作者一个辅助力,提供操作者更好的操作感受;7.手柄和拇指环之间可以相互转动,避免了操作者将大拇指穿入拇指环后操作时因无法转动的禁锢感,可转动的拇指环提供给操作者更好的体验;8.牵引钢丝经过成型压扁后,直接穿过钳头的尾端孔内,后与稳定钢丝一起穿过外鞘弹簧管内部,并穿过拉杆,在拉杆外端装上拉头,并进行压接固定,这样保证了牵引钢丝和稳定钢丝、拉杆、拉头能够相互固定在一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活组织取样钳前部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活组织取样钳后部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活组织取样钳中部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活组织取样钳牵引钢丝的示意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活组织取样钳牵引钢丝的示意图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活组织取样钳钳头与牵引钢丝的装配示意图一;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活组织取样钳钳头与牵引钢丝的装配示意图二;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活组织取样钳三根钢丝位置示意图;图中:1.第一钳头2.第二钳头3.第一牵引钢丝4.第二牵引钢丝5.稳定钢丝6.支撑架7.外鞘弹簧管8.护套弹簧管9.护套钢管10.紧圈11.拉杆12.增力弹簧13.拉头14.钳环15.手柄16.拇指环17.盖板18.铆钉。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8,本专利技术超细活组织取样钳包括两个相对闭合的第一钳头1、第二钳头2;连接钳头的第一牵引钢丝3、第二牵引钢丝4;辅助稳定性的稳定钢丝5;固定钳头的支撑架6和铆钉18;保护牵引钢丝的外鞘弹簧管7;防止弯折断料的护套弹簧管8和护套钢管9;起固定作用的紧圈10;相互固定进行前后移动的拉杆11、拉头13、钳环14;给钳环14和手柄15施力的增力弹簧12,方便操作者操作的手柄15和拇指环16;限制零件位置的盖板17。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装配时先将支撑架6和外鞘弹簧管7进行焊接,外鞘管7和护套钢管9进行焊接,护套钢管9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其特征在于:/n两个牵引钢丝分别直接穿过两片钳头的尾端孔内,与稳定钢丝一起穿过外鞘弹簧管内部,并穿过拉杆,拉杆外套设有增力弹簧,拉头与拉杆以及两个牵引钢丝和稳定钢丝一起通过压接固定;两片钳头与支撑架前端通过铆钉连接,支撑架后端与外鞘弹簧管前端连接在一起,外鞘弹簧管后端与护套钢管前端连接,护套钢管后端与紧圈连接,紧圈在最终装配时会放入预先设有限位的手柄内,并通过手柄内滑槽盖上盖板;护套钢管外部套上护套弹簧管,护套钢管超出于手柄前端,护套弹簧管前端超出护套钢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其特征在于:
两个牵引钢丝分别直接穿过两片钳头的尾端孔内,与稳定钢丝一起穿过外鞘弹簧管内部,并穿过拉杆,拉杆外套设有增力弹簧,拉头与拉杆以及两个牵引钢丝和稳定钢丝一起通过压接固定;两片钳头与支撑架前端通过铆钉连接,支撑架后端与外鞘弹簧管前端连接在一起,外鞘弹簧管后端与护套钢管前端连接,护套钢管后端与紧圈连接,紧圈在最终装配时会放入预先设有限位的手柄内,并通过手柄内滑槽盖上盖板;护套钢管外部套上护套弹簧管,护套钢管超出于手柄前端,护套弹簧管前端超出护套钢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活组织取样钳,其特征在于两个牵引钢丝和稳定钢丝在外鞘弹簧管内部形成一个三角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建洋黄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尔逊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