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2827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所述信息显示系统设置在隧道入口处,所述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和智能灭火系统设置在隧道顶部内侧,所述信息显示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与智能火灾识别系统相连,所述智能火灾识别系统与排烟系统、智能灭火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不仅能快速对火灾做出灭火控制,减轻火势蔓延,还能为救援人员提供动态火情信息,具有安全高效、实用性强、智能准确等优点,大大降低了公路隧道火灾的发展,对抑制初期火灾和火灾扑救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营运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偏远隧道行车安全提供了一份可靠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
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公路隧道数量和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新建隧道工程不断的投入到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中,公路隧道火灾事故也相对频发,相比普通开放式道路公路隧道发生事故数量相对较少,但其后果影响往往较大,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一般处于人员相对稀少的山岭地段,一旦发生隧道火灾事故救援人员和车辆设备难以快速到达,往往会造成火势蔓延扩大,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隧道建筑物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对我国公路运营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经相关研究表明,公路隧道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车辆自身故障、交通事故导致的火灾、车载货物自燃引发的火灾和隧道内电器线路引起的短路等。公路隧道的具有的狭长筒状结构和密闭特点,其火灾的发生不同于一般火灾,公路隧道火灾发生后产生的烟雾大、温度高、隧道内能见度低、容易引发爆炸、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交通堵塞引发二次灾难,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尤其是救援过程中火情勘查难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伴随着火焰的蔓延燃烧物会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以及其他类有毒有害气体,如氢氰酸、氯化氢等会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危害,加之人员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恐怖心理使得疏散困难、秩序混乱,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隧道内火灾的快速预判和控制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以防止火势蔓延、人员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隧道火灾初期快速进行火源控制的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方案是:一种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包括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智能灭火系统和信息显示系统,所述信息显示系统设置在隧道入口处,所述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和智能灭火系统设置在隧道顶部内侧,所述信息显示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与智能火灾识别系统相连,所述智能火灾识别系统与排烟系统、智能灭火系统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排烟系统由两组排烟管组成,两组所述排烟管设置在隧道顶部中心线两侧,所述排烟管为圆筒形,所述排烟管侧面设置有多个排烟口,每个排烟口旁设置有烟雾传感器。作为优选,两组所述排烟管在隧道行车出口方向设置有排烟风机,所述排烟口等距分布在排烟管上,所述排烟口为矩形的百叶窗结构,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排烟口的传动装置相连,烟雾传感器控制排烟口的开关。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灭火系统包括消防管路和消防枪,所述消防管路上安装有多组消防枪,所述消防管路安装在隧道顶部中心线。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火灾识别系统包括多个一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双红外火焰探测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设置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之间,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安装位置相同,所述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直线等距铺满隧道顶部中心线。作为优选,所述消防枪包括轴向转动装置、径向转动装置、角度传感器、消防水带和喷水枪,所述轴向转动装置、径向转动装置环绕在消防管路上,轴向转动装置和径向转动装置能调节消防枪的角度,所述消防水带与消防管路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消防管路两端与隧道两端具有一定距离。作为优选,所述双红外火焰探测器安装在消防枪旁边。作为优选,所述信息显示系统包括监控摄像仪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隧道入口方向,多个所述监控摄像仪设置在排烟管下方,确保无遮挡盲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不仅能快速对火灾做出灭火控制,减轻火势蔓延,还能为救援人员提供动态火情信息,具有安全高效、实用性强、智能准确等优点,大大降低了公路隧道火灾的发展,对抑制初期火灾和火灾扑救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营运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偏远隧道行车安全提供了一份可靠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消防枪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其中,1、排烟管,2、排烟口,3、烟雾传感器,4、消防管路,5、消防枪,501、轴向转动装置,502、径向转动装置,503、角度传感器,504、消防水带,505、喷水枪,6、一氧化碳传感器,7、氧气传感器,8、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9、双红外火焰探测器,10、监控摄像头,11、显示屏,12、排烟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包括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智能灭火系统和信息显示系统,所述信息显示系统设置在隧道入口处,所述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和智能灭火系统设置在隧道顶部内侧,所述信息显示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与智能火灾识别系统相连,所述智能火灾识别系统与排烟系统、智能灭火系统相连接。排烟系统能防止烟雾在隧道内快速聚集,避免造成能见度低和一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后果,所述排烟系统由两组排烟管1组成,两组所述排烟管1设置在隧道顶部中心线两侧,所述排烟管1为圆筒形,所述排烟管1侧面设置有多个排烟口2,每个排烟口2旁设置有烟雾传感器3。两组所述排烟管1在隧道行车出口方向设置有排烟风机12,所述排烟口2等距分布在排烟管1上,所述排烟口2为矩形的百叶窗结构,所述烟雾传感器3与排烟口2的传动装置相连,烟雾传感器3控制排烟口2的开关。排烟口内部的传动装置会根据烟雾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来决定开启与关闭排烟口,排烟风机单向对隧道内产生的烟雾进行排出,保证烟雾排到出口无行车位置,保证隧道入口的车辆安全。智能火灾识别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对火灾情况进行预判,并为救援人员提供动态火情信息,所述智能火灾识别系统包括多个一氧化碳传感器6、氧气传感器7、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8和双红外火焰探测器9,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6和氧气传感器7设置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8之间,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6和氧气传感器7安装位置相同,所述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8直线等距铺满隧道顶部中心线。其中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铺设于整个隧道的顶部中心线上,双红外火焰探测器根据隧道长度等距安装在隧道中心线上,保证两组火焰探测器相对识别的区域无盲区,不仅满足了火焰识别,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使用火焰探测器的数量,上述两种传感器共同作用识别隧道内火源,确保零误识别。智能灭火系统能快速对灭火进行控制,减轻火势蔓延,所述智能灭火系统包括消防管路4和消防枪5,所述消防管路4上安装有多组消防枪5,所述消防管路4安装在隧道顶部中心线。所述消防枪5包括轴向转动装置501、径向转动装置502、角度传感器503、消防水带504和喷水枪505,所述轴向转动装置501、径向转动装置502环绕在消防管路上,轴向转动装置501和径向转动装置502能调节消防枪5的角度,所述消防水带504与消防管路4相连接。消防管路与外置灭火剂相连(灭火剂可采用水系灭火剂或者泡沫灭火剂),消防枪具有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智能灭火系统和信息显示系统,所述信息显示系统设置在隧道入口处,所述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和智能灭火系统设置在隧道顶部内侧,所述信息显示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与智能火灾识别系统相连,所述智能火灾识别系统与排烟系统、智能灭火系统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智能灭火系统和信息显示系统,所述信息显示系统设置在隧道入口处,所述排烟系统、智能火灾识别系统和智能灭火系统设置在隧道顶部内侧,所述信息显示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与智能火灾识别系统相连,所述智能火灾识别系统与排烟系统、智能灭火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系统由两组排烟管组成,两组所述排烟管设置在隧道顶部中心线两侧,所述排烟管为圆筒形,所述排烟管侧面设置有多个排烟口,每个排烟口旁设置有烟雾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排烟管在隧道行车出口方向设置有排烟风机,所述排烟口等距分布在排烟管上,所述排烟口为矩形的百叶窗结构,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排烟口的传动装置相连,烟雾传感器控制排烟口的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火灾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灭火系统包括消防管路和消防枪,所述消防管路上安装有多组消防枪,所述消防管路安装在隧道顶部中心线。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崎李明国黄华江胡圣江吴志敏颜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