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944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联合应用研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该杀菌组合物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二者联合作用还扩大了防治范围,除了主要防治叶斑病之外,对一些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花生抗逆性具有促进作用。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for controlling peanut leaf spot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fungic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联合应用研发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技术介绍
花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由于其营养价值丰富、用途广泛,在国计民生中具有战略性位置。特别是在东北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是与玉米轮换的主要作物、其耐旱、耐贫瘠的特点,使其种植面积逐年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种植规模的上升,花生病害发生频率、危害程度也日益加重。目前,叶斑病已经是吉林省花生发生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病害。另外,在我国已登记的花生叶斑病防治药剂有135条,其中80年代开发的防效低,残留大的药剂品种:如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代森锌、多菌灵、硫磺等制剂或其复配制剂竟然占86条,且尚无一条是生物农药。相较于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药剂比较,如生物农药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花生叶斑病防治药剂的研发还相对滞后,特别是生物农药研发上。因此,花生叶斑病的药剂研制,特别是生物药剂的拓展应用上,尤为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该杀菌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本申请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对大量叶斑病防治化学药剂、生物药剂进行了筛选,并对花生叶斑病病原菌活性较高的部分药剂之间进行了联合毒力测定。发现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之间,联合作用未见拮抗作用,表现为相加或增效,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增效显著。并对适宜二者复配的剂型做了筛选,确定水基悬浮剂对药剂的稳定性、活性有保障,经过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的论证。作为优选,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8: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花生叶斑病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剂,包括上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作为优选,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作为优选,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以重量份计,杀菌剂包括如下组分:吡唑醚菌酯18~27份,公主岭霉素3份,乳化剂16~20份,分散剂0.5~1份,渗透剂1~2份,悬浮剂3~5份,展开剂0.5~1份,花生叶片亲和剂0.5~1.0份,水补足至100份。优选地,杀菌剂以重量份计,悬浮剂包括如下组分:吡唑醚菌酯24份,公主岭霉素3份,乳化剂17份,分散剂0.7份,渗透剂1.5份,悬浮剂4份,展开剂0.5份,花生叶片亲和剂1.0份,水补足至100份。作为优选,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油酰N-甲基牛磺酸钠、农乳700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分散剂为烷基萘磺酸钠、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渗透剂为失水山梨醇油酸酯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悬浮剂为黄原胶、烷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展开剂为烷基化的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作为优选,花生叶片亲和剂为聚乙烯醋酸酯或聚乙烯酸多元醇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优选,杀菌剂的施用剂量为121.5~153.9g/hm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该杀菌组合物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将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复配后具有增效作用;2.本专利技术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二者联合作用还扩大了防治范围,除了主要防治叶斑病之外,对一些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花生抗逆性具有促进作用;3.本专利技术杀菌剂以悬浮剂为施用剂型,助剂中加入花生叶片亲和剂,增加了药剂与花生叶片的粘着性,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和持效性。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与常用药剂甲基硫菌灵,在保证防效的同时,降低化学用量;4.本专利技术杀菌剂对花生及周围作物大豆、玉米生长安全性极高。不存在飘移药害或残留药害等次生灾害。有利于我国部分耕地相临作物,乃至套种的作物在使用一种杀菌剂时,避免漂移药害的产生;5.本专利技术含有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的杀菌剂具有施用量少,防效较高,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与现有的36%甲基硫菌灵SC比较、在花生田上施用,施药量降低40%以上,添加花生叶片亲和剂后,与不加此助剂比较,提高药剂利用率3%以上,对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预测:1.在经济效益上,防治花生叶斑病上,提高了花生叶斑病的防效、花生产量,进而能直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2.在社会效益上,新品种的研发,使叶斑病的防控更有利于实施,促进了农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改变了部分地区玉米的单一种植模式,对保障农民生产信心,提高生产积极性有促进作用。3.在生态效益上,与常用杀菌剂36%甲基硫菌灵SC比较,防效提高10%以上,降低施用量40%以上,另一方面保障花生产品质量。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直接和深远影响。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杀菌剂及其应用,涉及农药新品种研发
此农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二者联合具有增效作用。加工的剂型为悬浮剂,其中悬浮剂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24份的吡唑醚菌酯、3份的公主岭霉素,16~20重量份乳化剂、0.5~1重量份的分散剂、1~2重量份渗透剂、3~5重量份悬浮剂、0.5~1重量份展开剂,0.5~1.0份花生叶片亲和剂,其余用水补足。27%吡唑醚菌酯·公主岭霉素SC在花生叶斑病发病早期施用,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且与常用药剂36%甲基硫菌灵SC比较,减少施药量40%。吡唑醚菌酯与公主岭霉素二者具有不同的杀菌机理,对叶斑病防治上,预防和防治效果显著,剂型研制上,添加了花生叶片亲和剂,增加了耐雨水冲刷的作用,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和药剂持效性。且二者均能提高作物抗逆性,对其它病害亦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具体地,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公主岭霉素为来源于土壤中的放线菌的代谢物,属于农用抗生素,吉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71年在公主岭的土壤中分离到。在作物抗逆性试验中,对提高作物抗逆性中有较好的表现,对多数病害具有预防、防治效果。二者活性机理差异较大,联合作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所述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吡唑醚菌酯和公主岭霉素组成,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所述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6~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所述公主岭霉素的质量比为8:1。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花生叶斑病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


5.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以重量份计,所述杀菌剂包括如下组分:
吡唑醚菌酯18~27份,公主岭霉素3份,乳化剂16~20份,分散剂0.5~1份,渗透剂1~2份,悬浮剂3~5份,展开剂0.5~1份,花生叶片亲和剂0.5~1.0份,水补足至10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生张伟王义山李启云杜茜付立范李雪梅李锋鞠青春王立辉王正国孟灵敏贾娇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