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雪平专利>正文

一种扑翼式飞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871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扑翼式飞行装置,该飞行装置包括本体、枢轴、第一摆动臂、第二摆动臂、上扇状扑翼及下扇状扑翼,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均枢接于枢轴上,枢轴固定于本体上,上扇状扑翼的右半部与第一摆动臂的右端固定连接,上扇状扑翼的左半部与第二摆动臂的左端固定连接,下扇状扑翼的右半部与第二摆动臂的右端固定连接,下扇状扑翼的左半部与第一摆动臂的左端固定连接,本体的后部固定连接有尾翼;该飞行装置还包括电动机和电池,电动机用于驱动第一摆动臂摆动和第二摆动臂摆动,电池用于为电动机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扑翼式飞行装置结构能够实现长距离、快速且稳定地飞行,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等突出优点。

A flapping wing fl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扑翼式飞行装置
本技术涉及玩具
,更为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扑翼式飞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仿生物飞行玩具,比如,仿鸟类玩具和仿昆虫玩具等,但往往由于对逼真形态的过分追求,使上述现有的仿生物飞行玩具局限于生物体原有的构造,导致现有的仿生物飞行玩具无法长距离飞行且飞行过程不稳定,进而导致现有的仿生物飞行玩具趣味性较低、玩赏价值不高。虽然无人机技术已在民用领域广泛地使用,但若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仿生物飞行玩具上,必然存在成本过高问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仿生物飞行玩具的实际需求,而且无人机并不适合儿童玩耍。因此,如何在低成本前提下提供一种能够长距离、快速且稳定飞行的仿生物飞行玩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仿生物飞行玩具产品无法兼顾功能性和低成本的要求等问题,本技术创新地提供了扑翼式飞行装置,该装置突破了仿生物飞行玩具的常规设计方案,以能够彻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扑翼式飞行装置,该飞行装置包括本体、枢轴、第一摆动臂、第二摆动臂、上扇状扑翼及下扇状扑翼,所述第一摆动臂和所述第二摆动臂均枢接于所述枢轴上,所述枢轴固定于所述本体上,上扇状扑翼的右半部与第一摆动臂的右端固定连接,上扇状扑翼的左半部与第二摆动臂的左端固定连接,下扇状扑翼的右半部与第二摆动臂的右端固定连接,下扇状扑翼的左半部与第一摆动臂的左端固定连接,本体的后部固定连接有尾翼;该飞行装置还包括电动机和电池,所述电动机用于驱动第一摆动臂摆动和第二摆动臂摆动,所述电池用于为电动机供电。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在两个摆动臂的摆动下,上、下扇状扑翼均能够快速、往复地同步展开和同步收回,达到快速扑翼目的,以使飞行装置能够长距离、快速且稳定地飞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穿设固定有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上啮合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固定有与第一传动齿轮同轴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上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或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的轮面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摆动臂上;第二从动齿轮的轮面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摆动臂上。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实现电动机输出的动力的可靠传递,因而本技术在飞行多次后仍然能够稳定且可靠地飞行,以解决现有仿生物飞行玩具存在的可重复玩耍次数较少、寿命短等问题。进一步地,上扇状扑翼的右半部上固定有第一右支撑杆,上扇状扑翼的右半部通过第一右支撑杆固定于第一摆动臂的右端上;上扇状扑翼的左半部上固定有第一左支撑杆,上扇状扑翼的左半部通过第一左支撑杆固定于第二摆动臂的左端上;下扇状扑翼的右半部上固定有第二右支撑杆,下扇状扑翼的右半部通过第二右支撑杆固定于第二摆动臂的右端上;下扇状扑翼的左半部上固定有第二左支撑杆,下扇状扑翼的左半部通过第二左支撑杆固定于第一摆动臂的左端上。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多根支撑杆结构设计,本技术在较好地支撑上、下扇状扑翼的基础上,还能够使扑翼进行最大范围地摆动,从而充分地发挥出扑翼的作用,以在相同时间内使装置的飞行距离更远。进一步地,所述上扇状扑翼固定于所述下扇状扑翼的上方;上扇状扑翼的中部开有第一前通孔和第一后通孔,下扇状扑翼的中部开有第二前通孔和第二后通孔,本体的上部固定有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前通孔和所述第一前通孔,上扇状扑翼的前部和下扇状扑翼的前部均通过第一卡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卡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后通孔和所述第一后通孔,上扇状扑翼的后部和下扇状扑翼的后部均通过第二卡件固定于所述本体上。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上扇状扑翼的中部和下扇状扑翼的中部统一固定的方式,本技术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扑翼摆动过程产生的前进驱动力,从而能够使扑翼式飞行装置飞行的更远。进一步地,沿本体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脊杆,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脊杆不仅能提高卡件对上、下扇状扑翼的固定效果,而且能起到使扑翼式飞行装置的本体在飞行过程中更为平稳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尾翼上开有条形口,条形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可形变连接件的两端,所述可形变连接件沿本体的轴向方向上设置。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通过令可形变连接件弯曲的方式改变尾翼的延伸方向,从而使扑翼式飞行装置具有多种可能的飞行轨迹,进而极大提高了本技术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进一步地,条形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可形变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加强件固定于条形口的一侧,可形变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加强件固定于条形口的另一侧。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用户可通过同时施力于两个加强件的方式完成可形变连接件的弯折,避免了弯折过程中可能损坏尾翼的情况发生,从而明显提供了本技术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条形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开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第一加强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槽口内、另一端与可形变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加强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槽口内、另一端与可形变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槽口结构设计为加强件提供了足够的容纳空间,以尽可能保证尾翼的平整性,进而显著降低加强件在装置飞行过程中产生的阻力,使装置飞行更远、更平稳。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固定有加强杆,加强杆的延伸方向与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加强杆固定于尾翼的下方,所述尾翼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翼和右翼,加强杆的左半部与所述左翼固定连接,加强杆的右半部与所述右翼固定连接。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还能对尾翼进行较好地支撑,明显降低了装置飞行过程中气流导致尾翼发生形变的可能性,以使扑翼式飞行装置的飞行过程更为平稳。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与所述电动机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上串联有按动开关;所述电池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充电端子连接,所述充电端子和所述按动开关均固定于本体的下部。基于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按动开关的位置设计便于用户启动扑翼式飞行装置,用户体验非常好;充电端子的位置设计减少了飞行过程中外物落入充电端子内的可能性,进而有助于保证充电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扑翼式飞行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能够实现长距离、快速且稳定地飞行,具有飞行轨迹可手动调节功能,趣味性较强,适于广大用户玩耍。附图说明图1为扑翼式飞行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指向的圆圈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整个动力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动机、各齿轮及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上扇状扑翼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扇状扑翼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扑翼式飞行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扑翼式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飞行装置包括本体(1)、枢轴(2)、第一摆动臂(3)、第二摆动臂(4)、上扇状扑翼(5)及下扇状扑翼(6),所述第一摆动臂(3)和所述第二摆动臂(4)均枢接于所述枢轴(2)上,所述枢轴(2)固定于所述本体(1)上,上扇状扑翼(5)的右半部与第一摆动臂(3)的右端固定连接,上扇状扑翼(5)的左半部与第二摆动臂(4)的左端固定连接,下扇状扑翼(6)的右半部与第二摆动臂(4)的右端固定连接,下扇状扑翼(6)的左半部与第一摆动臂(3)的左端固定连接,本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尾翼(7);该飞行装置还包括电动机(8)和电池(9),所述电动机(8)用于驱动第一摆动臂(3)摆动和第二摆动臂(4)摆动,所述电池(9)用于为电动机(8)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扑翼式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飞行装置包括本体(1)、枢轴(2)、第一摆动臂(3)、第二摆动臂(4)、上扇状扑翼(5)及下扇状扑翼(6),所述第一摆动臂(3)和所述第二摆动臂(4)均枢接于所述枢轴(2)上,所述枢轴(2)固定于所述本体(1)上,上扇状扑翼(5)的右半部与第一摆动臂(3)的右端固定连接,上扇状扑翼(5)的左半部与第二摆动臂(4)的左端固定连接,下扇状扑翼(6)的右半部与第二摆动臂(4)的右端固定连接,下扇状扑翼(6)的左半部与第一摆动臂(3)的左端固定连接,本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尾翼(7);该飞行装置还包括电动机(8)和电池(9),所述电动机(8)用于驱动第一摆动臂(3)摆动和第二摆动臂(4)摆动,所述电池(9)用于为电动机(8)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扑翼式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机(8)的输出轴上穿设固定有动力输出齿轮(10),所述动力输出齿轮(10)上啮合有第一传动齿轮(1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1)上固定有与第一传动齿轮(11)同轴的第二传动齿轮(12),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2)上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13)或第二从动齿轮(14),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3)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4)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13)的轮面与第一连杆(15)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5)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摆动臂(3)上;第二从动齿轮(14)的轮面与第二连杆(16)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6)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摆动臂(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扑翼式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扇状扑翼(5)的右半部上固定有第一右支撑杆(17),上扇状扑翼(5)的右半部通过第一右支撑杆(17)固定于第一摆动臂(3)的右端上;上扇状扑翼(5)的左半部上固定有第一左支撑杆(18),上扇状扑翼(5)的左半部通过第一左支撑杆(18)固定于第二摆动臂(4)的左端上;下扇状扑翼(6)的右半部上固定有第二右支撑杆(19),下扇状扑翼(6)的右半部通过第二右支撑杆(19)固定于第二摆动臂(4)的右端上;下扇状扑翼(6)的左半部上固定有第二左支撑杆(20),下扇状扑翼(6)的左半部通过第二左支撑杆(20)固定于第一摆动臂(3)的左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扑翼式飞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扇状扑翼(5)固定于所述下扇状扑翼(6)的上方;上扇状扑翼(5)的中部开有第一前通孔(21)和第一后通孔(22),下扇状扑翼(6)的中部开有第二前通孔(23)和第二后通孔(24),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魏雪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