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950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炸装置,包括支撑腔体、内胆锅和沥油篮,支撑腔体为开口向上的凹字形结构,支撑腔体的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连接;内胆锅的底部设有内支撑腿,内胆锅的口部设有凸缘边,内胆锅放置在支撑腔体内;内胆锅和支撑腔体之间为导热层,导热层内填充有导热油,导热层设有加油管和排油管;沥油篮为半圆台形,沥油篮的口部边缘设有中间支撑杆和档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油炸结束后便于沥油,并方便收集剩下的油,避免了繁琐的油炸和沥油工作。

Fr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炸装置。
技术介绍
苕丝糖,又名红苕丝糖,红苕粑丝,属于川南地区特色地方美食。制作原材料是新鲜红薯(红苕),经切丝后快速下锅炸成金黄色,然后辅以花生、芝麻、麦芽糖,及时下锅拌匀,称热切片密封。整个制作过程要求环环配合,才能保证加工出来的苕丝糖不吸潮变硬变韧.苕丝糖的主要原材料是常见红薯(红苕),看似简单,实则加工起来必须至少4个人同时配合切丝,炸制,拌料和快速包装一起进行。苕丝酥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原料红薯丝、花生仁油炸,芝麻炒香预先进行油炸,具体操作为:按比例称入棕榈油倒入油炸锅内,调温(自动控温)到220℃(210℃-230℃),加热到恒温,分别倒入红薯丝、花生仁油炸,芝麻炒香,滤油沥干待用,水分控制在6-9%,芝麻炒脆备用。目前,使用较多的设备就是油炸锅,食品油炸完毕后,需要将加工完成的食品进行沥油,传统做法是,通过在接油桶的口部放置支撑架,然后再支撑架上设有沥油篮,利用漏勺将油炸好的红薯丝、花生仁油炸和芝麻取出,然后放入沥油篮中沥油,沥油结束后,再将原料放入下一个生产环节,油桶内的油回收利用,操作过程需要不断搬运接油桶、支撑架等设备,操作十分繁琐,需要提供一种油炸后便于快速沥油,并便于收集剩下的油的油炸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炸后便于沥油,并便于收集剩下的油的油炸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炸装置,包括支撑腔体、内胆锅和沥油篮,所述支撑腔体为开口向上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支撑腔体的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连接;所述内胆锅的底部设有内支撑腿,所述内胆锅的口部设有凸缘边,所述内胆锅放置在所述支撑腔体内;所述内胆锅和所述支撑腔体之间为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导热层设有加油管和排油管;所述沥油篮为半圆台形,所述沥油篮的口部边缘设有中间支撑杆和档杆。优选地,所述档杆的数量为3根、均匀分布在所述沥油篮口部外侧。优选地,所述支撑腔体内部填充有保温材料层。优选地,所述支撑腔体外部套装有锡箔纸层。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或者电加热盘管。优选地,所述支撑腔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腿、支撑腿底部设有行走轮。优选地,所述支撑腔体一侧设有挡边。优选地,所述加油管设有加油口;所述排油管设有排油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腔体的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并将电加热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连接,便于调控油炸的温度,通过电加热装置加热导热油,热量能够通过导热油均匀传递到内胆锅内,使得内胆锅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油炸效果和油炸后原料的质量较好;2、通过内胆锅的口部设有凸缘边,当内胆锅放置在支撑腔体内的时候,凸缘边刚好将支撑腔体的口部盖住,避免热量的散发,减少热量的浪费;3、通过在内胆锅口部一般设有半圆台形的沥油篮,当原料油炸结束后,利用漏勺将油炸后的原料取出,放入沥油篮内,原料表面多余的油透过沥油篮进入内胆锅内,便于自动沥油和收集多余的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油炸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炸装置,包括支撑腔体1、内胆锅2和沥油篮3,具体地,支撑腔体1为开口向上的凹字形结构,支撑腔体1的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4,电加热装置4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装置4为电加热管或者电加热盘管,主要用于加热,通过电控箱能够控制加热温度;内胆锅2的底部设有内支撑腿21,内胆锅2的口部设有凸缘边22,内胆锅2放置在支撑腔体1内;内胆锅2和支撑腔体1之间为导热层12,导热层12内填充有导热油,导热层12设有加油管11和排油管10,为了便于加油和控制排油,加油管11设有加油口;排油管10设有排油阀门;沥油篮3为半圆台形,沥油篮3的口部边缘设有中间支撑杆31和档杆32。最好地,本专利技术的档杆32的数量为3根、均匀分布在沥油篮3口部外侧,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使得沥油篮3能够稳固地放置在内胆锅口部。本专利技术具体工作如下:往导热层12内加入一定量的导热油,然后再将内胆锅2放入支撑腔体1,启动电控箱,使得电加热装置4工作,待加热至220℃(210℃-230℃),保持恒温,然后分别倒入原料进行油炸,待油炸结束后,将沥油篮3放在内胆锅2口部,将油炸好的原料利用漏勺取出,放入沥油篮3内进行沥油,多余的油脂透过沥油篮3进入内胆锅2内,待原料沥干冷却后放入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备用装置中。为了减少热量的过多与外界进行交换,支撑腔体1内部填充有保温材料层,通过设有保温材料层能够很好地避免能量与外界交换,节约能量的同时,还避免外部发热;为了更好地将热量反射回去,在支撑腔体1外部套装有锡箔纸层,通过锡箔纸层能够将热量反射回去,避免热量溢散至外部。为了便于支撑和搬运整个支撑腔体1,在支撑腔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腿5、支撑腿5底部设有行走轮51。为了避免油飞溅出去,在支撑腔体1一侧设有挡边6。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故在此不再赘述。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炸装置,包括支撑腔体(1)、内胆锅(2)和沥油篮(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体(1)为开口向上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支撑腔体(1)的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4),所述电加热装置(4)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连接;所述内胆锅(2)的底部设有内支撑腿(21),所述内胆锅(2)的口部设有凸缘边(22),所述内胆锅(2)放置在所述支撑腔体(1)内;所述内胆锅(2)和所述支撑腔体(1)之间为导热层(12),所述导热层(12)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导热层(12)设有加油管(11)和排油管(10);所述沥油篮(3)为半圆台形,所述沥油篮(3)的口部边缘设有中间支撑杆(31)和档杆(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炸装置,包括支撑腔体(1)、内胆锅(2)和沥油篮(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体(1)为开口向上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支撑腔体(1)的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4),所述电加热装置(4)通过导线与电控箱电连接;所述内胆锅(2)的底部设有内支撑腿(21),所述内胆锅(2)的口部设有凸缘边(22),所述内胆锅(2)放置在所述支撑腔体(1)内;所述内胆锅(2)和所述支撑腔体(1)之间为导热层(12),所述导热层(12)内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导热层(12)设有加油管(11)和排油管(10);所述沥油篮(3)为半圆台形,所述沥油篮(3)的口部边缘设有中间支撑杆(31)和档杆(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杆(32)的数量为3根、均匀分布在所述沥油篮(3)口部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祥张先武叶露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黔福禧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