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85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解决了现有割晒机收割时存在割茬不平整的问题。左右仿形机构包括空心轴和连接架,空心轴的外侧设置有轴套,轴套上方设置有条状钢板,条状钢板的下部设置有左右调节油缸;上下提升机构包括前提升横梁和后提升横梁,两根前提升横梁之间固定有前连接杆,前提升横梁和后提升横梁之间均设置有上提升横梁、下提升横梁和前后调节油缸,后提升横梁之间设置有后连接杆;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I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前后、左右调节油缸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左右不平、前后起伏地面的作物收割时的仿形要求,割茬平整,从而满足收割需要。

An omnidirectional profiling device for windr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割晒机的组成部分,具体为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各种不同农作物的收获机械也涌现出来,在收获机械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联合收获机械,一种是分段收获机械。割晒机是一种典型的分段收获机械。在农作物的收获时期,有的农作物成熟度相差很大,并且含水量比较高,若采用联合收获机械脱粒效果非常不理想,这时候可以用割晒机,先进行收割,放在田地中晾晒数日,使农作物中的籽粒含水率降低,然后进行捡拾脱粒。在我国,很多耕地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地面不平,起伏较大;割晒机在坡地、不平地面、山地工作时,由于地面不平整,割晒机收割时会出现割茬不平整的现象,无法满足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割晒机收割时存在割茬不平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包括机架、左右仿形机构、上下提升机构和控制机构:左右仿形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后侧壁且左右分布的空心轴和连接架,空心轴的外侧设置有轴套,轴套上方设置有与其固定的条状钢板,条状钢板的下部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另一端与连接架铰接的左右调节油缸;上下提升机构包括两根水平设置、上下分布且与条状钢板固定的前提升横梁,两根前提升横梁之间固定有位于其左右两端且竖直放置的前连接杆,且前提升横梁的后方均设置有与其前后方向位置对应的后提升横梁,前提升横梁和与其对应的后提升横梁之间均设置有与两者铰接且位于两者左右两端部的上提升横梁和下提升横梁,后提升横梁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且左右竖向分布的后连接杆,位于上方的前提升横梁和位于下方的后提升横梁之间设置有与两者中部铰接的前后调节油缸;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位于机架前后两侧的距离传感器和位于机架左右两侧的距离传感器I,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前后调节油缸的输入端连接,距离传感器I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左右调节油缸的输入端连接。当割晒机进地工作时,若出现机架前方左边地面高于右边地面时,安装在机架上的距离传感器I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经分析处理后控制左右调节油缸伸长,轴套相对中心轴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机架与地面平行,完成左右仿形作业;反之,当出现机架前方右边地面高于左边地面时,轴套相对中心轴顺时针转动,使得机架与地面平行,完成左右仿形作业。当割刀距地面过低时,距离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输送至控制器,经分析处理后控制前后调节油缸缩短,通过左右分布的两组四杆机构(即前连接杆、上提升横梁、后连接杆及下提升横梁组成的四杆机构)提升机架,使割刀地面距离加大;反之,则降低机架,使割刀距地面距离变小。若割晒机行进到前方是上坡或下坡且左右不平时,在距离传感器的作用下,先完成机架的提升或降下作用,然后在距离传感器I的作用下,完成机架的左右调平作业,克服了现有割晒机收割时存在割茬不平整的问题。机架的后侧壁固定有中心有孔的钢板,空心轴的前端穿入钢板的孔内,且与钢板固定;空心轴与轴套之间设置有位于两者端部的铜套,且空心轴的后端部设置有套在其上且紧贴后侧铜套的套状堵头,套状堵头的侧壁设置有穿过空心轴的定位销轴。铜套及套状堵头的设置,减小了空心轴与轴套之间的转动摩擦,并实现了轴套的轴向定位。机架包括方钢主梁,连接架包括固定在方钢主梁上的三角钢板,三角钢板上设置有与左右调节油缸连接的耳板。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左右不平、前后起伏地面的作物收割时的仿形要求,割茬平整,从而满足收割需要,而且操作方便、小巧灵活,特别适合在丘陵山区等复杂地形条件下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机架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上下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1中左右仿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轴套处的结果示意图;图7为图1中左右仿形机构的运动示意图。图中:1-机架,2-空心轴,3-连接架,4-轴套,5-条状钢板,6-左右调节油缸,7-前提升横梁,8-前连接杆,9-后提升横梁,10-上提升横梁,11-下提升横梁,12-后连接杆,13-前后调节油缸,14-钢板,15-铜套,16-套状堵头,17-定位销轴,18-方钢主梁,19-三角钢板,20-耳板。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包括机架1、左右仿形机构、上下提升机构和控制机构:左右仿形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1后侧壁且左右分布的空心轴2和连接架3,空心轴2的外侧设置有轴套4,轴套4上方设置有与其固定的条状钢板5,条状钢板5的下部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另一端与连接架3铰接的左右调节油缸6;上下提升机构包括两根水平设置、上下分布且与条状钢板5固定的前提升横梁7,两根前提升横梁7之间固定有位于其左右两端且竖直放置的前连接杆8,且前提升横梁7的后方均设置有与其前后方向位置对应的后提升横梁9,前提升横梁7和与其对应的后提升横梁9之间均设置有与两者铰接且位于两者左右两端部的上提升横梁10和下提升横梁11,后提升横梁9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且左右竖向分布的后连接杆12,位于上方的前提升横梁7和位于下方的后提升横梁9之间设置有与两者中部铰接的前后调节油缸13;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位于机架1前后两侧的距离传感器和位于机架1左右两侧的距离传感器I,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前后调节油缸13的输入端连接,距离传感器I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左右调节油缸6的输入端连接。机架1的后侧壁固定有中心有孔的钢板14,空心轴2的前端穿入钢板14的孔内,且与钢板14固定;空心轴2与轴套4之间设置有位于两者端部的铜套15,且空心轴2的后端部设置有套在其上且紧贴后侧铜套15的套状堵头16,套状堵头16的侧壁设置有穿过空心轴2的定位销轴17;机架1包括方钢主梁18,连接架3包括固定在方钢主梁18上的三角钢板19,三角钢板19上设置有与左右调节油缸6连接的耳板20。具体实施过程中,前后调节油缸13的型号为DG50,提升时,割刀离地的距离范围为100~450mm;左右调节油缸6的型号为DG-40,左右调节油缸6的伸长范围为276~326mm;控制器的型号为S7-1200型PLC控制器。钢板14的尺寸大小为180×180mm,钢板14中间孔的直径为72mm,空心轴2的中空直径是60mm,空心轴2的最大直径为78mm,长为238mm,厚度为9mm,轴套4的最小直径为80mm,最大直径为100mm,割台的长度为1887mm,此仿形机构左右方向可调节的坡角为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左右仿形机构、上下提升机构和控制机构:/n左右仿形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1)后侧壁且左右分布的空心轴(2)和连接架(3),空心轴(2)的外侧设置有轴套(4),轴套(4)上方设置有与其固定的条状钢板(5),条状钢板(5)的下部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另一端与连接架(3)铰接的左右调节油缸(6);/n上下提升机构包括两根水平设置、上下分布且与条状钢板(5)固定的前提升横梁(7),两根前提升横梁(7)之间固定有位于其左右两端且竖直放置的前连接杆(8),且前提升横梁(7)的后方均设置有与其前后方向位置对应的后提升横梁(9),前提升横梁(7)和与其对应的后提升横梁(9)之间均设置有与两者铰接且位于两者左右两端部的上提升横梁(10)和下提升横梁(11),后提升横梁(9)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且左右竖向分布的后连接杆(12),位于上方的前提升横梁(7)和位于下方的后提升横梁(9)之间设置有与两者中部铰接的前后调节油缸(13);/n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位于机架(1)前后两侧的距离传感器和位于机架(1)左右两侧的距离传感器I,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前后调节油缸(13)的输入端连接,距离传感器I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左右调节油缸(6)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割晒机全方位仿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左右仿形机构、上下提升机构和控制机构:
左右仿形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1)后侧壁且左右分布的空心轴(2)和连接架(3),空心轴(2)的外侧设置有轴套(4),轴套(4)上方设置有与其固定的条状钢板(5),条状钢板(5)的下部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另一端与连接架(3)铰接的左右调节油缸(6);
上下提升机构包括两根水平设置、上下分布且与条状钢板(5)固定的前提升横梁(7),两根前提升横梁(7)之间固定有位于其左右两端且竖直放置的前连接杆(8),且前提升横梁(7)的后方均设置有与其前后方向位置对应的后提升横梁(9),前提升横梁(7)和与其对应的后提升横梁(9)之间均设置有与两者铰接且位于两者左右两端部的上提升横梁(10)和下提升横梁(11),后提升横梁(9)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且左右竖向分布的后连接杆(12),位于上方的前提升横梁(7)和位于下方的后提升横梁(9)之间设置有与两者中部铰接的前后调节油缸(13);
控制机构包括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晚平王云岗张秀全徐兵叶绍波郑德聪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山西飞象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