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体转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822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桶体转位机构,包括用于托撑并输送桶体自上游向下游行进的输送带,输送带的带边处设置有第一、二护栏,第二护栏的上游段与下游段之间由曲形过渡杆连接,曲形过渡杆向第一护栏水平弯曲,第一、二护栏的下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小于其上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上述技术方案,桶体自上游向下游行进过程中,通过第一、二护栏的间距变化,桶体的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或桶体上的位于凹缺部位旁侧的桶体会与过渡杆产生接触并在输送带的持续推动下转动,直至将桶体转动至其上凹部区域处的底部立面正对第二护栏的姿态。换句讲就是,桶体上的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只有当其处在正对第二护栏的姿态时,桶体才能够进入下游段。

Can body transfer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桶体转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领域,具体就是一种输送矿泉水桶或食用油桶时的桶体转位机构。
技术介绍
桶装油或矿泉水已被消费者广泛认可,以矿泉水为例,在灌装完成后的桶装水向下游输送实施后续的贴标签、打码、装箱等工序。就作为容器的桶体来讲,为方便客户提拎,对于2~5L的桶体一般设置有把手,把手一般设置在桶体上预留的凹部区域,而在凹部区域的背对面为标贴粘贴位,由于标贴粘贴机的位置是确定的,所以桶体在抵达标贴粘贴位前需要将姿态调整为标贴粘贴位正对标贴粘贴机的状态,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转动水桶的姿态,事先将把手卡置安装到位,握持把手以转动水桶。如此操作费力耗时,而且人为操作,位置也无法准确把握,标贴粘贴错位是极为常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运输过程中调整矿泉水桶或食用油桶姿态的桶体转位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桶体转位机构,包括用于托撑并输送桶体自上游向下游行进的输送带,输送带的带边处设置有第一、二护栏,第二护栏的上游段与下游段之间由曲形过渡杆连接,曲形过渡杆向第一护栏水平弯曲,第一、二护栏的下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小于其上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上述技术方案,桶体自上游向下游行进过程中,通过第一、二护栏的间距变化,桶体的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或桶体上的位于凹缺部位旁侧的桶体会与过渡杆产生接触并在输送带的持续推动下转动,直至将桶体转动至其上凹部区域处的底部立面正对第二护栏的姿态。换句讲就是,桶体上的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只有当其处在正对第二护栏的姿态时,桶体才能够进入下游段,否则桶体经过曲形过渡杆所在处时都将受到第二护栏的干涉并在输送带的推动下发生转动并转动到桶体上的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正对第二护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4、5是水桶不同朝向的示意图;图6是第一、二护栏下游段的高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桶体转位机构,包括用于托撑并输送桶体A自上游向下游行进的输送带10,输送带10的带边处设置有第一、二护栏20、30,第二护栏30的上游段与下游段之间由曲形过渡杆40连接,曲形过渡杆40向第一护栏20水平弯曲,第一、二护栏20、30的下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小于其上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上述技术方案适用于圆桶或方桶,第一、二护栏上游段的间距大于并接近桶体的最大水平尺寸,当桶体A在下游段输送时,桶体的凹缺部位正对第二护栏30,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所在面与第一护栏20平行且此时距离也最远,而第二护栏30几乎抵达或接触该姿态下的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水桶立式放置在输送带10上随输送带10移动,其上的凹缺部朝向不一,由于曲形过渡杆40向第一护栏20弯曲,桶体A输送至曲形过渡杆40时会与曲形过渡杆40接触,且接触时桶体A会产生相对于输送带带面的滑移,由于在此处第一、二护栏20、30之间的间距变小,第一护栏20阻挡桶体A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滑移,使得桶体A的滑移并伴随着自身转动,直至桶体A转动至凹缺部正对护栏时其才能够继续产生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滑移并通过过渡段并进入下游,若桶体A进入过渡段时其凹缺部正对第二护栏30,则其上凹缺部避让曲形过渡杆40的上游段部分桶体A不会发生转动,随后桶体A随输送带传送其凹缺部的底部立面与曲形过渡杆40的下游段接触,此时桶体A具有足够的空间产生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滑移,且凹缺部的底部立面与曲形过渡杆40接触时桶体A不易发生转动,由于第一、二护栏20、30之间的间距已经变小桶体A也不具有大角度转动的空间,即使其存在小角度的转动其也会在第一、二护栏20、30的引导下以凹缺部正对第二护栏的姿态进入下游,在则桶体A保持凹缺部正对第二护栏30的姿态进入第二护栏,所有处在与上述位置偏离的桶体A包括其凹缺部第一护栏20的姿态,其进入过渡段时桶体A均会与曲形过渡杆40接触并发生一定的转动,直至其转动至凹缺部避让曲形过渡杆40的上游段,随后桶体A随输送带传送其凹缺部的底部立面与曲形过渡杆40的下游段接触,此时桶体A具有足够的空间产生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滑移,且凹缺部的底部立面与曲形过渡杆40接触时桶体A不易发生转动。换句讲就是,桶体A上的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只有当其处在正对第二护栏30的姿态时,桶体A才能够进入下游段。这样桶体A便会以相同的姿态输送,省时省力,不需要人工参与,位置准确,便于后续的粘贴标签等作业。第二护栏30高于桶体A凹缺部的下侧壁低于其上侧壁,第一护栏20高度在桶体A的高度范围内且低于或高于桶体A的凹缺部。如图6所示,这样即使桶体A的凹缺部的底部立面正对第一护栏20也不能避让护栏,进一步保证了桶体A必须以凹缺部位的底部立面正对第二护栏30才能够在第一、二护栏20、30的下游段输送。所述第一、二护栏20、30的上游段与下游段平行。保证了桶体A在输送时其上下游的输送方向平行,其大体上为直线输送,便于布置输送带,且输送距离较短。第一护栏20的上游段与下游段水平错位且之间通过曲形杆过渡。这样在第二护栏30的曲形过渡杆40有与其对应的第一护栏20上的曲形杆,在曲形过渡杆40和曲形杆预留出足够的水平投影间距,使得桶体A具有足够的转动空间,避免桶体A卡停在该区域。所述输送带(10)包括水平错位的上、下游输送带(11、12),上、下游输送带(11、12)在曲形过渡杆40下方区域衔接。由于第一护栏20的上游段与下游段水平错位,其上、下游段的桶体A移动路径错位,若采用一条平直的输送带10覆盖上、下游段的桶体A移动路径则会产生大量的输送带10输送面积浪费,且多余的输送带10输送面积亦会占用空间干涉工作环境,故采用上、下游输送带(11、12)分别对应上、下游段的桶体A移动路径。所述第二护栏30的曲形过渡杆40上绕设有防滑带层41。防滑带层41可以提高摩擦力,更便于驱动桶体A转动。所述防滑带层41在曲形过渡杆40上设置有两段。这样桶体A在曲形过渡杆40区域便会有两次调整其凹缺部朝向的过程,若桶体A经过一段防滑带层41时若其上的凹缺部朝向未完全就位,此时其上的凹缺部的朝向在所需朝向的大致范围内,然后可以通过第二段的防滑带层41的继续调整其朝向使其转动至所需朝向进入第一、二护栏20、30的下游段。防滑带层41选用布带缠绕即可,也可以在杆上包裹一层海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桶体转位机构,包括用于托撑并输送桶体(A)自上游向下游行进的输送带(10),输送带(10)的带边处设置有第一、二护栏(20、30),其特征在于:第二护栏(30)的上游段与下游段之间由曲形过渡杆(40)连接,曲形过渡杆(40)向第一护栏(20)水平弯曲,第一、二护栏(20、30)的下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小于其上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桶体转位机构,包括用于托撑并输送桶体(A)自上游向下游行进的输送带(10),输送带(10)的带边处设置有第一、二护栏(20、30),其特征在于:第二护栏(30)的上游段与下游段之间由曲形过渡杆(40)连接,曲形过渡杆(40)向第一护栏(20)水平弯曲,第一、二护栏(20、30)的下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小于其上游段水平向投影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体转位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护栏(30)高于桶体(A)凹缺部的下侧壁低于其上侧壁,第一护栏(20)高度在桶体(A)的高度范围内且低于或高于桶体(A)的凹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桶体转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护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厚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无极雪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